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介绍了棒材轧制负荷及组织性能预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情况。轧制负荷的计算研究中,考虑了奥氏体再结晶软化不充分对轧制负荷的影响。相变量化分析计算中充分考虑了影响CCT曲线位置的因素,并对CCT曲线进行解析化处理,有效提高了组织转变的预报精度。软件的实际应用表明,无论是热轧态还是调质态,组织性能的预报值均与现场实测值基本相符,对改善产品的组织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带钢轧制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C Mn钢带钢热连轧再结晶软化程度的基础上 ,揭示其对实质应变及轧机负荷的影响 ,与传统的计算轧制压力方法相比 ,考虑奥氏体再结晶软化不充分的影响后预报和实测符合更好 ;对带钢热连轧的轧制压力计算 ,中轧阶段选用Sims式、精轧阶段采用才利柯夫式 ,对发生完全再结晶软化的道次偏差不大 ,但若发生部分再结晶 ,所得结果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3.
刘华强  杨荃  王晓晨  王连生 《轧钢》2018,35(4):45-49
研究了带钢宽度范围内轧制力分布对工作辊磨损的影响,以及"猫耳"状边部轧制力对工作辊磨损的影响;利用实测轧制力分布结果,采用切片法计算了工作辊磨损分布,并对磨损辊型进行预报。基于现场实测数据优化了模型系数,磨损模型求解的预报值与实测磨损辊型值相接近,说明磨损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模型公式简单、计算速度较快,可用于工作辊磨损辊型的在线预报。  相似文献   

4.
带钢组织预报主要基于生产工艺数据,运用相应的冶金模型实现从板坯到带钢成品的组织演变预报。带钢力学性能预报需要建立在组织预报完成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最终金属组织预报结果来计算。文章研究了从热轧板坯到带钢成品的组织演变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论是通过组织性能预报离线系统的"虚拟轧制",还是通过在线系统的实时优化控制,都可以起到预防产品性能不合格和性能波动的效果,提高产品性能指标和稳定产品性能。  相似文献   

5.
由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全套设计的第一条国产热轧薄规格窄带钢生产线,于1997年3月在无锡新大薄带钢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投产前的试运行期间,已成功地轧制出厚度为1.2mm、宽度为170mm的带钢成品。我国现有的窄带钢生产线,产品的厚度范围一般在2.5mm以上,而热轧宽钢轧机从产量、效益、技术难度等多方面考虑,也很少生产20mm以下的产品。目前市场上需要厚度在(1.0~1.5)mm的带钢,多用冷轧产品代替,其生产成本比热轧产品高得多。无锡新大薄带钢有限公司新建的这条热轧薄规格窄带钢生产线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在热轧中板时,辊缝值的计算和设定不仅要考虑奥氏体再结晶不充分对轧制压力的影响,还应考虑轧辊的弹性压扁与轧制压力耦合对轧制压力的影响,再结合预压靠力和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即可给出中板轧制辊缝设定与预报的模型。经实践证明,本文给出的辊缝预设结果与实测符合得较好,将其作为中板控制尺寸精度的手段,能提高产品质量及负公差轧制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7.
再结晶软化程度对热轧力能的影响及定量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棒材热连轧中因再结晶软化不充分所致的残留应变对轧制负荷的影响。对20MnSi钢静态再结晶实验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该模型给出的数据与棒材热连轧时中、精轧阶段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规律符合得较好,作为将理论与实验研究应用于生产现场的尝试,一方面利用该模型得到的再结晶软化程度来修正轧制负荷的预报结果使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在生产实际中控制与预报该钢种连轧棒材的组织与性能提供了静态再结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窄带钢厂带钢的宽度指标,在粗轧机上提出了自动宽度控制系统。通过轧机的弹跳方程构建的数学模型称作轧制力反馈自动宽度控制(RF—AWC)。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宽带钢粗轧立辊中广泛使用,但在窄带钢中应用研究较少,现结合某400mm窄带钢厂的现有设备及特性,引入RF-AWC。通过观察使用效果,证明了该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带钢的宽度偏差,带钢中间部分尺寸保证在1.5mm以内,并改善带钢质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日后窄带钢的生产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带钢热连轧过程轧制力三维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周旭东  孟惠霞 《锻压技术》2007,32(5):142-144
在现代计算机控制的带钢生产中,轧制力的设定极其重要.根据宝钢轧制力模型和现场实测数据,结合热连轧过程中带钢三维变形和热力耦合的特点,应用DEFORM-3D软件建立了带钢热连轧前两个道次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热连轧过程中两个道次的轧制力变化,并与宝钢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计算的轧制力与现场实测数据接近,两者误差在5.0%以内,同时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高于宝钢轧制力模型,特别是在第一道次,轧制力计算精度高出4.0%,该模拟为现场轧制工艺参数的调整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和自适应预报模型参数的平整轧制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轧带钢平整过程存在带材较薄,压下率较小等特点,应力状况较为复杂,采用传统模型对轧制力预报误差较大。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应力状态系数进行预报,可提高轧制力的预报精度。针对轧制过程中轧件特性发生缓慢变化的特点,采用符合平整轧制过程特点的变形抗力自适应模型,并与神经网络模型结合,预报平整轧制力。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吻合精度较高,90%的预报结果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1.
