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是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特高压直流试验线段和电晕笼是研究实际线路可听噪声的重要试验设施。研究特高压直流长、短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转换关系,对于利用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建设的试验线段和电晕笼的试验结果预测实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有重要意义。推导了由可听噪声产生功率表示的任意长度输电线路下方地面各位置处可听噪声的计算公式,并由此得出直流长、短输电线路可听噪声之间的关联关系。当单回直流试验线段的长度大于测量点到正极导线距离的10倍、测量点在线路纵向上偏移中心点不超过线路总长的20%时,可近似认为试验线段下可听噪声的测量结果为实际无限长线路相同位置处的可听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晕笼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线路可听噪声是影响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架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线路设计之初应充分考虑。为此,介绍了利用电晕笼预测线路可听噪声的方法,通过武汉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的电晕笼开展了8分裂LGJ630导线可听噪声试验,得到了单位导线的可听噪声产生功率,同时,结合美国邦维尔水电局(BPA)计算公式和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计算公式,分别采用这3种方法预测了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的同塔双回试验线路可听噪声。通过将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线段实测结果进行比对,发现通过电晕笼预测的结果比实测的L50噪声值小0.21dB,较接近实测结果,说明采用特高压电晕笼预测输电线路可听噪声是可行的。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输电线路可听噪声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用特高压试验线段来模拟实际线路,研究其产生的电场和可听噪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试验线段和实际线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问题.为此,对特高压试验线段和特高压实际线路电场和可听噪声的等效性进行了推导;对试验线段产生的电场和可听噪声进行了实测;并与实际线路的电场和可听噪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另外,纯声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在雨雾天气下...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晕及其电磁环境问题已成为输电线路设计的瓶颈与最大障碍,而电晕引起的可听噪声(audible noise,NA)则是其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高海拔地区经常伴随有各种情况的大风天气,其对可听噪声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依托特高压工程(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海拔2 100 m处建设的,长800 m的双极直流试验线段,对可听噪声进行了长期的试验测量。通过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初步研究了特高压直流线路可听噪声的特性,并着重分析了风速及风向对NA分布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特性及环境影响,对±800kV云南-广东(简称云广)直流线路可听噪声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测量分析。基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导线表面最大电场计算的简化模型和BPA经验公式进行了可听噪声的理论计算。结合云广工程特点阐述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测量环境、位置、时间、注意事项、数据记录、评价值与分析依据。将理论值与现场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在正极半压和负极全压、负极半压、负极全压运行方式下可听噪声的测量值呈振荡性;不同月份的双极全压运行方式下可听噪声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误差明显小于正极半压和负极全压、负极半压、负极全压运行方式下所得到的误差。云广特高压直流线路可听噪声的测量值在海拔高度700m处的双极之间受周围植被影响而使得测量值偏小,其他海拔高度测量点的可听噪声分布均以最大值为中心、沿垂直于导线方向的两侧分布呈衰减趋势。在不同海拔高度下,双极全压运行的云广直流线路可听噪声的测量值满足噪声电磁环境限值。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公众对架空输电线路可听噪声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论文总结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涉及到的可听噪声问题。阐述了交流、直流线路可听噪声的差异;归纳了可能对架空输电线路可听噪声带来影响的因素,分为线路自身结构和天气等环境因素两类;介绍了国内外可听噪声的限值标准、试验方法以及预测方法,归纳了各国对可听噪声问题的处理措施。论文发现:随着直流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可听噪声限值标准也在增大,而当前直流可听噪声问题研究极少;金具间隙放电产生的可听噪声问题也应引起重视,理清了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在可听噪声的特性、影响因素、预测方法、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论文可为中国交直流特高压噪声防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交流特高压试验线段电磁环境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特高压电网在提高输电能力、减小输电线路走廊的同时,也因其高电压所带来的电磁环境问题而引起社会的关注。为了解和掌握我国的特高压电磁环境水平,通过对交流特高压试验线段的电磁环境的测试,得到了我国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的工频电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试验数据:在选定的测量路径上,好天气条件下测量得到的工频电场最大值为6.1 kV/m,无线电干扰为53.5 dB(基准值1μV/m),可听噪声为A声级36.4dB。比较测试结果与前期电磁环境科研成果,认为好天气条件下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的电磁环境参数可满足环保要求,且与前期科研成果较为一致;但在雨天(毛毛细雨和小雨)条件下,由于线路的金具和导线电晕现象严重,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比好天气时明显变大,分别增大约12 dB和10 dB。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试验线段投运时间较短,测量场地不是十分理想,合理的测量数据将在大量测试的基础上进一步统计得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累积分布特性、频谱特性和横向分布特性的分析,推导出可听噪声声压级和声功率级之间的定量关系式:提出基于相关向量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由于采用了贝叶斯框架下的学习机制表现出优秀的泛化能力,使其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以及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利用相关向量机回归模型预测了我国1 000 kV交流单回和同塔双回架空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结果表明:我国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初设结构合理,满足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特高压单回路采用8×LGJ-500及更大截面的导线可听噪声低于55 dB,采用8×LGJ-630以上的导线低于52 dB;特高压双回线路同相序时采用8×LGJ-630及更大截面的导线可听噪声低于55 dB,逆相序时需采用8×LGJ-800导线才能使噪声低于55 dB,只有同相序时采用8×LGJ-800导线才能低于52 dB.