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推出以来,受到广大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开展微信营销对企业的好处不言而喻,各类企业应该顺应潮流,积极开展微信营销。本研究分析与探讨了微信营销的特征和内涵,研究了微信营销对于企业的好处和战略意义。并且提出了企业开展微信营销的对策与步骤。对于各行各业的企业开展微信营销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思佳  白楠 《电器评介》2013,(16):121-121
微信众多功能为客户提供了方便,因而微信逐步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移动社交网络,它不仅支持语音短信及文字短信的交互,用户还能通过LBS(基于用户位置的社交)搜索身边的陌生人与其互打招呼,打破熟人社交的固化模式,将您身边的人集中在一个平台中进行互动,大大颠覆了传统社交渠道,因此,通过微信开展网络营销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使用。开展微信模式的网络营销,主要是借助微信的各项功能,以及通过微信搜索到庞大的好友群体;微信让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锁定企业的潜在客户群聚集地,利用微信营销系统向潜在客户群即时发送文字、图片、音频甚至是视频等。我认为微信营销正逐步提升传统的手机营销模式,将原来的短信海量群发模式逐步升级为交互性的营销行为,根据冯海超先生在《互联网周刊》文章中指出的微信五种营销模式,我总结了以下五种转变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路灯》2014,(3):25-33
如今已经是手机时代、微信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同时也是赚钱的新时代。目前微信正在走向商业化,微购物、微店、微商城等产品的切入已经证明微营销的爆发能力,那么微营销的“微”力到底有多大呢?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价政策和电价标准不断调整,给用电客户带来很多疑惑,增加了电费解释工作及电费核算工作的工作量。同时,传统营销工作中缺少可以借助的便捷工具,无法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微信平台开发了一种新型电费计算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减轻电费解释工作量,提升用户体验及服务满意度。实践证明其具有重要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要论2014年哪个传播模式最领"风骚",屡屡刷爆朋友圈、去年下半年突然发力的HTML5(简称H5)炫酷页面绝对独占鳌头。在移动互联网的江湖上,APP(应用软件)派和Web(无线网页技术)派龙争虎斗已久。"未来一段较长时间,H5营销仍旧会扎根微信等社交营销平台,H5技术将成牵引着移动营销发展的一个重大力量,不过高昂的H5创作热情可能会有所消退,但借助H 5染指微信数亿用户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企业可以根据服务需求对公共接口进行定制化开发,从而满足企业对服务的特定需求。以云南电网微信服务平台为例,阐述在推进电力多渠道服务的大背景下,结合云南电网公司的营销服务特色,探索将微信公共平台构建为重要服务渠道。  相似文献   

7.
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利的双向沟通的平台。线上到线下(O2O)的电子商务模式,从营销、交易和用户体验入手,以碎片化的方式形成精准、互动的新型社会化营销模式。将微信公众平台和O2O 模式相结合,设计了连咖啡微信平台应用程序,为用户带来了便利,同时为企业获得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马维臣 《电工技术》2017,(12):158-15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电器企业品牌形象树立平台也在不断扩大,慢慢延伸至微博、微信、移动电视APP、社交网站等新媒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性广告形式,以其低廉的成本、简短的语言、醒目的标题、丰富的内涵植根于新媒体的强大产品营销生态链中。  相似文献   

