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宅建设与住户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是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它的发展也是与社会生活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的。 在工业化之前,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时期,人们按照自己的建筑传统和风格来设计住宅,在这些住宅中将他们的需要,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住房,却同时将建造住宅变成了一个固定模式。这种建造方法是为人们建造住房,而不是一  相似文献   

2.
美国住房政策总目标是每个家庭都要有一套适应生活环境的、体面的、安全的住宅。目前,美国平均每年新建各类住宅180万套,合每千人每年建7.5套.到1986年,美国有63.8%的家庭有自己的住房。为达到住宅政策的总目标,美国政府开展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家庭生活专家预测,有3种趋势将影响21世纪家庭生活状态:一是工作融入了家庭生活领域;二是人们被过多的物质所占有,成了财物的奴隶;三是房子越住越大,家越来越小。这将成为2005年美国住宅文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宅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正在逐渐走向市场,接受人们的挑选。因此,住宅建设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回顾住宅设计的发展:70年代,一色的内廊布置,按级别分配和设计住宅面积;80年代,入门见厅的模式受到大众欢迎,广泛采用,但是住宅仍处在简单的低水平状态;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就业观和消费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电脑、信息网走入家庭,有些人更多的在家里直接参与办公,有些人则更多的忙于在外奔波,家庭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人们的住房观念也跟紧世界的脚步,不断发生变化,居民的住房观念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人们更希望得到一个舒适的、健康的、安全的住宅环境。当今时代,追求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主要目标,于是绿色住宅建筑的理念便应运而生。现代住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房价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人们购买住房更是小心谨慎,并且对于住宅环境也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对于住宅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建筑必须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建造。因此,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因此,本文从绿色建筑,资源节省利用以及人们需求等角度介绍绿色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土地有限,在住宅建设上应该有自己的路子和特点。住宅发展的方向应是建设能适应长久的、多种需要的公寓式住宅。住宅是家庭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没有住宅,便没有家庭。可见住宅的重要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能性也越齐全。人们希望能从住宅中获得舒适,温馨和甜美的享受。人们要求住宅区有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并有绿树、草地、水池、建筑小品和健身场地等供居民休闲活动之用。小区道路尽量做成坡道,以方便老人。小孩和残疾病人。同…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及期望越来越高,建筑师应该认真研究人的居住行为和家庭生活模式,在进行住宅设计时,除了应关注住宅建设的物质形态要素以及建造方式外,更应该使住宅体现,表达和满足住户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新世纪 ,开发商应该建什么样的房屋?消费者想要购买什么样的房子?或者说 ,什么样的房屋有市场?在近期召开的“2001中国住房发展论坛”和“中国后小康人居模式论坛”上 ,业内人士作了多方面的研讨。1.注重住房的高品质21世纪初叶的住房重视住宅的性能价格比 ,不是住房面积越大越好 ,而应该强调住宅功能的增量 ,使舒适度提高。高品质的住宅应该表现为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住宅在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舒适性、生态性、耐久性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并注入了更多的人文主义精神。将住宅营造得舒服、有情调、实用 ,追求质量好…  相似文献   

