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实现玻璃纤维的导电功能化应用,分别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氯乙烯(PVC)为聚合物固态碳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在玻璃纤维基体表面制备碳纳米涂层得到导电玻璃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单纤维强力仪、电阻率测试仪研究不同碳源及制备温度对碳纳米涂层导电玻璃纤维的表面化学结构、结合性能、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聚合物固态碳源沉积的碳纳米涂层可以紧密包覆在玻璃纤维表面,且没有裂纹等结构缺陷,涂层在热震循环10~15次内表现出较好的结合性能,不易出现脱落、起泡等结构缺陷,且以PVC为碳源制备的碳纳米涂层与玻璃纤维的结合性优于以PET为碳源制备的碳纳米涂层;导电玻璃纤维的力学性能较原纤维存在一定的降低,形成的碳纳米涂层为具有一定缺陷的sp2杂化多层类石墨烯结构;碳纳米涂层赋予玻璃纤维优异的导电性,在700~950℃的制备温度区间内,玻璃纤维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显著下降,在950℃时以PET为碳源制备的碳纳米涂层玻璃纤维电阻为602.10Ω/cm,以PVC为碳源制备的碳纳米涂层玻璃纤维电阻为181.65Ω/cm。说明在...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载波片上制备了TiO2薄膜,用AFM、XRD、UV-VIS分光光度计、润湿角测量仪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热处理温度对薄膜各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薄膜由大量的球形纳米颗粒构成,颗粒大小均匀;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iO2薄膜晶粒尺寸不断长大,亲水性和光催化性能提高;600℃时部分TiO2由锐钛矿转变为金红石相,使紫外光吸收线“红移”.  相似文献   

3.
TiO2纳米颗粒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纳米颗粒,TEM结果表明,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nm,电子衍射环图结果表明,TiO2颗粒晶体结构为锐钛矿型;在光催化反应系统中对TiO2颗粒制备的薄膜进行了甲醛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TiO2颗粒制备的薄膜的层数、溶胶体系pH值、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等条件对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的制备工艺条件对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活化的温度和活化的时间影响最大,其次是溶胶体系的pH值,当pH=2,活化温度为500℃,活化时间5h,制成的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甲醛的降解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吸附聚合法使苯胺聚合于纸浆纤维的微孔壁中制备了导电纸。系统地研究了氧化剂K2S2O8和(NH4)2S2O8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导电纸表面电阻率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导电纸的最佳吸聚条件:聚合时间105min,反应温度5℃,氧化剂的用量取决于氧化剂的种类。当K2S2O8为氧化剂时,氧化剂与苯胺质量比为1:2最佳,导电纸的表面电阻率为481Ω/cm^2;当(NH4)2S2O8为氧化剂时,氧化剂与苯胺质量比为3:4最佳,导电纸的表面电阻率可达108Ω/cm^2。作为氧化剂,(NH4)2S2O8优于K2S2O8。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TiO_2),利用聚多巴胺(PDA)的高黏附性对聚丙烯纤维表面进行修饰,再将纳米TiO_2与PP纤维表面的PDA结合,制备抗老化聚丙烯纤维。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TiO_2被成功改性到PP纤维表面,并在PP纤维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且牢固结合的纳米TiO_2薄膜层。经长时间紫外光照射后,改性后的PP/PDA/TiO_2纤维的强力比原PP纤维有明显提高,且强力下降速率明显降低;改性后PP/PDA/TiO_2纤维的抗紫外光老化能力也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扫描电镜(AFM)对纳米TiO2薄膜晶体结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热处理对纳米TiO2薄膜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TiO2颗粒变小,薄膜更加致密。热处理前TiO2薄膜没有出现晶相,呈无定型,500℃条件下热处理1h后出现锐钛矿相,升高热处理温度未出现金红石相。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溶胶,棉织物经过浸渍TiO2溶胶-烘干-焙烘法处理,在织物表面低温制备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和表征。在紫外灯照射下,以活性红MS为降解物,研究了制备条件包括TiO2浓度、TiO2溶胶pH值、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制备的TiO2主要是锐钛矿型,并且薄膜的光催化活性与处理工艺有关。在TiO2浓度为0.423mol/L、TiO2溶胶pH值为1.67、焙烘温度为80℃、焙烘时间为2min的条件下,活性红MS的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最大,拟合紫外光下光催化薄膜降解活性红MS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蒸发诱导自组装(A)和真空辅助抽滤(F)及其与离心处理(C)组合4种不同方法制备仿贝壳层状结构的蒙脱土/聚乙烯醇/芳纶纳米纤维(MTM/PVA/ANF)复合薄膜,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热重分析仪(TGA)、紫外分光光度计、动态接触角测试仪和拉伸测试仪对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透光率、亲水性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方法(A、CA、F和CF)制得的复合薄膜都呈明显的层状结构,但复合薄膜的透光率、亲水性和力学性能不同。通过F法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更高的透光率和更好的疏水性;通过CF法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可达132.4 MPa,而通过A法制备的复合薄膜韧性最佳,断裂伸长率可达11.3%。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溶胶成功涂覆于玻璃表面,经热处理后获得具有纳米TiO2薄膜的自清洁玻璃。研究结果表明,自清洁玻璃的镀膜最佳层数为3层,最佳热处理温度为500℃时,XRD与SEM表征显示玻璃表面的TiO2为锐钛矿相结构,薄膜致密均匀,光滑透明且不开裂,TiO2颗粒直径约50nm左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显示,紫外光照后,制得的自清洁玻璃不仅具有超亲水性,还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有良好的自清洁能力。  相似文献   

