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城市绿地在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方 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证明了城市 绿地和公共健康的相关性,但仅凭相关性分 析无法得出因果关系。部分学者提出城市绿 地健康影响机制的理论研究并进行了相关的 实证研究。如何定量分析城市绿地对公共健 康的影响机制值得深入探讨。通过梳理城市 绿地健康影响机制的理论基础;采用范围综 述的方法分析现有实证研究中的研究方法、 研究变量和数据获取,讨论造成研究结果不 一致的原因;并从优化研究设计、检验多重理 论路径、多维度评估城市绿地特征3方面提 出改进实证研究的建议。最后,基于有调节 的中介模型和证据综合,提出城市绿地对公 共健康的影响机制。以期完善城市绿地如何 发挥健康效益的认知,也为城市绿地促进公 共健康的循证证据综合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黄雯雯  林广思 《中国园林》2023,39(11):77-82
城市化带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对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城市绿地具有广泛的健康效益,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3个方面。目前,社会健康的定义和测量方式并不统一,现有研究也极少关注城市绿地的社会健康效益。旨在探讨城市绿地和社会健康的关系,以期解决城市绿地对社会健康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城市绿地和社会健康的联系问题。通过辨析社会健康的定义和维度,提出城市绿地社会健康效益的内容在个体层面包括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和社会联系,在社会层面包括社会凝聚力和社会资本;影响社会健康效益的城市绿地因素包括城市绿地的物理特征、感知和使用。城市绿地和社会健康的关联路径包括“暴露-反应”关系及设计实践与健康效益的关联性反馈。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对城市绿地社会健康效益的认知,为评估城市绿地的社会健康效益及完善城市绿地健康影响机制的全模型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复杂挑战,为城市绿地这一重要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提供跨尺度、跨专业、多主体的综合解决策略。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及实践案例,引入“精明营建”理念,并以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C2单元的营建实例为说明对象:通过精明营建理念的介入,引导绿地系统的多方协商共建,促成了跨尺度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公共空间格局的优化。城市绿地的塑造需关注尺度、专业、主体协同,并结合系统性设计与管控、多专业工程叠加与耦合、非“单箭头”模式的多方协作商讨,推动城市绿地综合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王磐岩  牛萌 《园林》2021,(1):2-7
基于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技术、机制协同难点以及城市绿地作为重要海绵体的价值意义,开展《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技术指南》课题研究。《指南》重点解决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评估全过程各层级的技术路径,以系统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不同角度确定各层级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的指标、目标和技术方法,包括海绵城市绿地规划、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海绵城市绿地工程施工与维护及海绵城市绿地绩效评估等内容。《指南》聚焦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与传统方法、做法的不同之处,通过规划、设计、实施、维护、评估全过程把控城市绿地海绵功能的落实,强调蓝绿灰融合和多专业协同,有效发挥城市海绵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颂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10,26(3):14-18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和资源紧缺条件下,迫切需要以发挥生态功能、社会效益等综合功能为目标,符合城市空间快速演化规律,指导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发展相辅相成,或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是一对耦合的关系。探索和研究二者的耦合规律和模式以达到双方共存、综合效益最大化应列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一种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生态功能、城市发展空间相互促进的耦合分析方法,基于GIS和多目标分析技术,以无锡市区为例,确定城市绿地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区域,为无锡市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城市绿地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目前城市绿地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及特征,概括了城市绿地效益、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植物造景、结构功能、开放空间、绿地管理等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念、内容、布局及措施,指出了21世纪城市绿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对低碳城市发展的作用;研究利用绿地下的地下空间,让与绿地争地的城市设施与功能向绿地下部空间转移,进行地下空间与城市绿地的复合开发,以实现超绿化效益和超地下空间效益的综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不仅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生态服务功能,更对居民健康和福祉提供诸多物质和非物质服务。通过梳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对健康影响的服务功能,提出城市绿地ESs健康影响内涵,基于服务量-暴露水平-接触体验-效益的现实理论路径提出城市绿地ESs之于健康影响的机制解析框架与分析模型,以期为推动城市绿地ESs的健康影响研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术界对城市绿地生态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技术层面,而对其应用价值方面的研究则较为缺乏,这样势必制约城市绿地生态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运用技术评价方法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对城市绿地生态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广泛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风景资源评价和其他技术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园林有机覆盖物技术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专家评分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城市绿地生态技术应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城市绿地生态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评价结果可作为筛选城市绿地生态技术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绿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绿地布局与地表温度间关系的宏观层面或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等微观层面。本文试图以绿量产出效益作为城市绿地降温设计的校正依据,通过对单位叶面积的植物降温能力、不同种类植物的绿量指数、不同群落结构的绿量及不同类型绿地的降温效果等相关文献的梳理,通过绿量产出效益的比较提出城市绿地降温设计策略,包括合理的植物配置模式及绿地空间布局结构等,用以指导不同规模与尺度的城市绿地设计,提升城市绿地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1.