9.
住宅是人们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是在科学规律同时也在美学法则支配下创造的人为居住环境。它除了为人们提供休息、生活等方面的物质功能以外,同时还要供人们欣赏,给人们以精神享受,这就是住宅的“精神功能”作用,因此,色彩在住宅的室内装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住宅建筑是人们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是科学规律,同时也在美学法则支配下创造的人为环境。住宅建筑受到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人体工程学、社会情况、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刘敏 《住宅科技》1996,(7):27-28
1 概况 统计数字表明,每个家庭都有住房,但在80年代曾供不应求。真正意义的住房危机是二战以后,50年代初的德国1,700万个家庭仅有1,000万套住宅,这之后是全国大规模地修建,平均每年峻 工70万套住宅,直到住宅危机消失。 目前,德国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人口密集区的大城市,那里的青年夫妇、多子女家庭和外国人的居住问题很突出,这种居住困难不是在于找不到住房,而是找不到适合他们需要和符合他们经济承受能力的住房,原因是多方面的: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需要住房,移民需要住房,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观念的改变,单身及单亲家庭逐年增加;同时期贷款的高利息及地价上扬使新建住宅变得困难。据统计,1991年原西德缺150万套住宅,而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家庭住宅装饰装修的档次越来越高,对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却忽视了家庭住宅装饰装修中对电气的布置和施工,因此,本文将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住宅套型与空间结构住宅套型是住宅功能与质量的核心。它为人们和人们所拥有的生活资料提供一个复合、多用途的生活空间 ,并适应家庭结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下的变化需求 ,使人类最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地反映在住宅中。据预测 ,2 1世纪的前 2 0年 ,人均建筑面积将由目前的 2 0平方米提高到2 4~ 2 6平方米 ,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套舒适住房的目标 ,每年需新建住房 4.86亿至 5 .49亿平方米 (含每年需拆除重建 1亿平方米 ) ,这是巨大的建设任务。如何提升住宅品质 ,提高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促使我国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是摆在我们…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 ,购房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最大的一项支出。人们开始拥有自己的住房以后 ,装修住宅也成了都市的时尚。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有些住户在追求舒适、幽雅的同时 ,由于对住宅的不正确改造 ,也给自己装修一新的房子埋下了事故隐患。目前装修中私自改造住宅的现象 ,在砖混结构中较多 ,而拆墙、开洞又是装修中的常事。住户由于知识的局限 ,仅从结构的局部安全考虑 ,甚至简单的以构件是否承重作为拆墙、开洞的依据 ,忽视了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以及抗震能力的要求。有的住户认为开门的位置不理想 ,就将其堵上 ,在其它部位打洞…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住房装饰装修的品味日趋“挑剔”,作为住宅开发商,如何构筑适合大众口味、满足时代需求的安居住房是一个亟待思索的问题。 一、多方参与,融合设计 目前,初步装修的住宅仍占商品房较大比例,而一部分欲体现个性、富有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城镇住宅建筑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由计划为主转型为市场经济为主,城镇住房也由住房实物分配变为住房分配货币化,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这一新的购房形式要求房地产开发建设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分析市场规律,预测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把握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从提高住宅功能,住宅的适应性,住宅中高科技的应用等方面考虑,设计出适度超前,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住宅。 一、居住生活的舒适性 住宅功能随着居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而不断  相似文献   

17.
吴永胜 《中国消防》2011,(14):23-23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住宅装修成为人们的重要选择,人们对家庭装修防火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针对市场上的防火材料,笔者在陕西省西安市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健康住宅并不是昂贵豪宅的代名词。人们只要稍加注重或者以很少的投入,便能把自己的住宅达到健康住宅的标准。因此,在选购住房或是大兴土木而去建房装修时,要从健康的角度考虑设计、材料等方面的因素,因为健康才是人最需要的,也是人的根本。具体到标准问题,目前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在住住房选择上正由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变,越来越喜爱选择复式结构的住房。复式住宅面积一般在110~200米~2之间,内部设计突出欧美风格和现代意识;将公共空间与居住空间分为上下两层,室内楼梯为家庭的一种装饰,既可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又赋予居室以现代生活气息。一楼为公共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其中就住房来说,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住的需求,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地方的环境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这也使得建设者在进行住房建设设计时,对与建筑设计的空间组合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从而提高人们对于自己居住地的热爱,凸显出优秀的住房环境,增加人们生活的色彩,同时,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的优秀文化,这也有效的促进了建筑工程朝着高新性能方向发展。本文对住房建设空间的组合进行分析,对住宅建筑设计中空间组合进行很深层次的探讨,以供住宅建筑的设计可以健康发展,另外,促进传统建筑与现代高新建筑的有效结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