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由3条市域线交汇的大型换乘枢纽———徐家汇交通换乘枢纽的实施方案:9号线利用既有地下室改造成车站、11号线车站设于拟建改造地块中、2条新建轨道交通线车站都避开了主要交通道路等,很好地解决了车站实施对地区交通、商业和环境的影响及工程实施的安全问题,是轨道交通理念和实施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一个3条市域线交汇的大型换乘枢纽。它位于上海重要的繁华商业、商务地区,对设计要求高,设计难度大。介绍了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环港汇"方案的规划背景、设计难点、设计总体方案。着重介绍了车站站位、车站建筑设计、竖向设计、换乘组织和地下空间的衔接。该枢纽设计方案是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理念的突破,对类似工程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作为相对比较成熟的城市副中心徐家汇,上海市委市府高度重视和关心该地区在新形势下的跨越式发展。徐家汇汇集的3条轨道交通线路(1号线/R1、11号线/R3、9号线/R4)都属于交通近期建设计划,换乘节点能否按期完成,关系到整个轨道交通系统近期建设计划。为此,需从功能定位、空间环境、综合交通、地下空间、施工周期、土地使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我们对徐家汇地区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土地利用、道路下立交、道路系统、保护壳核心环设置、公交、交叉口、非机动车等多项内容进行了规划研究,本文主要就轨道交通及地…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地铁9号线和地铁14号线的换乘车站七里庄站为研究对象,根据车站周边建筑环境、交通、道路情况和地下管线等外部条件,从客流量入手分析既能实现换乘功能,又能满足乘客使用需要,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的地铁车站换乘方案.重点论述了两线T形换乘方案的创新设计思路和方法,探究了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地选择方便、舒...  相似文献   

5.
卢子琪 《建筑施工》2009,31(9):765-767
利用既有地下空间改建成地铁交通换乘枢纽,是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建设的另类延伸,它避免了在闹市中心区“大开大挖”,在施工周期、建设成本以及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周密的研究和精心的施工组织,对此类改建进行了完美的演绎,上海市港汇广场地下空间改建轨道交通枢纽工程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6.
徐家汇枢纽是上海三条轨道交通线换乘枢纽,工程规模大,建设难度高,协调烦琐.从暖通资源共享方案、机房布置、风管设置、与建筑的协调、分期实施、火灾控制等方面介绍了该工程的暖通空调设计,可供今后类似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附建式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疏散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上海市徐家汇轨道交通枢纽工程,针对目前不断涌现出的城市附建式地下轨道交通车站的安全疏散提出了兼用安全出入口的设计方法以及使用控制要求,为类似的工程实践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苗彩霞 《山西建筑》2012,38(21):156-157
着重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概况、换乘枢纽设置、工程设计特点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指出该工程设计既强化了既有交通轴,提高了内外交通衔接的效率,又开辟了新的交通轴,扩大了交通圈的辐射角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和10号线换乘车站共用扩大站厅层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基坑开挖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合监测数据,重点研究共用地下连续墙和车站结构板的变形规律,指出紧邻车站基坑开挖卸载引起共用地下连续墙向基坑内变形,已建车站结构板靠近基坑一侧上浮较明显。总结了高压旋喷桩加固、分块凿除共用地下连续墙等控制已建车站结构变形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原广中公园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含地下停车设施)项目预留轨道交通规划L20与既有轨道交通L1换乘节点为例,介绍地下空间内预留远期轨道交通车站及与既有L1换乘节点的方案设计。对换乘节点建设过程中,开挖对既有车站的影响、新老结构连接、既有结构改造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新老轨道交通车站通道换乘关键系列控制技术,为今后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上海开发浦东,迎来城市发展新纪元。20多年后,上海需要再次走出人口、产业、交通过度集聚的中心城,开辟大都市圈发展的新空间。通勤铁路是大都市圈交通网的主干、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构筑上海大都市圈的先导性工程,是在世博园区建设以通勤铁路客运站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进而构建辐射上海市域及长三角的通勤铁路网,形成以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为主框架的同城化上海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12.
张中杰 《中国市政工程》2012,(6):48-51,105,106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运营轨道交通的安全保护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以上海新客站北广场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例,对砂性流变地质中紧临运营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基坑工程所涉及的基坑分区、土方开挖、支护成桩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内的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上海西站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与换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上海西站轨道交通枢纽引入了在建的11号线和规划中的15、16号线,充分发挥了枢纽的集散功能,且建筑布局紧凑、换乘便捷,体现了现代交通枢纽总体上合理、换乘功能最优的规划设计思想。该枢纽建成后将成为真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流、商业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4.
沈琰  范文兵 《华中建筑》2011,29(12):63-66
轨道交通枢纽衔接部可分为出入口通道、周边商业设施连接通道、站厅延伸体三种空间类型,具有极高的商业开发价值.该文以上海中山公园枢纽站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衔接部商业空间的业态定位、流线组织、空间设计等特点,为我国未来轨道交通枢纽商业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时代建筑》2009,(5):1-1
轨道交通在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复兴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轨道站的城市催化作用表现在其建设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土地升值和建设密度的增长。于是被广泛认可的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区域开发模式,已逐步显示出其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力,也催生出围绕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土地立体开发,轨道交通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集聚了多元的商业、服务、公共空间和居住等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吸收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先进理念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规划及交通工程理论,对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谢茹君 《华中建筑》2006,24(6):52-55
通过对国内外各种交通线路站点实例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出轻轨车站在未来设计中的走向与设计方向,说明轻轨车站将从简单的表达技术美学的角度逐步转变到以城市规划的角度为出发点,进一步将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充实到设计之中,最终把轻轨车站设计引向生态性与技术性的结合;地域性与现代性平衡,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更多的城市功能,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苏州区域交通的未来发展之路在于完善高速公路体系.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引入先进换乘方式设置对沪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点到点的运输减少中转换乘环节自上而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苏沪合作从而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这些思路对于我国城市化地区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宏 《时代建筑》2009,(5):72-75
斯图加特21世纪项目利用高铁线的轨道及站点改造,对铁路和城际、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以及周边约109hm2土地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和循序渐进的开发,至今仍在调整、决策、投入、建设的过程中。此项目的规划开发过程体现了交通枢纽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是研究大型轨道交通综合体建设如何促进城市核心区土地开发、城市环境提升、节能减排乃至城市发展定位的极好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