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近年来在我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GIS的应用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走向定量化、数字化、科学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现状绿地分类数据赋值与分析,到规划绿地图层处理与空间分析,以及建立绿地规划信息系统,GIS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昌市、攀枝花市和佛山市三个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为实例具体介绍了各个过程的应用。最后分析了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In the global action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urban open green space is one of the main spatial objects that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mitigate greenhouse gases and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mate adaptive policie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governance strategies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s of urban open green space as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in European countries. Then, taking the Central City of Beijing as a case, the paper explores its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of urban open green space, and climate governance operation based o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in China. Further, with the digital technologies of GIS and RS, it analyzes the nature and related governance demands of urban open green space and then divides the Central City of Beijing into four governance zones, following whi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limate policy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of each governance zone.  相似文献   

13.
将GIS和RS技术引入城市总体规划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红  王成芳  阎瑾 《规划师》2005,21(4):65-67
城市总体规划教学采用现场实习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将GIS和RS技术引人到教学的各个阶段,探索、研究GIS和RS技术在城市规划教学和课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并注意保持GIS课程与总体规划课程的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14.
梁珺  郑波 《山西建筑》2011,37(33):190-191
对GPS,RS,GIS三种技术在徐州城乡地籍一体化系统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3S技术在土地调查和在城乡地籍一体化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以期促进3S技术在城乡地籍一体化建设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结合乌鲁木齐市绿地信息数据库建设,阐述了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和航空摄影资料,进行绿地实地调查的城市绿地调查的技术与方法,并探讨了基于GIS平台建立城市绿地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Urban green spaces have important amenity values that include provision of leisure opportunities and aesthetic enjoyment. However, most of these values lack a market price. Consequently, they are usually ignored or underestimated by urban planning policy-makers, with the result that remnant urban green spaces are being gradually encroached upon by urban sprawl. As a result,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implicit, non-market price benefits from urban green space is urgently required. Properties bought and sold on the market are compound commodities that embody amenity values and people are willing to pay to live in the proximity of local amenity environment. Thus hedonic models, which use such properties as proxies, can often be employed to quantify environmental amenities. In China, residential housing reform (in place since 1998) has terminated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welfare system, and made it possible to quantify the monetary value of green space amenities based on hedonic pricing model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Jinan City, and will help address the previous abse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hedonic price models to the valu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amenities in mainland China. GIS and landscape metrics were used in determining hedonic price model variables. As expected,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hedonic pricing model performed well using this approach, and accordingly it was further improved. Results also confirmed the positive amenity impact of proximate urban green spaces on house prices, and highlighted the preferences of homeowners in Jinan City. Green space amenity variables tha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5% level included the size–distance index of scenery forest, accessibility to park and plaza green space types, and the percentage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addition, land-use patch richness, the location sector and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lso proved to be highly significant variabl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uld provide insights to policy-makers involved in urban planning.  相似文献   

17.
牛千  周廷刚 《中国园林》2010,26(4):51-53
城市绿地系统由不同种类绿地组成,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城市绿地管理方式.绿地管理系统把重庆城市范围内的绿地按照行政区划范围进行划分与组织,根据各区划范围内绿地的权属单位信息进一步对绿地进行二次划分,整个系统采用ArcGIS Server进行架构,使用通用.Net 2005软件开发平台,按照实际的需求进行开发,集成一个强大、复杂的GIS应用系统.利用系统的6大模块对绿地数据进行组织、统计和管理.运用数字化绿地概念实现重庆市绿地管理系统的绿地查询、绿地管理以及绿地统计功能.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数据库模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下空间与工程的信息化,采用GIS技术、图形学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提出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概念,旨在建立高度综合的、统一的、开放的和一体化的地下空间与工程信息系统,涵盖地表、地层调查、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和运营管理等内容。着重讨论了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数据库模型建设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了数据库模型的应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数据库模型建设对三维空间查询、工程施工模拟、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监测和数据挖掘等工作提供支持;对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杭州城市绿地中的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在明确了地被植物概念的基础上,调查了其在杭州城市绿地中的应用现状.按照传统绿地和新建绿地的分类,尤其对杭州新建绿地中的地被植物应用种类、面积和配置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阐述.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