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是流行病学筛查和HBV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数据。为比较不同方法对于乙肝标志物的检测性能,我们采用罗氏Modular Analytics E170仪器、雅培Architect i2000仪器和放射性免疫分析(IRMA)等3种方法,分别检测264例血清样本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263例血清样本中的表面抗体(anti-HBs)、224例血清样本中的e抗原(HBeAg)和202例血清样本中的e抗体(anti-HBe),不同方法检测HBeAg的矛盾结果由定量PCR来确定。结果显示,3种方法检测的一致率很高,分别达到100%(HBsAg),94.6%(anti-HBs),91.6%(HBeAg)和82.2%(anti-HBe)。罗氏E170模块和雅培Architect i2000可对anti-HBs定量,低水平anti-HBs样本可观察到不符结果;3种方法检测anti-HBe的阳性率分别为Modular E170(60.9%),IRMA试剂盒(54.1%)和Architect i2000(51.0%)。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体检的120例用ELISA试剂盒、乙肝表面抗原试纸条、反向被动血凝法三种方法测定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结果120例体检者经过ELISA及HBsAg纸条法有13例阳性,反向被动血凝法有10例阳性。结论反向被动血凝法灵敏度不如ELISA及HBsAg纸条法,仅适于筛查。临床应首选质量好的ELISA试剂盒进行HBsAg的检测,可疑结果用HBsAg纸条进行复验。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国外丙型肝类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盒的质量以及窗口期检测核心总抗原(HCVcAgTrak-C)的意义。方法用该试剂检测8649份自然献血员及566份HCV可疑感染者血清的核心总抗原,并与抗体试剂(Anti-HCV)、游离抗原(HCVfreeAg)试剂、核酸(HCVRNA)试剂进行比较。结果筛出核心总抗原和抗体同时阳性血清152份,抗体阴性而总抗原阳性血清5份。利用RNA试剂检测这5份血清,结果HCVRNA阳性。利用HCVfreeAg试剂检测这9215份血清,发现2份阳性,其中1份为抗原和抗体同时阳性,RIBA检测确证这份血清产生的是核心区抗体。另1份为单独抗原阳性。结论在应用HCV抗体试剂对血液进行筛查的同时使用HCVcAg试剂检测,可以减少因窗口期造成的漏检。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现行供血员的筛选主要根据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检测结果来确定。但经此检测后,仍有少数输血后乙肝病例发生。为此,我们对205名HBsAg<1:2,ALT为阴性的供血员又进行了其余四项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的检测。抗HBs采用间接被动红细胞凝集法(PHA),抗体滴度≥1:8为阳性。试剂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其余三项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以肉眼观察判定结果。试剂由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含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并考察免疫效果。方法将微小病毒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IRES)基因克隆到质粒pVAX1载体多克隆位点处,再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IL-2基因分别连接在IRES基因的两侧,构建出乙肝病毒DNA疫苗pHII。将pHII转染COS-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大量提取质粒后,按0、2、4周程序免疫BALB/c小鼠,以pVAX1质粒为阴性对照,pVAX/HBsAg质粒为阳性对照。第1针免疫1周后开始眼眶采血,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sAb含量。第1针免疫13周后处死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脾脏T细胞表面CD4+、CD8+分子数量。结果在转染pHII质粒的COS-7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HBsAg和IL-2的表达。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分别于第1针免疫2、4周后,在血清中检测出HBsAb,但阴性对照组未测出。以上3组均未检测出HBsAg。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产生抗体的时间提前2周,抗体阳转率提高2.5倍,产生抗体的量也提高了近3倍。实验组CD4+分子数量和CD4+/CD8+值均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乙肝病毒DNA疫苗pHII成功诱导出小鼠的免疫应答,其免疫效果明显优于不含分子佐剂的乙肝DNA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了解本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本文对5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本次检测5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HIV感染率为0.052%;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男性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它3项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了解本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而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2018年广东省河源市人群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目标人群免疫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300名门诊患者或体检人员血清,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抗体水平,并对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乙肝抗体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300名调查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研究提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表面的白血病相关抗原,并制备相应抗体的可行性。以AML患者的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为对象,利用免疫学的方法,将白血病细胞致敏原免疫兔子,得到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子的相应抗体,再利用亲和层析将抗AML细胞所有表面突变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提取出来。结果发现从AML细胞致敏小白兔的血清中分离纯化出的AML表面抗原相应的多克隆抗体与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和健康志愿者白细胞均出现凝集反应,初步纯化后可能含有AML细胞表面突变抗原相应抗体的血清与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和健康志愿者白细胞均未出现凝集反应。