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正为了应对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通信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与相对滞后的《通信原理》教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提出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兼顾教材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明确以通信基础知识为主并注重实用。结合5G/6G应用场景在教学内容中补充最新的通信技术,同时加强理论课程与实验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等课程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结合商科特色的办学优势,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商科院校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该体系需着力于设计阶梯式产学研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行业特色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双导师型"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加强以工程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3.
采用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比研究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培养模式上的差异.在培养目标上,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专业上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工学硕士研究生则培养成为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全日制专业硕士侧重于实践教学;而工学硕士侧重于培养创新性思维.在质量评价体系上,全日制专业硕士应该以企业实践评价为主,结合学术论文和导师评价;而工学硕士应该以学术论文为主,结合专利、导师评价等.目前招收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因此在学生培养上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采取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最终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比研究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培养模式上的差异。在培养目标上,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专业上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工学硕士研究生则培养成为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全日制专业硕士侧重于实践教学;而工学硕士侧重于培养创新性思维。在质量评价体系上,全日制专业硕士应该以企业实践评价为主,结合学术论文和导师评价;而工学硕士应该以学术论文为主,结合专利、导师评价等。目前招收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因此在学生培养上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采取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最终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丰富、重视实践教学的自动化专业重要基础课程。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对以往的优秀教改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该课程进行了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探讨,采用以启发讲授与案例分析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结合自主开放式的设计型实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鄢化彪 《中国电力教育》2013,(7):111-112,118
针对理工类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数学建模类课程教学和方法的改革为研究对象,结合第一、第二课堂建设,探索了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基础与专业结合、专业与应用结合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经过十余年的实践表明,该教改和实践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的《电子线路CAD》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欠缺,不能学以致用。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分解,梳理课程内容,加强考核,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服务。《电子线路CAD》是普通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典型的电路设计软件,如Altium Designer,初步具备独立绘制电子线路图、设计印制电路  相似文献   

8.
生产实习是机械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基地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总结了当今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结合本地特色,大力开发周边新兴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并从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角度论证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提出了企业主动联系高校建设实习基地、以培养学生行业特色、以专业实习为主、企业文化教育为辅、提高企业影响力等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经过一年的强化建设,完成了规划的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微控制器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丰富、学生反映难学的自动化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提出了课堂理论教学以实例分析为主.从多个方面突出实践应用,充分渗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际教学验证,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专业柔性化实践教学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基本以刚性管理为主,这种缺少民主与平等,将学生置于绝对的被管理者地位的模式,使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限制.针对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计算机专业应当将柔性化管理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探索柔性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之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现阶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应用型人才特色为出发点,完善了基于不同培养方向的模块化教学的实践课程体系,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分别在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建立信息化平台、青年教师培养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建设和思考,确保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如何办好这个新兴的专业成为了摆在电力类高等教育者面前的一项任务。本论文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办学情况,针对经济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阐明在实践教学中,要将各种实践方法和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学业的深入,适时地采用各种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论文根据我国目前电力市场改革的实际,提出了在新办专业上要"产学研"密切结合,走研究型大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结合"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实现分级教学,最终更好地适应各专业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Web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实现分级教学,最终更好地适应各专业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电路分析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要求。适时教学模式将当前日益发展的网络便利条件与学生主动学习理念结合,通过加强课前预习、团队讨论、教师解疑等环节,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将电路仿真软件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结合,能有效提升学习兴趣与理解层次,为适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高职院校为提升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正加强专业群建设.作为各专业群公共课的思政理论课,应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本文提出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根据不同专业群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调整;与专业基地实践相结合开展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群对口的专职教师队伍;采取知行合一的综合性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一门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用性强、理论内容丰富但概念抽象难懂,结合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与探索,精选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组合式教学方法,不同专业融合不同兴趣的工程实例;实践教学由传统的验证型,增加设计研究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基础、实践和创新的结合体,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三者有效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效果。结合多年在计算机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经历,以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为例,从如何夯实专业基础、设计新意实践、引导学生创新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探讨。实践证实,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引导机制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一门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用性强、理论内容丰富但概念抽象难懂,结合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与探索,精选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组合式教学方法,不同专业融合不同兴趣的工程实例;实践教学由传统的验证型,增加设计研究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课程实验是该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从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定位入手,提出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并根据目前以实验为主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实验必须具备的四个模块,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实验设计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