9.
《日用电器》2014,(2):10-11
藉着电商的发展如火如荼这个机遇,作为时下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也是移动互联网的“超级入口”,微信也正演变为继微博后的另一个商业交易平台。2012年8月18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首次允许媒体、品牌商及名人进行账户认证.且认证用户能以更丰富的形式向顾客推送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连云港供电公司利用移动通信平台开拓电力营销信息发布新模式和尝试电力营销移动办公平台建设。根据电力配网营销在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分别介绍了SMS短信平台和GPRS通信平台下所能实现的操作,分析论证了可通过移动技术提高电力营销服务工作的水平,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同时可避免通信信道重复建设,并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缪思琪 《电器评介》2013,(10):82-82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通讯行业可谓是百家争鸣。而微信作为即时通讯产品中的领头羊可谓风生水起。短短两年时间,从自救产品发展到如今腾讯重点开发的对象,微信也面临一系列机遇与挑战。本文即基于SWOT模型,分别从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分析微信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为加速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发展,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了营销2.0移动作业平台的研究与设计。该平台以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双中台全新架构为依托,以基层员工现场作业场景为背景,打造了一套电力营销作业系统,支撑营销移动业务,从8个方面创新性应用提升移动作业与客户交互体验,强化移动核心业务能力,扩展移动业务范围,提高操作效率,其应用效果良好,为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电力微信公众号的维护,总结目前比较新颖和仍需挖掘扩充的功能,描述了电力微信公众号运营推广存在的问题,指出电力微信公众号维护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何明 《大众用电》2007,(5):43-44
近年来,上海市东供电公司以业扩流程作为营销系统开展精益生产的切入点,先后开发业扩精益模块,建立业扩分级处理机制.整合营销人力资源,拓展服务质量管理平台,推进营销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创建统一投诉平台。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大营销,大服务”营销体系,建立营销“一口对外”各部门协调运作的新机制,营销服务逐步走向精益化,实现由“满足供应”向“满意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融合营销与财务构筑新的收入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立文 《电力信息化》2005,3(11):102-105
财务与营销完全一体化的“收入管理系统”以业务流程为主线,面向“省、市、县、所”4级营销机构,搭建了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蕴涵了“管理流水线 ”、“大财务”、“大营销”的思想,实现了财务和营销业务集约化的管理.通过对电网企业收入管理价值链的管理,理顺和规范了电力销售收入的管理流程,明确了财务、营销部门在电力销售收入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强化了对电费收入的内控力度,大大促进了电力销售收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系统在全省进行了 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今后实现企业级的值息系统集成打下了基础,对电网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君 《中外电器》2014,(12):58-58,61
本文根据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微信在信息传递中的优势,并研究了微信用于图书馆服务中的可行性,讨论了微信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提出了通过微信发布信息增加图书馆服务信息的关注度、通过微信客户端提供用户在线咨询、以微信为基础建立图书馆的社交网络、利用微信平台构建信息交流和知识学习社区等方式将微信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中。  相似文献   

17.
任凯 《电力信息化》2010,8(4):60-62
简要介绍了陕西电力营销管理中办公、停电,电费等信息通过短信平台进行管理的方式。相对于传统平台,短信平台增加了移动性和终端的多样性,能服务于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内任何地方。通过该平台可以瞬间完成大量信息的发送,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费用,是一种新的电力营销管理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吴宝善 《中外电器》2014,(24):59-59
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与特定对象进行文字、图片、语音形式的互动和全面沟通,因此,微信公众平台是搭建师生高效交流、促进教学和管理的有效工具。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作用,然后就当前高校现有的微信公众平台框架,提出在以生为本、遵循简洁的原则下,如何进一步搭建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贵州电网公司于2006年建设了全省统一的电力营销系统,但该系统只能在网络较好的局域中运行,一直以来未能实现移动收取电费的功能模块。铜仁供电局利用成熟的“银电联网”技术路线,结合现有的“银电联网”业务,在CDMA无线网络上成功的解决移动收费的难题,实现了上门收取电费与流动收取电费等业务,进一步提高营销服务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微博营销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指出了微博营销多元化、低成本、高速度的特点.通过微博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对比,指出了微博营销的优点如“以人为核心,被动变主动”、“注重时效,互动为赢”、“简单灵活,真实广泛”以及不足之处如微博质量不足,规范不强.重点研究分析了微博营销策略如内容第一、名人效应、活动推广和动之以情来帮助商家更好地利用微博营销这一新兴的市场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