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有道路行泄通道的设计方法仅适用于道路单独排水、忽略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WMM构建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耦合的水力排涝模型,来进行道路行泄通道设计以应对极端降雨事件的方法。并以某山地城市为例,构建SWMM雨水管道水力模型,进行50年一遇降雨情景下的内涝模拟,获得易涝点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内涝区域的竖向分析和水文分析,结合管道排水能力,设置道路行泄通道系统,构建水力耦合排涝模型。并利用耦合排涝模型优化行泄通道设计参数,对比不同方案下情景模拟结果,获得符合实际情况的行泄通道,最终确定行泄通道设计方案。案例分析表明,基于水力耦合排涝模型的道路行泄通道设计方法,考虑了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以及流量交换,反映了极端暴雨条件下道路与管道联合排涝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使得行泄通道的设计更为系统、合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武夷山度假区现状城区的内涝问题,文章通过现状排水条件调查和水力模拟对内涝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下垫面变化、竖向不合理、建设标准低、排涝及蓄涝设施不足、雨水管渠缺乏维护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同时结合排水现状制定排水系统规划和近期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该地区水质、水源地及防洪排涝等问题,湖北省、武汉市政府提出了武昌"大东湖"水网生态构建的宏大构想。通过充分发挥长江引水和六湖自身的调蓄蓄水作用,一方面从长江直接引水入湖,另一方面利用洁净的雨水置换湖水、通过自然高差形成的水力调度等低能耗形式,"引水变活"、"引水变清"、"引江济湖"、"引湖济湖",重建水网,恢复生态。排涝泵站作为大东湖生态水厂构建工程中的进出水主体构筑物,承担着"闸引泵排"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在武昌"大东湖"区域的排水体系,以及区域几座重要排水(排涝)泵站的排水能力进行了分析核算。在武昌"大东湖"在生态引水、排水的同时,对区域排涝安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蔡甸东湖水系是由调蓄湖泊、排水港渠、泵站和闸门等众多工程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现状水系内部联合调度较弱,且区域排水调度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为此,结合区域排水的实际需求,在充分利用湖泊调蓄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调度方案;并利用水力模型,进行了典型降雨期间调度前后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推荐的优化调度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需要优先保障地区的排涝压力与风险,充分发挥后官湖的调蓄能力,使后官湖调蓄最高水位上升0.52 m,持续时间增加了769.3 h;同时也尽可能降低了由于排涝导致的湖泊水质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杭州市区虎跑路小天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积水区域特征及排涝能力的系统分析,按照"蓄、留、排"的治理思路,提出了自然生态蓄水、泄洪通道开辟、内河治理、打通行洪卡口、设置排涝泵房、完善山体承接系统等综合措施,开展虎跑路小天竺路段排水防涝系统治理工程,以提高区域总体排涝能力,有效缓解暴雨时虎跑路小天竺路段严重积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结合武汉市主城区地势特征、降雨特征和排涝特征,从自然因素、排水设施和维护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主城区内涝渍水的原因,并提出了补齐排水设施短板、弥补先天条件不足、加强精细设计施工、提高管理维护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策略,为当下武汉市主城区内涝渍水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市政雨水排水模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老城区市政排水系统发达 ,但由于河网萎缩 ,引起新的排水安全问题。对比小区雨水排水与区域排涝的不同特点 ,研究历时暴雨的水量平衡过程 ,提出调蓄是解决暴雨排水的最有效办法。并以河道调蓄为结合点 ,展开控制范围大小的优劣比较 ,提出小区雨水排水与区域排涝结合是解决排水问题最经济合理的办法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通过分析安图县概况和现状排水防涝问题的基础上,将传统的防洪排涝模式和海绵城市建设做相应的耦合设计,探索一种新型的防洪排涝模式和体系,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防洪排涝需求,思路和建设方案,为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建成区现状排水管网存在问题的诊断和改造方案的评估是排涝改造工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采用Info Works ICM构建F市某建成区的排水管网系统,对不同重现期下管网的排水能力进行评估;针对区域存在的内涝风险,借助模型找出现状管网系统存在的瓶颈问题,明确积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排涝改造措施,并用模型评估改善效果,以期为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结合南充市城市排涝规划编制工作,对小区域雨水管网及大区域雨水排涝的标准衔接、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特别是重现期取值进行了分析;结合南充市的规划编制情况介绍了排水防涝规划需要制订的标准,排水分区的划分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城市内河以及山洪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城市雨水调蓄及初期雨水治理等相关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任灵 《中国市政工程》2022,(6):49-53+122
