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从各地实践情况看,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分配至今还停留在制度设计层面,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管理体系设置不健全,导致统一指挥权缺位以及监督权缺失等问题的出现.应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租房作为社会保障性住房之一,它承担了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新近就业人员、外来务工者等,既无力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又不符合廉租房租住要求的社会"夹心层"提供基本住房的职能。它不仅扩大了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对象,缓解了住房压力,尤其在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经适房、廉租房又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形下,为进一步解决住房难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尽管我国的公租房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法律制度保障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尚存不小差距。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对双方的公租房法律制度作以简要概述和比较,提出关于我国公租房法律制度建设的设想,以期对我国公租房健康、有序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公租房作为社会保障性住房之一,它承担了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新近就业人员、外来务工者等,既无力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又不符合廉租房租住要求的社会"夹心层"提供基本住房的职能。它不仅扩大了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对象,缓解了住房压力,尤其在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经适房、廉租房又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形下,为进一步解决住房难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尽管我国的公租房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法律制度保障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尚存不小差距。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对双方的公租房法律制度作以简要概述和比较,提出关于我国公租房法律制度建设的设想,以期对我国公租房健康、有序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住房困难家庭、促进民生的重要政策性举措。评价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合理性,主要涉及适度、公平和效率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正保障性住房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及法律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对该类住房的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限价房、定向安置房、棚户区改造房等。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  相似文献   

6.
陈焱 《商品与质量》2012,(Z4):127-128
当今世界,住房难题几乎困扰着所有国家的平民百姓,对住宅需求的满足,是对人基本权利保障的前提,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必要、有责任对住宅产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和干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家进行住房保障的重要方式。本文首先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法律定位,理清保障性住房的范围以及其和商品房的关系,进而分析出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的责任,最后结合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是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管理面临的难题之一。农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决策数据集成研究,是充分利用农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决策相关的多种数据资源,科学地进行农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决策管理的基础与前提。文章总结了农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决策数据的来源和特点,提出了住房保障对象分析、住房保障形式分析和保障性住房区位分析3个农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决策数据集成的主题;设计了数据集成主题相关的维度以及事实表构成要素,构建了每个主题的多维数据集成模型;建立了农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决策集成系统架构,并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才保障性住房是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鉴于人才保障性住房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我国的人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分析了我国部分地区人才保障性住房的实施现状和基本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才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住房是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问题的重要手段。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呈现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本文从被保障人群的基本需求和居住感受出发,通过典型小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合肥市保障性住房居民群体特征、居住需求及目前居住满意度情况,评价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现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总结问题并提出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安徽省已经形成了符合省情的住房保障制度框架,保障性住房覆盖面逐步扩大,但安徽省住房保障制度仍存在保障模式单一、保障政策体系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未来还将有大批农民市民化,且大部分居民由于收入过低无力承担目前的高房价,为了应对保障性住房房源、建设土地及资金短缺等挑战,必须对当前的住房保障制度进行调整,应逐步建立以消费补贴为主,多层次、多渠道筹集房源和资金,面向全社会透明、公平的新型保障性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住房问题,特别是保障性住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长治久安和党的执政前途的大事。随着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和居民收入分配的部分失衡,再加上房价的快速上涨,中低收入家庭与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日趋凸显。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没有及时跟上不断自由化的房地产市场,因此,中低收入者及弱势群体的住房困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难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对政府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供需缺口大、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社会满意度低等问题。借鉴典型城市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福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路径选择,从确保资金来源、优化住房供给、完善相关制度三方面提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均非常重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此背景下,商品住房应当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定义、二者的属性分析、二者从需求和供给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商品住房市场相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定位,以供参考和商榷.  相似文献   

14.
“以房养老”的双向风险与我国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要,而在住房资产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以房养老"(或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成为当前社会讨论的焦点。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的理念从2003年引入我国,但迄今鲜有成功的案例,其主要原因是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简单等同于一般住房抵押贷款,认为依靠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自发参与就可以成功运行该制度。而在国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被各国政府界定为高风险行为,这种制度的推行高度依赖于政府提供的两种制度保障,并需要两个市场条件的配合。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本身出发,探讨了"以房养老"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及可能的发展路径,颇有制度设计层面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保障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市场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全国各地开始大建保障性住房,但是土地需求与潜在的土地供给存在着严峻矛盾,此外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涉及到资金、土地、建材、建设能力和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而资金不足是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传统的地方政府负责保障性住房土地整理的模式下,政府很难承担每年6000-7000亿元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寻求开发商和金融机构的帮助,而"政府+开发商"的模式将成为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和限价房的最主要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住房建设的重点,关注城市一线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需求,尤其是建设供给符合这类人群住房特征需求的租赁住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外面向这类人群住房供应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对建筑、环卫、绿化养护、快递等行业的城市一线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这类人群的住房区位共性需求,构建了生活性、便利性、经济性、发展性四维度加权总和的区位选址模型,利用上海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要紧密结合就业机会区域、优先考虑在社会经济密度比较集中、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地段镶嵌式散点状形成此类保障住房空间供应,并合理控制每处供应规模;在房源分配管理上要因时因地动态调整提高区位房源供给的适配性,此外还应整合多方管理服务的配套支持,提高保障供应效果,实现住房保障发展的初衷和城市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在面向城市一线务工人员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中的选址评估与审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居民的住宅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房地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少数房地产开发商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失信于民,导致房  相似文献   

18.
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梳理了济南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宏观政策和具体技术层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济南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建议和对策,可以为省内乃至国内其他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化立法是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实现公民文化权益、推动文化和谐发展、形成文化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关于文化立法的基本原则,在认识上存在不同观点和研究缺失,在实践上也是在不断探索和提炼之中。针对当前我国文化发展进程,文化立法应当遵循文化主权原则、文化人权原则、文化和谐原则和文化公序原则等四个基本原则,以保障文化立法的顺利开展并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相促进。  相似文献   

20.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前我国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配套设施作为保障性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应普遍滞后与低效,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制约了民生保障目的的实现。从居民主体需求出发,并以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例,探索了保障性住区配套设施建设情况评估流程,并据此确定了评估因子及其权重,初步构建了保障性住区配套设施建设评估模型,研究成果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