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海拔环境下特高压直流线路电晕放电产生的可听噪声的特性,基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藏羊八井特高压直流实验基地的试验线段,对直流线路的可听噪声进行了测量,开展了可听噪声频域特性的研究,得到了正、负极侧可听噪声1/3倍频程谱,比较并分析了双极性导线正、负极侧的频谱差异和A声级的差异;比较了高海拔环境的直流线路可听噪声与按传统BPA经验公式计算的理论值的差异,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得出考虑高海拔因素的可听噪声修正值,改良了BPA经验公式。研究结果为高海拔特高压直流线路可听噪声的进一步预测和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500kV葛南线和宜华线可听噪声频谱特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与交流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不同,直流线路产生的可听噪声的频谱范围很宽,且没有突出的分量。研究直流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特性,对于预测后续建设的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对相同电压等级、不同导线型式的直流线路附近的可听噪声进行了测量并给出了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频谱特性;分析了各种常见自然天气条件对输电线路附近可听噪声频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导线型式的输电线路产生的可听噪声有较大区别,目前运行的±500 kV线路的可听噪声均低于0类区域的限值;风噪声主要影响噪声测量结果的低频部分;夏日白天昆虫的叫声主要影响高频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交流电晕特性及其电磁环境,有必要获得不同型式多分裂导线的电晕特性参数.笔者介绍了基于特高压电晕笼的电晕效应试验方法和原理,深入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导线的可听噪声功率密度和无线电干扰激发函数,经过与已有的国外电晕特性经验公式曲线进行比较,证明了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并通过大量导线在不同天气、不同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变电站噪声环境、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通过电晕笼和金具试验测量到的导线及金具噪声频谱,归纳出了电晕噪声主要频谱特性;通过测量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及特高压示范工程变电站内变压器的噪声,归纳出了变压器噪声主要频谱特性。在对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变电构架噪声进行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变电构架下各噪声源特征频率的分布,得出在合理设计均压环及母线的情况下,变电构架可听噪声对总体噪声贡献很小的结论。该结论可用于指导治理变电站的可听噪声。  相似文献   

13.
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电晕噪声抑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抑制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1000kV变电区域严重电晕放电及其产生的可听噪声,使试验基地可听噪声满足环境标准的要求,测量了1000kV变电区域的电晕可听噪声并观测了电晕放电的发生情况,得出了部分设备、金具设计不合理和施工存在一定缺陷导致严重电晕的结论。提出了诸如增大均压球直径、整理软母线、更换隔离刀闸导杆等措施以减轻电晕及可听噪声。测量结果显示,部分措施实施后,电晕放电得到了有效控制。局部区域的可听噪声降低了约10dB,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措施的有效性。同时指出,可听噪声将随基地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日趋稳定,应深化对均压环电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特高压输电线下可听噪声大小的预测是特高压建设中最关键的一环。根据我国对特高压输电的电压等级与分裂导线的限制,筛选出了适合用于计算我国特高压输电线下可听噪声大小的4种经验公式,并且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分别得到相导线水平和正三角排列时,最适合用于预测可听噪声大小的两种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直流输电线路在正常电压运行下允许一定程度的电晕放电,电晕放电产生电晕损失,引起无线电干扰及可听噪声。分析了±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及可听噪声,采用逐步镜像法计算导线表面电位梯度,分析无线电干扰及可听噪声的计算方法,编写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表明:改变导线截面、导线对地高度、分裂间距及导线分裂数可降低无线电干扰及可听噪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0,他引:24  
研究特高压交流输电电磁环境问题对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逐次镜像法计算酒杯塔、紧凑型和同塔双回直线塔的1000 kV交流输电线路导线表面和线路下方距地面1 m水平线处的电场强度;计算了3种塔型下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导线最低对地距离和走廊宽度;分析电晕损耗、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随海拔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线路参数可满足特高压交流输电电磁环境指标要求,电晕损耗随海拔有近似指数增加的变化规律,无线电干扰随海拔有近似线性增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The audible noise produced by corona discharge from transmission line conductors comprises two major components, namely hum noise and random noise. Hum noise has a frequency that is twice the power line frequency and is generated primarily in rain, fog, and highly humid environments. It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sign of 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for voltages above 500 kV,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edict the level of hum noise near transmission lines. In this paper, u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measured values in the UHV Akagi test line and that using corona cage, an experimental prediction method of hum noise in rain condition is proposed. © 1998 Scripta Technica, Electr Eng Jpn, 125(1): 27–36, 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