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风险交流是风险分析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风险交流、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交流是在风险分析全过程中,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生产者、学者和其它感兴趣各方就风险、风险相关因素和风险认知等方面的信息和看法进行互动式交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风险决策的依据。风险交流是解决食品安全事件、应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专家是否参与、专家何时参与、专家怎样参与,是一个值的讨论和交流的话题。本文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为基础,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需求,以及技术专家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探讨技术专家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过程的阐述介绍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酱油中三氯丙醇的风险分析为例,简要说明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过程的阐述介绍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软饮料中苯的风险分析为例,简要说明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交流是指在食品安全科学工作者、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感兴趣的团体之间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管理决策基础意见和见解传递的过程。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贯穿于整个风险分析的过程之中,也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目的所在。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是基于心理学、传媒学、管理学等原理,在食品科学和食品安全学的基础之上,继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后,于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方向。本文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公开文献、国际交流的信息以及作者的研究和理解,概述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论点、原则、方法和技巧等,供食品产业链上的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食品安全形势越发严峻,白酒企业作为中国传统食品行业应时刻保持警惕,必须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详细介绍了白酒企业如何运用风险分析的方法进行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从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手段,白酒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可以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颁布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餐饮服务"等新兴业态快速增长。网络餐饮服务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入  相似文献   

7.
钟志美 《中国食品》2024,(7):148-150
<正>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配送等环节进行细致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源,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南昌市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出台,以切实加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制度》对风险交流会议的召集、召开、内容、形式、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议原则上每半年进行一次,如遇紧急、特殊情况或重大事件,可根据需要临时组织召开。据了解,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内容为风险隐患信息交流,其中风险隐患信息以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高风险隐患为主,同时还要分析、研  相似文献   

9.
针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具体包含食品风险的管理、交流及评估等。针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特征,提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对策。构建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环境,强化食品质量管理力度,使人们能够健康、安全饮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风险分析框架的应用三个方面来回顾中国的食品安全,并展望将来。中国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从单一部门管理为主,演变为多部门的分段管理,又发展为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和农业农村部为主。法律层面也从《食品卫生法》发展为遵循风险分析框架的新《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实施)。中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从食品卫生标准发展为食品安全标准,从互不协调、相互矛盾的三套强制性国家标准整合为一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覆盖面、技术水平、实用性,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国际公认的风险分析框架,从缺乏认识,到增加理解和认真实施,在全面开展风险监测、建立适合国情的风险评估制度、加强风险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进步。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当前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控制还比较薄弱,食品掺假或欺诈还相当普遍,风险交流面临严峻挑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担心)。为了尽快提升中国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一是要做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二是政府要做到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无缝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