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谷氨酸发酵过程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谷氨酸发酵机理及代谢控制有关理论,就发酵控制的相关条件,结合自己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试和大生产过程实验总结,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先进的pH和溶解氧在线检测仪表、可靠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监控软件、先进的控制策略和味精生产专家的经验,开发了谷氨酸发酵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6.
发酵污染噬菌体,最佳处理方法是把发酵液压出发酵罐,配入2/3无机盐生物素按原量配入,进行重新灭菌,再接入种子,这种处理方法成功率10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燕凌 《食品科学》2005,26(7):122-124
本文对磺胺胍(SG)抗性株谷氨酸棒杆菌S9114发酵生成谷氨酰胺条件作了研究,确立了所试因素的最佳组合:碳源为6%淀粉水解糖,氮源为4%氯化铵,锌离予为20mg/L,碳酸钙为5%装量为30ml/500m1三角瓶,初始pH为7.0,接种量为10%。在最适条件下发酵72h生成谷氨酰胺的最高量为52.6mg/ml,平均为49.5mg/ml。  相似文献   

8.
9.
鲜味是反映酿造酱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谷氨酰胺酶可以催化谷氨酰胺生成谷氨酸和γ-谷氨酰肽,从而提高酱油的鲜味。文章研究了在10 t规模酱油发酵过程中添加谷氨酰胺酶对酱油中谷氨酸、谷氨酰胺、γ-谷氨酰肽、氨基酸态氮和全氮等指标的影响,并对添加谷氨酰胺酶的酱油进行了HS-SPME-GC-MS分析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添加谷氨酰胺酶可明显提高酱油原油的谷氨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并调节γ-谷氨酰肽的种类及含量。添加谷氨酰胺酶对酱油原油的pH值和总酸含量有小幅度影响。HS-SPME-GC-MS分析表明,添加谷氨酰胺酶的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生了一定变化,醇类、醛类、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都有所增加,使酱油的滋味和气味更加丰富。感官评价显示添加谷氨酰胺酶可较大幅度提升酱油的鲜味强度,小幅度减弱酱油的苦味和增加酱油的酸味,对咸味、甜味的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为谷氨酰胺酶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谷氨酸发酵行业中所面临的发酵产酸率低、糖酸转化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发酵过程中菌体同步培养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重点描述了菌体同步培养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细胞同步化程度的测定以及同步化培养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1.
荔枝汁发酵时常出现发酵迟缓或停滞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酵母的营养问题,即可同化氮源和碳源,氮源营养缺乏会严重影响发酵进程。文中研究了在荔枝汁发酵时向其中添加谷氨酸作为氮源物质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荔枝汁发酵过程中添加100mg/L的谷氨酸可以明显提高发酵速率,促进酵母生长、增大乙醇产率等。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酸发酵标准溶解氧水平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溶氧水平是影响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通过对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溶氧水平对发酵指标的影响比较,确定了谷氨酸发酵的标准溶氧水平,产酸达到12.20mg/mL,残糖量为0.62mg/mL,糖酸转化率达到63.73%,因此,可以利用标准溶解氧参数指导工艺,以达到提高产酸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optimization throug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of a low-cost medium based on Corn Steep Liquor (CSL) for lactic acid production by Lactobacillu delbrueckii NRRL B445. The effect of the fermentation time was also considered. A maximum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 (93.4 g/L) was predicted using 15 g of CSL/L and 6 g of yeast extract/L at a fermentation time of 80.1 h. However, the maximum productivity (3.50 g/L/h) was predicted by using 15 g of CSL/L, 6 g of yeast extract/L, and 8.9 g of peptone/L after 24 h. From an economical perspective, better results were obtained using 15 g of CSL/L, 6 g of yeast extract/L, and 8.9 g of peptone/L after 24 h. From an economical perspective, better results were obtained using 15 g of CSL/L alone and 24 h, achieving a maximum economical productivity of 229.7 g of lactic acid per hour and considerable savings in nutrients.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玉米浸泡水生产酵母,将培养基pH调至4.0后在未灭菌的情况下接入酵母培养,摇瓶培养酵母菌,湿菌体量可达约10g/100mL,发酵罐培养可达20~30g/100mL。将培养好的酵母添加到已调至pH4.0的赖氨酸发酵液中,非无菌条件下再发酵约6h,降低了赖氨酸发酵液残糖,降低了发酵液黏度。该工艺不仅解决了玉米浸泡水的污染问题,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赖氨酸下游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左莹  张萍  张惠 《中国酿造》2013,32(11):18-22
玉米浆作为最为廉价的有机氮源,是湿磨法生产玉米淀粉时的副产物,其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生长因子,可促进菌体生长、提高发酵产酸、提高糖酸转化率,在氨基酸发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玉米浆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针对其在谷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发酵代谢过程中的影响,以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玉米浆,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能。  相似文献   

16.
王继伟  吉亚力  葛英亮  刘晶 《食品科学》2010,31(18):480-482
选用东北优质甜玉米,制作玉米浆饮料,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对其进行发酵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玉米浆饮料的工艺:玉米汁质量分数30%、发酵时间24h、发酵温度31℃;调配参数为添加蔗糖3%、β- 环糊精量0.03%、柠檬酸0.05%,此时饮料在4℃冷藏7d 内口感最佳。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玉米浆饮料消除了纳豆饮料的不良风味,富含纳豆芽孢杆菌发酵产物,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味精粗料作为聚谷氨酸合成前体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聚谷氨酸生产成本,采用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编号为CGMCC No.1250。考察了不同的谷氨酸钠替代品,味精粗料最佳,并考察了味精粗料的含量、碳源和氮源及其浓度、NaCl浓度、装液量以及温度等对-γPGA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菌株,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蛋白胨;在含有70 g/L蔗糖5、0 g/L蛋白胨、30 g/L NaCl,pH7.0,含味精粗料体积分数为26.6%(含谷氨酸120 g/L)的发酵液中,37℃,220 r/min培养24 h,-γPGA的产量达到41.7g/L。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酸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氨基酸,在食品、医药、工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工业生产谷氨酸的主要菌株,从发现谷氨酸棒状杆菌以来,国内外在谷氨酸过量产生机理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本文就发酵过程中基因转录水平、关键酶酶活、细胞膜与运输蛋白的结构3个层面机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最后对谷氨酸过量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将来需从生理作用及调控因子等方面研究,进一步完善谷氨酸过量产生机理,以期对提高谷氨酸产量以及开发微生物合成其他生物产品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焦谷氨酸没有鲜味,是谷氨酸产品中的无效成分,其安全性尚无定论.控制谷氨酸浓度为16 g/dL,焦谷氨酸的浓度为3.2 g/dL,实验研究了水解温度、硫酸加入量、水解时间等因素对降低谷氨酸母液中焦谷氨酸含量的影响.在保证谷氨酸回收率的基础上,确定出使焦谷氨酸含量达到1%及以下的最优水解组合:水解温度(95±5)℃、浓硫酸加入量(30%,V/V)、水解时间(2 h).在上述实验中,焦谷氨酸的初始含量均为20%.通过改变初始焦谷氨酸含量为20%~35%,最优水解组合下,水解后焦谷氨酸含量为0.96%~1.0%,仍可达到1%以下.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调味品市场对植物蛋白调味液的需求,详细探讨了以玉米浆为原料生产植物蛋白调味液的各种工艺特点,提出了在玉米浆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