以汉中市兴汉新区水系联通工程为例,通过水文水质分析对区域防洪影响,调整竖向排水规划、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等措施构建城市新防洪排涝系统。结果表明,新水系拓宽了水域面积,联合调度可减轻下游泄洪压力,通过水利市政等方面协同设计,可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保障区域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规划体系中,重“平面”轻“竖向”的现象长期存在,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管理困难的问题在山地城市中尤为突出,主要成因是竖向规划系统不完善,包括总体规划阶段基于竖向视角的可行性考虑缺失、详细规划阶段竖向方案深度不足、规划管理阶段竖向规划缺乏弹性和动态调整机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契机,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管理3方面提出竖向规划要点和优化思路。总体规划阶段:完善用地选取、重大交通廊道竖向可行性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场地开发、地下空间影响,以土石方平衡优化校核竖向方案;规划管理阶段:搭建动态管理平台,提出“刚弹结合”的管控指标,满足各层级竖向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差异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武汉一直饱受城市内涝困扰,并影响城市形象和发展,尤其是临湖区。在分析武汉市自然条件、排水和内涝现状的基础上,以南湖地区为例,从排水体制、调蓄管控、排水标准和能力、城市建设模式等4个方面总结了武汉临湖建成区的渍水原因,并提出了推进源头径流控制减排、补齐排水系统短板建设、优化局部排涝方案、优化水系调蓄管理调度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排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对城市防洪排涝、水污染防治、确保城市居民正常工作及生活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设排水运行监测、防汛排涝、巡查养护、综合监管等系统搭建"智慧排水"平台,可以全面掌握城市排水现状、及时采取防汛排涝措施、执行防治养护方案,从而实现城市排水的全方位监控和全局化调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竖向设计的重要性及竖向与排水的关系,结合工程实例,从排出口高程、化粪池位置、管道最小埋深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竖向设计的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最后为总平面竖向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为室外排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刘伟时 《建材与装饰》2022,(10):162-164
为适应天长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本文针对天长市秦庄水库泄洪道改道工程引发的区域洪涝,提出4种排涝方案,分别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对4种排涝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建排水沟混排方案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尹启超  刘晓 《中国市政工程》2022,(4):48-50+54+122
通过对7.20郑州特大内涝形成原因分析,提出城市排涝系统建设需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主要路网方向应充分考虑地表雨水汇流方向,保障路面积水以最短距离汇至附近水体。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城市排涝通道的数量与密度,避免汇流面积过大,造成城市内涝;通过对7.20郑州特大内涝水量分析可以看出,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重要地段应预留涝水蓄滞区,建设城市弹性排涝系统;为应对非常规天气情况下的超标降水,需结合城市智慧水务建设,建立有效的水灾应急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是城乡发展的纽带,对我国城镇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山地小城镇人地矛盾突出,随着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多因素的影响,排水防涝压力日益突出。根据山地小城镇的特点,分析排水防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结合自然、人文等不同特征的小城镇类型,从构筑防洪工程、构建城镇水系、加强管网建设、重视竖向规划以及推进海绵建设等方面,提出小城镇排水防涝的解决方案和建设案例,为山地小城镇的排水防涝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决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意义重大。以南京市浦口区排水专项规划修编为例,探讨了排水规划中的若干难点问题,主要包括排涝标准的确定、排水体制的选择以及加强排水规划与相关方面的技术衔接。编制排水专项规划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全面的专业知识为支撑,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力求为其他城市编制排水专项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方韬 《城市建筑》2014,(11):67-67
本文根据排水工程规划中常见问题的分析,阐明排水规划须与区域防洪、竖向、给水、周边规划相协调的必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雨污水管网规划布局思路和方案,科学合理地制定排水工程近期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