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烟气处理技术,脱硫脱硝技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简要介绍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并探讨几种联合脱硫脱硝技术与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分析各种方法中的缺点与难点,望对今后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2.
我国燃煤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火电厂燃煤过程排放的污染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基于对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大量调研,回顾了"十五"以来我国燃煤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石灰石-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海水脱硫、氨法等脱硫技术,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技术的应用现状;对炉内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及SCR、SNCR等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脱硫脱硝行业的主要问题和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火电厂运行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问题,加强烟气脱硫脱硝工作是大势所趋.本文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H2O2同时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火电厂烟气的脱硫脱硝一体化,采用H2O2为氧化剂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试验.在鼓泡反应器中,将原电厂烟气通过H2O2溶液、尿素溶液和电厂脱硫石灰石浆液进行了脱硫脱硝一体化试验.结果表明:脱硝效率随着H2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试验得出的最佳H2O2溶液温度与石灰石一石膏法脱硫循环浆液的温度范围相吻合;在配合尿素和石灰石浆液试验时,脱硝效率高达75%.  相似文献   

5.
燃煤烟气中所含有的SO2和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目前关于烟气同步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成为热点,文中介绍几种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从而说明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各自的特点、机理及存在问题;并为同步脱硫脱销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火电厂燃煤中排放的硫化物及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经济且有效地控制燃煤电厂排放的SO2与NOx对中国这样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国家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中国现今的脱硫脱硝技术并着重介绍了几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分析它们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具有应用前景的脱硫脱硝技术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詹玮 《节能》2015,34(3)
火电厂燃煤中排放的SO2和NOX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控制SO2和NOX的排放是我国和世界环保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国内外主要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分类、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对燃煤火电厂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铝基铜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及再生工艺为基准,设计了1套新型回转式脱硫脱硝及再生一体化反应器,并采用Fluent软件对新型反应器内部脱硫脱硝及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新型回转式反应器的结构采用分区设计、结构紧凑,有效避免了再生气体的泄漏,减少了安全事故,并可在脱硫脱硝的同时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循环使用,降低了运行成本;整体反应器的脱硫、脱硝效率达到90%以上,符合新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且再生效率完全满足反应器再次进行脱硫、脱硝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当前节能环保技术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地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保证资源发展,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对烟气脱硫脱硝方面的研究创新.在研发过程中人们将该技术运用在火电厂当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文章主要分析和试论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应用与节能环保运用,阐述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节能》2019,(4):113-114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煤炭工业,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避免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我国在管理和控制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时候,出台了更加严格的标准,相关的化工型技术科研人员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型的脱硝催化剂等。采用新型的镁法烟气脱硫工艺等对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可以更好地满足和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们身体的危害。通过采用焦炉烟气脱硫脱硝余热回收一体化技术,有效解决了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及余热回收利用的问题,使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因此,针对焦炉烟气脱硫脱硝余热回收一体化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对相关技术展开说明,从而更好的提高化工企业的科研、环保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外能源》2006,11(3):44-44
2006年5月20—21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中国电力烟气脱硫脱硝产业化发展暨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推广应用”研讨套在江苏太仓圆满召开。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副秘书长李恒远,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电力系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电力系统的生产厂家代表等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就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产业化发展和国内脱硫脱硝自有技术进行了研讨.认真听取了江苏苏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家公司作的关于自主知识产权脱硫脱硝技术开发与应用、脱硫脱硝关键设备国产化的报告,并顺利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12.
正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CFB-FGD)技术是一种脱硫与除尘一体化技术,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占有率在干法脱硫中据第一。经测试发现,该技术兼有一定的脱硝效果,在不同场合下脱硝率能够达到5%~25%,尤其是在钢铁烧结烟气条件下,脱硝率较高,因此在钢铁烧结烟气治理中得到应用,用于烟尘、硫和硝的联合脱除。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以宝钢四号600m~2烧结机烟气多组份污染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烧结烟气特性对脱硫系统设计的影响,指出以干代湿是我国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虽然半于法烟气处理技术仍有副产物无法有效利用和现有系统无法有效脱硝和脱除二恶英的障碍,(半)干法脱硫技术仍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烧结烟气脱硫处理技术。最后从烟气脱硫系统稳定经济运行的角度对烧结生产和操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燃煤烟气中硫氮污染物的脱除技术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烟气污染是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叙述了国内外对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和SOx脱除技术的现状、应用及其发展方向,指出,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工艺,总结了烟气脱硫副产物——脱硫石膏,在工业、农业中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烟气脱硝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站锅炉燃煤烟气中的NOx是主要大气污染物质,目前烟气同步脱硫脱硝技术是研究的重点。本文概述了NOx的形成机理,及传统干法、湿法和同步脱硫脱硝技术的原理、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烟气同步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依据工业锅炉烟气的特点,结合目前主流的脱硫工艺,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的工艺——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系统组成和技术优势,以某工程为例,分析了工艺的脱硫脱硝技术指标。结果表明,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脱硫脱硝效率高、投资省等优点,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脱硫脱硝技术。  相似文献   

17.
烟气脱硫装置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因其处理烟气量大、脱硫率高、运行周期长、运营成本适中,已成为国内外火电厂烟气脱硫的主导装置。但该装置腐蚀环境苛刻、防腐蚀工程量大、装置腐蚀维修困难。本文针对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各区域不同的腐蚀环境特点,提出了防腐蚀复合衬里结构体系,为我国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的防腐蚀技术国产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中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我国尚不掌握火电厂SCR烟气脱硝装置的设计技术和相关经验。根据前期进行的SCR烟气脱硝小型试验结果,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设计并建立了SCR烟气脱硝中间试验装置。在实际燃煤条件下,进行有关的试验,考察了氨氮比、空速和温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试验数据与小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中试装置设计的合理性,所形成的设计方法和获得的经验对全尺寸装置的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图4参4  相似文献   

19.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与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工艺特征、环保性能及技术经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对大气环境保护的越发重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不断深入,转底炉项目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收紧。结合转底炉生产情况,分析其燃料特性和烟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阐述了转底炉烟气处理的必要性、难点以及推动超低排放的合理化建议。基于对传统的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湿法脱硫、半干法脱硫、干法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等主流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从技术、投资和运行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探讨,为转底炉烟气脱硫脱硝新形势下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转底炉烟气处置技术路线首选为“低氮燃烧器+SNCR+余热锅炉+SDS干法脱硫+布袋除尘器”,次选为“低氮燃烧器+余热锅炉+SDS干法脱硫+布袋除尘器+SCR”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