孙蓟泉  陈娟  曲杨 《上海金属》2006,28(3):36-39,43
根据目前国内热轧窄带生产普遍缺少轧后冷却系统的情况,通过热模拟机Gleeble-1500模拟Q215热轧窄带钢轧后的不同冷却条件,研究了终轧温度、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对热轧窄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为提高产品的强度及韧性,适应以后的冷轧工艺,根据某厂现场条件,制定了合理的冷却制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周东生  冯庆晓  李化龙 《连铸》2020,39(6):21-26
薄带铸轧工艺是将快速凝固与轧制变形融为一体的短流程、近终型生产工艺,具有流程短、工序少、能耗低、排放少的优势。通过对薄带铸轧产品进行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薄带铸轧的快速凝固、快速冷却、小压下量轧制条件下,产品组织与传统热连轧工艺产品在晶粒形态、晶粒尺寸上具有显著区别。薄带铸轧产品性能波动小、各向同性好、利于焊接、尺寸公差精确、表面质量好,易于生产高强度薄规格产品,在轻量化及“以热代冷”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汪云辉 《轧钢》2019,36(4):35-38
介绍了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对Nb、Ti微合金化高强薄规格QStE700T带钢的研发及其应用情况。通过化学成分设计,以及对加热炉温度的制定,板坯温度均匀性的控制,轧辊凸度、轧制负荷分配和轧制速度的优化,实现了1.2 mm厚带钢的稳定生产。热轧带钢组织以铁素体和贝氏体为主,其力学性能和扩孔性能满足了汽车零件的生产与轻量化要求,目前该产品已用于挂车车厢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根据莱钢低碳Q195窄带钢在冷轧中出现起皮、麻点等质量问题,基于生产实践安排了专门的铸坯表面、低倍、带钢表面酸洗跟踪试验,通过成分、金相、裂纹、夹杂以及扫描电镜分析,对影响带钢表面质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从冶炼到轧制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的适合性。基于生产实践工艺条件并结合研究分析结果,制定了工艺改进措施,促进了低碳Q195窄带钢的综合实物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李贺 《轧钢》2020,37(3):84-89
介绍了山钢日照 2 050 mm热连轧生产线概况。针对供冷轧QP980高强钢用热轧薄规格原料生产中存在中间坯温降快、轧制过程稳定性差、易甩尾、板形难以控制、轧机振动等问题,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进行了工艺优化,提出了轧制计划编排、铸坯尺寸及加热制度优化以及粗轧提速、精轧负荷分配、水系统控制、精轧温度控制、侧导板开口度设定、卷取冷却控制及张力设定等的具体措施,实现了薄规格QP980高强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6.
李贺 《轧钢》2007,37(3):84-89
介绍了山钢日照 2 050 mm热连轧生产线概况。针对供冷轧QP980高强钢用热轧薄规格原料生产中存在中间坯温降快、轧制过程稳定性差、易甩尾、板形难以控制、轧机振动等问题,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进行了工艺优化,提出了轧制计划编排、铸坯尺寸及加热制度优化以及粗轧提速、精轧负荷分配、水系统控制、精轧温度控制、侧导板开口度设定、卷取冷却控制及张力设定等的具体措施,实现了薄规格QP980高强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研究轧机液压厚控系统动态特性,建立直观真实的虚拟轧机模型,提出基于AMESim和ADAMS联合建模的仿真方法。在ADAMS中构造轧机实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实现了轧机的负载特性研究;在AMESim中建立液压系统物理模型,实现了液压伺服系统精确建模和分析,两者通过接口实现数据交换,保证了液压系统模拟的准确性和负载系统模拟的真实性。通过联合仿真模型得到了系统实时响应以及出口板厚实时数据,将模型仿真输出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证明仿真模型能准确体现系统动态响应,并能体现机械部件在载荷下弹性变形和板厚实时输出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