10.
溶胶-凝胶法是生产玻璃膜片、玻璃纤维和玻璃纳米粒子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该法因所用的反应条件相对温和、简单易行而得到了广泛使用。这种技术使得合成各种化合物成为可能,如pH传感器、离子传感器、发光材料以及热致变色材料、生物活性化合物等等。现在正尝试将溶胶-凝胶法与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用以制备具有新的、独特功能的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是采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作为纤维素溶剂。所得纤维含有高达30%(w/w)的SiO2纳米粒子。通过检测改性纤维的机械性能来观察改性剂对纤维的影响。同时采用热重分析、WAXS、X射线扫描、29S—NMR固态光谱分析来检测改性纤维。  相似文献   

11.
以PAN基碳纤维(CF)为基体,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浸渍涂覆法将TiO_2负载于经过表面修饰的CF上,制备CF负载的TiO_2光催化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制备材料的形态结构,通过超声振荡清洗测试了CF对TiO_2的负载牢度,以质量浓度为80 mg/L的酸性橙Ⅱ溶液为目标降解物,测试了材料在紫外线光照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溶胶浓度影响制备材料的形态结构、CF对TiO_2的负载率及负载牢度;溶胶浓度和退火温度对制备材料的催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Ti浓度为0.5 mol/L的溶胶制备的TiO_2/ICF负载牢度好,负载率高,催化活性好.  相似文献   