研究探讨了成功制备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致敏原,提取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突变抗原的相应抗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用于不同株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方法用市售的不同狂犬病疫苗株抗原免疫NIH小鼠,制备免疫血清,用不同的疫苗株抗原包被酶标板,分别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并通过不同株抗原抗体的交叉中和实验,分析抗原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将不同毒株抗原按不同比例混合包被酶标板,分别测定阳性血清样本,并与快速免疫荧光抑制试验(RFFIT)检测结果比较,确定包被抗原模式,建立狂犬病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最佳定量范围及灵敏度,确定Cut-off值;并对其特异性、精密性、准确性及稳定性进行验证;用建立的方法与其他市售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分别检测血清样品,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狂犬病病毒抗原AG∶CTN-1=4∶1为最适包被抗原模式,试剂经优化后,检测抗体效价范围在535.00~33.44 mIU/m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最低检出限为8.36 mIU/ml,Cut-off值为0.735 mIU。该方法检测人血清白蛋白、破伤风阳性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白喉阳性质控血清均未发生反应;试验内变异系数在6.68%~7.84%之间;回收率在97.25%~104.50%之间;试剂置37℃3 d,与4℃保存试剂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法检测血清样品与市售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比较,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与RFFIT测定结果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为Y=-0.475+3.246 X,相关系数为0.801。结论已建立了狂犬病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大规模狂犬病病毒抗体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CpG-ODN对乙肝核酸疫苗及重组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DN)对乙肝核酸疫苗及重组(CHO细胞)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核酸疫苗实验组用CpGODN与乙肝核酸疫苗联合免疫BALBc小鼠,阳性对照组注射核酸疫苗,阴性对照组注射质粒pVAX1;重组疫苗分4个实验组,用CpGODN与不同剂量的重组疫苗配伍后分别免疫BALBc小鼠,阳性对照组注射重组疫苗,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应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HBs水平。结果CpG与乙肝核酸疫苗组抗体阳转率比阳性对照组提高3倍,抗体水平提高2倍。CpG与重组疫苗组的阳转率和阳转时间均高于或早于CpG与核酸疫苗实验组。加入CpGODN后,即使重组疫苗用量减少3倍,诱导抗体水平和阳转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CpGODN可提高乙肝核酸疫苗和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使抗体产生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汉逊酵母表达的adr亚型重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adr疫苗)进行免疫学特性与功能学研究。方法采用adr疫苗与酿酒酵母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adw疫苗)免疫转人HLA-A2基因小鼠,免疫剂量2μg/0.2 ml,于初免3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于第2次免疫1周后,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抗体水平。同时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采用HLA-A2/WLSLLVPFV五聚体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中特异性抗乙肝病毒表位的CTL比例。结果 adr疫苗与adw疫苗均可诱导转基因小鼠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且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疫苗对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相似;adr疫苗诱导的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CTL应答作用较adw疫苗更明显(P<0.05)。结论 adr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诱导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作用与现有adw疫苗相似,但其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更显著,可能具有更加良好的预防HBV感染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乙肝血源疫苗蔗糖离心后样品,经日本BMM系统过滤后,对蛋白含量和乙肝表面抗原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去除乙肝病毒颗粒有明显效果,因此,进一步提高了乙肝疫苗的回收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从乙肝阳性人血清中克隆HBV含前s区表面抗原基因(PreSZ+S),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VL1393中,并与昆虫病毒ACNPV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筛选出重组病毒。用乙肝放免(RIA)试剂盒及EIAPreS2-Ag检测试剂盒检测重组病毒感染的Sf9细胞,表明细胞中有HBsAg及PreS2-Ag存在。将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小鼠,在小鼠血清中能检测到anti-HBsAg及anti-PreS2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Ⅳ期患者血清黏蛋白1(mucin 1,MUC1)抗体与MUC1抗原的结合反应,阐明MUC1抗体在乳腺癌Ⅳ期的中和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斑点杂交及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检测MUC1蛋白与乳腺癌Ⅳ期患者血清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结果乳腺癌Ⅳ期患者血清MUC1抗体与MUC1蛋白的反应可被MUC1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核心肽鼠抗人单克隆抗体阻断,而不能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鼠抗人单克隆抗体阻断;经MUC1蛋白中和后,乳腺癌Ⅳ期患者血清中MUC1抗体水平降低。