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处理不同浊度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系统研究了无机高分子铝盐聚合氯化铝(PAC)与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复合絮凝剂处理不同浊度水的絮凝效果、性能和机理。测定了最佳投药量、最佳水力条件及余浊度变化、密度变化等,为管式絮凝器用于处理不同浊度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预计今后人口将显著增长,对已经稀缺的自然水资源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加.本文概述了拉美乐技术去除高悬浮物污染物的技术,并且详细阐述了设备的结构和性能.通过工程实践表明,针对黄海某些海域海水高悬浮、高浊度的特点,采用Lamella上向流沉淀技术为预处理,水力负荷为2 m3/m2·h,停留时间20 min,出水浊度<2 NTU,... 相似文献
6.
7.
提供了用两性聚合物絮凝剂处理原水的方法。两性聚合物可单独加入原水也可以同金属盐絮凝剂一起加入原水。可以在净化设备运行前和运行后投加两性聚合物絮剂,然后过滤。本发明方法可以用于水处理设备中的原水。 相似文献
8.
以螺蛳蛋白(Msp)为原料,通过转谷氨酰胺酶(TGase)钙双交联反应制备了大分子质量的酶交联螺蛳蛋白/Ca2+絮凝剂(TGase-Msp/Ca2+),利用FT-IR、SEM-EDS、Zeta电位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TGase-Msp/Ca2+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2+浓度影响TGase-Msp/Ca2+的絮凝性能,在Ca2+浓度为0.2 mol/L时TGase-Msp/Ca2+因具有良好的桥接作用和电荷中和能力,表现出优秀的絮凝性能并具有较小污泥体积。在TGase-Msp/Ca2+用量为1.25 mL、pH为6时,浊度去除率达到99.89%,污泥体积分数为28 mL/L。同时,TGase-Msp/Ca2+具有很宽的絮凝范围,在pH 2~12的范围内去除率达到97%以上,絮体粒径达到18μm,沉降速度为2.21 mm/s。 相似文献
9.
依托Mannich反应在聚丙烯酰胺(PAM)上接枝二乙胺,合成叔胺型有机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D-PAM),并用于高浊度水处理。通过比较不同的原料投料比、pH值、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确定了制备D-PAM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以及处理高浊度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结果表明,在摩尔比为PAM∶甲醛∶二乙胺=1∶0.7∶0.85、pH=9~11、反应温度45~50℃、甲醛反应时间t1=1 h,二乙胺反应时间t2=2 h,此时接枝效果最好。同时,该絮凝剂对高浊度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佳絮凝条件为: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使用0.7 mL 1%D-PAM溶液、在300 r/min下快速搅拌4 min、然后180 r/min,搅拌7 min,静置沉降20 min,最高去浊率为99.81%。合成的絮凝剂在高浊度废水及含油废水的处理中具有一定优势,是一种可双功能处理废水的新型阳离子絮凝剂。 相似文献
10.
用改性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作絮凝剂在室温(25℃)下对海水进行絮凝处理,研究了絮凝剂投加量、pH值和搅拌条件对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条件:絮凝剂投加量范围为25~30mg/L,pH值范围为5~7,快速搅拌转速400r/min,时间90s,慢速搅拌转速60r/min,时间20min。在优化絮凝条件下浊度、化学耗氧量(CODM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达72.6%、53.9%和40.0%。将羧甲基壳聚糖与壳聚糖对海水的絮凝净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海水的絮凝效果相对壳聚糖有了较大提高,浊度和CODMn去除率明显提高,投加量适用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两性聚电解质在黄河高浊度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阴、阳离子度的强碱弱酸型的两性聚电解质[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AA)共聚物]。研究了阴、阳离子单体的配比对两性聚电解质分子量的影响;以及两性聚电解质阴、阳离子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所合成的两性聚电解质作为絮凝剂,首次应用到黄河高浊度水的处理中。填补了国内两性聚电解质高分子絮凝剂应用于上水的空白。研究结果表明:在等电点范围内的两性聚电解质对黄河高浊度水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及阴离子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15.
16.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传统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对微生物絮凝剂可能在将来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无机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做了科学地分析,并针对现今微生物絮凝剂发展的不足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改性淀粉高分子絮凝剂在选煤厂煤泥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解决潘一选煤厂浓缩底流煤泥水中细粒含量多、压滤处理困难的问题,从絮凝机理出发,采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在淀粉骨架上引入丙烯酰胺制备的St-AM接枝物,能使煤泥水中的细泥颗粒形成较大的絮团而快速沉降,固液分离效果好。选用此接枝物用量50g/t干煤泥,辅以凝聚剂1.5kg/t干煤泥进行絮凝试验,压滤效果最佳,处理能力达75t/h,滤饼水分可控制在25%,滤液水浓度在60g/L左右,实现了清水洗煤,有效改善了压滤效果,提高了选煤效率。与非离子型PAM相比,具有价廉、无毒、絮凝效果好等特点,从环保和应用方面为细粒煤泥水的处理与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复合絮凝剂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硅酸硫酸铝铁是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通过复合共聚法,以硫酸铝、硫酸铁、硅酸钠、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并研究不同Al/Fe/Si摩尔比对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Al/Fe/Si的摩尔比对絮凝的影响作用比较显著,Al/Fe/Si=1︰1︰1制备的产品其稳定性和有效性较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