12.
 以PAN基碳纤维(CF)为基体,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浸渍涂覆法将TiO2负载于经过表面修饰的CF上,制备CF负载的TiO2光催化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制备材料的形态结构,通过超声震荡清洗测试了CF对TiO2的负载牢度,以质量浓度为80 mg/L的酸性橙Ⅱ溶液为目标降解物,测试了材料在紫外线光照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溶胶浓度影响制备材料的形态结构、CF对TiO2的负载率及负载牢度;溶胶浓度和退火温度对制备材料的催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Ti浓度为0.5 mol/L的溶胶制备的TiO2/CF负载牢度好,负载率高,催化活性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将低温制备的TiO2溶胶在普通和碱减量PET纤维上负载成膜,并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剂使TiO2膜多孔化,制备了一系列TiO2/PET光催化纤维。采用XRD、SEM对TiO2和纤维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甲基橙的降解来考察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溶胶经室温陈化后可得到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锐钛矿型TiO2。PET纤维上TiO2的负载率随着溶胶在浸渍液中的含量增加而增大。PET纤维的碱减量有利于TiO2的负载和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且随着TiO2负载率的增加,甲基橙降解率具有先增加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当碱减量纤维的TiO2负载率为4.2%时,光催化活性最好。利用PS为模板剂使TiO2薄膜多孔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光催化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天然植物纤维功能单一及应用领域狭窄问题,通过化学溶液丝光化处理,获得不同形态的蕉麻纤维,再通过纤维表面硅烷接枝处理及常温化学镀等步骤,在蕉麻纤维表面生长纳米镍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纤维及纳米镍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化学镀的方法使蕉麻纤维表面获得了致密的纳米镍薄膜,未处理纤维的表面纳米薄膜比较平整,而丝光化处理的纤维表面的纳米镍薄膜呈现出明显的微凸结构,说明可以通过化学处理蕉麻纤维基体来实现纳米镍薄膜微观形态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溶胶,棉织物经过浸渍TiO2溶胶-烘干-焙烘法处理,在织物表面低温制备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和表征.在紫外灯照射下,以活性红MS为降解物,研究了制备条件包括TiO2浓度、TiO2溶胶pH值、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制备的TiO2主要是锐钛矿型,并且薄膜的光催化活性与处理工艺有关.在TiO2浓度为0.423 mol/L.TiO2溶胶pH值为1.67、焙烘温度为80℃、焙烘时间为2 min的条件下,活性红MS的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最大,拟合紫外光下光催化薄膜降解活性红MS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经过真空镀锡膜、氧化和化学浸渍,制作了碱土金属掺杂SnO2薄膜气敏元件,并测试了元件的气敏特性.结果表明,元件对乙醇和丙酮气体灵敏度和选择性得到提高、而对苯、丁烷、液化石油气、氨气、氢气和煤气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刘杰  杨斌 《纺织学报》2009,30(7):1-5
以In(NO3)3•4.5H2O为主要原料,用乙酰丙酮作溶剂,掺加SnCl4•5H2O(铟锡物质的量比为10:1)制得溶胶,以石英玻璃为基体用提拉法制得ITO膜,与已有制备方法相比,试样每次提拉后都经过500℃退火处理,循环5次。利用表面轮廓仪、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测试仪对所制样品的厚度、形貌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ITO膜导电性能好,在可见光范围内透光率高,电阻率约为5.625×10-3Ω•cm,透光率可达到90%~95%。  相似文献   

18.
针对羊毛阻燃整理的生态性要求,选择TiO2-SnO2 复合溶胶对羊毛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溶胶配方,采用极限氧指数、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整理前后羊毛的阻燃性能、元素组成变化、热裂解行为及表面形貌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C2H5OH、H2O、SnO2、TiO2、HNO3、CH3COOH各组分的量比为3:1:0.2:0.1:0.1:0.1时,阻燃效果较好;复合溶胶在羊毛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这层难燃的薄膜能阻止热量传递和氧气的扩散,改变了羊毛的燃烧性能;有机硅柔软剂在改善织物手感的同时可提高复合溶胶阻燃整理的耐洗涤性。  相似文献   

19.
SnO2薄膜制备及其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用低温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SnO2薄膜的工艺,并研究了所制得的纯净及掺杂Ag,Pd的SnO2薄膜的气敏特性。此法制得的元件对还原性气体,尤其是低浓度H2S,C2H5OH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及快速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采用单质硅溶解法制备用于改性的大粒径硅溶胶,利用表面包覆技术,在TiO2的表面形成致密的SiO2膜,以达到改性的目的。实验得出:在反应温度160℃,反应压力0.5 MPa,反应时间9h,硅粉用量15 g,催化剂用量0.4g的条件下制得分散良好的硅溶胶;通过硅酸钠对pH值的调节来对TiO2浆液进行预分散,并用自制硅溶胶对TiO2浆液进行无机改性,当SiO2/TiO2=3.5%,pH=8时,改性后TiO2浆液分散稳定性有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