结论乳腺癌Ⅳ期患者血清MUC1抗体可中和MUC1抗原,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体,并分析HCV优势抗原表位,为HCV抗原、抗体检测及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血清样品90份,使用总抗体检测试剂及抗HCV分片段试剂进行检测,并用荧光定量PCR对抗体弱阳性及阴性样品进行复核,分析不同片段出现的阳性率,从而分析HCV的优势抗原表位。结果 90份抗HCV阳性的样品经总抗体检测试剂检测,其中阳性78份(86.67%);90份抗HCV阳性的样品中,分片段试剂检测1个片段以上阳性样品59份(65.56%);其中C、NS3、NS4及NS5片段抗体阳性分别为56份(94.92%)、57份(96.61%)、42份(71.19%)及47份(79.66%),NS3及C片段抗体是HCV的优势抗体。结论 HCV-C及NS3表位是HCV的优势抗原表位;HCV分片段抗体与总抗体检测试剂之间阳性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不同甲醇流加策略对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高密度发酵表达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影响。方法在细胞生长阶段采用DO/pH在线测量的控制方法,使酵母细胞密度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诱导期比较DO-Stat/pH-Stat法和离线检测甲醇两种控制流加甲醇的方法,同时也比较用甘油和甲醇双碳源间断流加法与单纯流加甲醇法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诱导期用DO-Stat和pH-Stat法不能有效地提高乙肝表面抗原表达量,而离线检测甲醇的控制方法,在诱导阶段可将甲醇浓度控制在0~5g/L的范围,乙肝表面抗原表达量比DO-Stat/pH-Stat法提高了20%。甲醇氧化酶(MOX)酶活性的变化与乙肝表面抗原表达量变化存在对应关系,交替加入甘油和甲醇双碳源刺激,可以使乙肝表面抗原表达量达到395mg/L。结论已筛选出优化工艺配置,并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规模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12月龄内全程接种10μg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的免疫效果及影响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高应答的因素。方法对在北京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12月龄内完成全程Hep B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获得儿童一般情况、Hep B接种情况、体重、身长、出生体重、是否早产、母亲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和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父亲HBs Ag情况等数据,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标本2 ml,分离血清,定量检测抗-HBs和HBs Ag。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高应答率(抗-HBs≥1 000 IU/L)的影响因素,估计各研究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共调查7~15月龄儿童691名,纳入分析666名,儿童无HBs Ag阳性出现,抗-HBs阳性(≥10 IU/L)率达99.8%(665/666);抗-HBs阳性的儿童中,低应答(抗-HBs≥10 IU/L且<100 IU/L)率1.2%,中应答(抗-HBs≥100 IU/L且<1 000 IU/L)率34.0%,高应答率64.8%。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女童相比,男童全程接种Hep B后更易产生抗-HBs高应答(OR=1.396,95%CI:1.010~1.930);与采血时间距第3剂Hep B(Hep B3)间隔<60 d的儿童相比,间隔≥60 d的儿童抗-HBs高应答率更低(OR=0.326,95%CI:0.186~0.573)。结论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12月龄内全程接种Hep B后,产生的抗-HBs阳性率高。抗-HBs阳性的儿童中,抗-HBs高应答率随着采血时间和Hep B3间隔的延长而下降,男童抗-HBs高应答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共表达的含前S1(PreS1)和前S2(PreS2)表位的乙肝表面抗原(SS1S2)及分别表达的含PreS1表位乙肝表面抗原(SS1)和含PreS2表位乙肝表面抗原(SS2)混合物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活性进行比较,为疫苗配方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SS1S2抗原、SS1抗原与SS2抗原的混合物(1∶1混合,以下简称SS1+SS2)分别用氢氧化铝佐剂吸附,制成SS1S2疫苗和SS1+SS2疫苗,总抗原含量均为20μg/ml,分别经BALB/c小鼠腹腔单次注射两种疫苗1.0、0.25和0.06μg,免疫后1、2、4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BV S、PreS1和PreS2抗体水平。分别以纯化的SS1抗原或SS2抗原为参考品,采用ELISA法检测6批SS1S2抗原所对应的SS1或SS2抗原含量。结果免后1、2、4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S抗体阳转率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PreS1抗体阳转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免后1、2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PreS2抗体阳转率与SS1+SS2疫苗相近;免后4周,1.0和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PreS2抗体阳转率高于SS1+SS2疫苗。免后4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的S和PreS1几何抗体平均滴度(GMT)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1.0和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的PreS2抗体GMT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6批SS1S2抗原中,每10μg SS1S2抗原所包含的PreS1抗原活性相当于(12.1±0.84)μg的SS1,每10μg SS1S2抗原所包含的PreS2抗原活性相当于(7.0±0.52)μg的SS2;SS1S2抗原中SS1和SS2抗原活性之和远超过100%。结论共表达的SS1S2抗原比单独表达的SS1抗原、SS2抗原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共表达的SS1S2抗原中PreS1和PreS2抗原活性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是引发乙肝的罪魁祸首,目前对乙肝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乙肝两对半,也就是俗称的乙肝五项。在乙肝两对半中,共有9种常见模式,16种少见模式和7种罕见模式。本文主要对乙肝两对半少见模式中抗-HBs与HBsAg同时呈阳性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