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种激励相容的输电阻塞管理模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基于激励相容的可中断负荷管理机制,提出一种新的解决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阻塞问题的模型。该模型涉及两个问题,可中断负荷的选取问题和经济补偿问题。可中断负荷的选取通过一个两层优化模型实现。在经济补偿问题上,针对市场环境下信息的不对称性,设计了激励相容的补偿机制,使用户在上报真实缺电成本信息时获得最大利润,鼓励其上报真实缺电成本,积极参与阻塞管理,从而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非线性互补方法及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进行模型求解,并通过一个修改的IEEE30节点系统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计及负荷预测误差的可中断负荷优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考虑了在可中断负荷管理中存在的电力公司与用户信息不对称性、用户潜在的违约概率以及负荷预测误差等问题,创建了计及负荷预测误差的可中断负荷优化管理模型.该模型应用委托一代理理论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采用模糊概率理论求解包含违约惩罚的中断补偿,分析了负荷预测误差修正对电力公司支出的影响.算例证明,该模型能够激励用户上报真实的中断类型以获得最大补偿;促使用户减小违约概率从而增加其所获补偿;同时,引入负荷预测误差修正之后,可以减少电力公司的支出,有利于电力公司降低由负荷预测误差带来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可中断负荷参与者的相关成本和效益,采用离散的用户类型参数来反映用户希望得到的停电补偿。给出了一种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该模型以电力公司支付的补偿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了电力公司和可中断用户两者利益上的约束。实际系统算例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供电公司的风险偏好及用户的可中断电量,应用委托代理及机制设计理论建立了一种用户类型离散的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无论供电公司的风险偏好如何,该合同模型均能引导用户披露真实信息,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且供电公司能从中节约供电成本。因此,激励性可中断负荷合同不仅能提高用户需求弹性.还有助于供电公司回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5.
可中断负荷管理(ILM)是供电公司在用电高峰时段为减缓电力供需紧张而实行的一种需求侧管理方法。在电力市场条件下设计了实施可中断负荷的激励机制,以克服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供电公司负荷调节能力下降、过多支付用户的中断赔偿等问题。引入信息经济学里的委托-代理理论,使得机制具有激励相容特性,激励用户上报真实的中断成本,从而优化供电公司的负荷分配、减少中断补偿。算例分析和仿真证明了陔机制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刘强  欧阳柳  黄民翔 《浙江电力》2006,25(4):10-13,76
在电力市场中,各个参与成员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获得最大的利益,必须在遵循一定市场规则前提下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市场就意味着风险,电力市场也不例外,电力市场下的可中断负荷管理同样存在着种种风险。如何调动用户的主动性,积极和电力公司配合共同参与可中断负荷管理,首先需要解决可中断机制设计和可中断电价确定这两个关键问题,也就是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可中断负荷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关勇  曹福成  谭忠富  王绵斌 《电力学报》2006,21(3):281-284,287
近几年我国的峰谷差不断加大,高峰时段缺电现象非常严重,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通过实施分时电价和可中断负荷电价效果是最佳的。但分时电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用户能否转移电力需求,供电公司预先是无法知道的,而可中断负荷电价的实施可使供电公司能提前通过合同补偿的方式来使用户转移电力需求。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可中断负荷管理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当前可中断负荷补偿机制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出了我国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可中断负荷运行是电力市场环境下负荷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密切相关.可中断负荷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可中断负荷研究的基础。对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提前通知时间、停电持续时间、停电发生时间、缺电比率等因素对可中断负荷成本的影响,并得到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随后介绍了可中断负荷对提高系统可靠性、削弱价格尖峰、减少运行成本等方面的贡献:最后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电力市场中激励性可中断负荷合同的建模与实施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方勇  李渝曾 《电网技术》2004,28(17):41-46
考虑到供电公司的风险偏好,作者应用机制设计理论建立了一种用户类型离散的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无论供电公司的风险偏好如何,该合同模型均能引导用户披露真实信息,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且供电公司能从中节约供电成本.因此,激励性可中断负荷合同不仅能提高用户需求弹性,还有助于供电公司回避市场风险.尤其是对于风险进取的供电公司,可中断负荷合同将成为其进行市场竞争和风险管理的有力工具.因而所提出的模型为供电公司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常向伟  张有兵  曹一家  张颖 《电网技术》2011,35(11):206-211
电力市场采用分时电价后,每个时段的负荷量将发生变化,同时会对负荷缺电成本以及可中断负荷赔偿费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系统可靠性以及备用购买情况。针对分时电价对负荷缺电成本以及可中断负荷赔偿费用的影响,以每个时段的购买备用容量社会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概率方法建立了计及分时电价影响的系统动态负荷备用购买模型,并通过算例对不同时...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可中断负荷拍卖模型的电力双边交易阻塞管理构架,通过市场机制来确定最优的负荷削减程序.在该构架中阻塞调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调度前阶段、无约束调度阶段和考虑可中断负荷拍卖的阻塞调度阶段.在第三阶段,用户可以向调度机构提交各自的可中断负荷服务报价曲线.构建了阻塞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了最小化所中断的负荷量和最小化向用户支付的可中断负荷服务费这两个优化目标.最后用算例对所提出的阻塞调度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电力市场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可中断负荷管理是电力市场环境下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密切相关。该文讨论了可中断负荷合同的内容和相关市场组织形式:利用停运表得到考虑负荷波动情况下的系统缺额容量以及采用需求侧报价来反映用户可接受的停电补偿。给出可中断负荷的最优购买模型,模型以购买费用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包括停电持续时间和停电总次数等约束。参照机组检修的思路,给出安排可中断负荷的基本原则并采用相应算法求解。实际系统算例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将可中断负荷引入输电阻塞管理成为缓解阻塞和消除市场力的有效手段。提出通过潮流优化并将可中断负荷引入输电阻塞管理,提出潮流优化与可中断负荷联合调度模型解决输电阻塞问题。对该模型以及IEEE 6节点仿真表明,在电力市场下,采用潮流优化与可中断负荷联合调度模型,可以有效缓解输电阻塞。  相似文献   

14.
将合作分配模型引入到可中断电价研究中。对电网公司和用户等可中断负荷计划参与者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利用Shapley等值法确定电网公司对参与用户的电价折扣率,可以根据合作各方在合作中所作贡献的大小公平地分配实施可中断负荷所产生的效益。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作为制定可中断电价的依据,也可以作评估可中断电价合理性和公平性的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考虑风电功率与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备用容量配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风电建模为多状态发电机组,以风电停运率考虑风电功率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在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的可中断负荷响应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含有风电、可中断负荷不确定性的系统可靠性指标。建立了日前备用协调优化模型,优化模型以满足一定供电可靠性为前提,同时优化可中断负荷备用和发电机备用容量,在24个时段的范围内研究计及风电不确定性下可中断负荷作为备用资源的积极效果。算例结果表明,引入风电后,系统对可中断负荷的需求有所增加,可中断负荷作为一种灵活的调控手段,在应对风电不确定性、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浙江省内7类典型工业用户用电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出7类主流工业用户的负荷特性,并针对其工艺特点,研究其用电可中断能力,为供电企业在制定可中断负荷政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设计合理可行的可中断电价是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的关键核心内容,在对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各参与方的实施成本和效益分别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出方案实施后各参与方对可中断电价补偿标准的接受程度以及量化出各方可接受的临界值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出考虑了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后各参与方实施成本及效益的可中断电价优化模型,最后以贵州省安顺地区电网为算例进行模拟测算和分析,测算结果验证了该可中断电价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