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纳米金显色的盐酸克伦特罗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合成纳米金、适配体、适配体互补链以及适配体-纳米金探针和互补链-纳米金探针,利用纳米金的变色效应,构建了盐酸克伦特罗的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当待测物中含有目标物时,适配体与目标物结合,纳米金呈现游离状态,在一定的盐浓度下,纳米颗粒发生聚集,纳米金颜色发生变化;当待测物中不含目标物时,适配体与适配体互补链互补杂交,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分别对适配体、互补链与纳米金连接的陈化盐浓度、适配体与互补链浓度、显色体系盐浓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盐酸克伦特罗在1~1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23x+0.362(R2=0.991),最低检测限为1ng/m L。对猪肝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3.5%~101.8%。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孙博  刘悦欣  陈萍 《食品科技》2021,(6):307-312
以核酸适配体为特异性识别元件,利用金纳米粒子变色效应,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比色法检测.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通过优化氯化钠浓度、核酸适配体浓度,建立核酸适配体比色法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体系最优条件下各种浓度为:氯化钠浓度0.2 mol/L,核酸适配体浓度0.15 mmol/L.在最优条件下,线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肠炎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开发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纳米金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优化体系内适配体浓度,研究纳米金-适配体体系的肠炎沙门氏菌检测限、特异性及适用温度;同时以人工污染样品为例,评价纳米金-适配体的加标回收率。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肠炎沙门氏菌,对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无特异反应。通过条件优化,在适配体浓度200 nmol/L 下,肠炎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为9.3×101 CFU/mL,其线性范围为103~107 CFU/mL,线性方程为y=0.187 8x-0.146(R2=0.991 3)。检测人工污染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3.68%~117.89%。利用核酸适配体纳米金比色法进行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操作简便、结果可视;通过调整核酸适配体可进行其他致病菌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适配体因其高特异性、高亲和力、易于修饰和功能多样化等优点而被备受关注。荧光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已成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标记材料。将核酸适配体的结合特异性和荧光纳米材料特有光学特性有机结合,开发选择性好、稳定性强、灵敏度高的荧光探针,基于该探针构建简单高效的检测技术已成为食品安全检测与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适配体荧光纳米探针的检测原理、分类,重点介绍了近几年该技术在有害化学物质和致病性微生物两类食品安全因子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利用纳米金模拟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发生颜色反应,同时结合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核酸适配体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浓度与特定波长下吸光度值之间的关系式。线性回归方程为y=0.032 1x+0.024 8,R2=0.996 3,检出限约为5 CFU/mL,实际样品测定的回收率为93.5%~105.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文方法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快速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高灵敏度及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基于适配体的功能化纳米探针为食品危害因子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分析手段。本文基于适配体的4类纳米传感器:光学、磁弛豫、电化学和其他类型的检测原理,重点论述了适配体的功能化纳米探针在食品安全因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农药、兽药及其残留物,致病微生物,真菌毒素,真金毒素,重金属,生物酶等,并对该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开发简便、易携带的生物传感器,在纳米粒子上修饰多种适配体以实现对多种危害因子的同时检测,以及开发快速、有效、简单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效避免背景干扰,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降低检测限,是未来的快速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培氟沙星(pefloxacin,PEF)广泛用于畜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常造成兽药残留,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其构建有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具有时间分辨特性的荧光纳米材料NaYF4∶Ce/Tb,并基于分子对接辅助设计PEF适配体的互补链。纳米金与发光纳米材料分别修饰在适配体、互补链上,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诱导2种纳米材料间发生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TR-FRET),基于此原理构建基于生物传感PEF的新型检测方法。在最佳条件下,测得PEF的时间分辨荧光强度在质量浓度0.2~20μg/k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567.3x+3956.3,R2=0.9742),检测限为0.15μg/kg,测得牛奶中兽药残留加标回收率为73.81%~99.86%,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食品样品中PEF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 MC-LR)的纳米金生物传感比色检测法,并探究核酸适配体截短后对此方法检测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通过优化盐浓度、适配体浓度、适配体与MC-LR的反应时间,建立了MC-LR的纳米金生物传感比色检测法。然后,采用组合型核酸适配体截短策略,探究了截短后的核酸适配体对比色法检测MC-LR的影响。结果 NaCl浓度为0.9mol/L,适配体浓度为0.4μmol/L, MC-LR与核酸适配体的反应时间为10 min时为其最适检测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该方法的目测最低检测限为0.4μg/mL,仪器读数最低检测限为(1.05±0.002)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0~1.1μg/m L。探究得出核酸适配体截短后会影响其对MC-LR的识别活性。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线性检测范围宽,为小分子危害物核酸适配体的快速鉴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截短核酸适配体与小分子危害物的识别活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和纳米金变色效应构建了伏马菌素B1(FB1)的可视化检测新方法。实验以纳米金为载体,首先在纳米金表面组装巯基化的适配体互补短链DNA1/FB1-适配体复合物;当加入目标物时,适配体链与目标物结合,与互补短链DNA1发生解离;此时再加入纳米金标记的与适配体互补短链1互补的短链DNA2,二者杂交可导致纳米金粒子的聚集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进而实现目标物的可视化检测。通过条件优化,有效避免了由于盐浓度过高使纳米金发生聚集所产生的误差。同时在纳米金与短链DNA孵化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使NaCl浓度达到了500 mmol/L而纳米金颜色仍不发生改变,打破了以往熟化NaCl浓度100 mmol/L就使纳米金颜色发生变化的界限,使附着在纳米金上的DNA量扩大了3倍。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125~1 500 ng/L,检测限为125 ng/L。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啤酒中FB1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创建食品中氯霉素的新型快速检测方法,以二氧化锰纳米片淬灭适配体的荧光,核酸外切酶I酶切放大荧光信号,构建了检测氯霉素的适配体传感器。结果表明:在适配体浓度50nmol/L,二氧化锰质量浓度0.05mg/mL,核酸外切酶用量0.4U/μL,酶切时间50min的最佳荧光检测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1~80.0nmol/L,检出限为0.08nmol/L。构建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的优点,并实现了在食品样品中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1.
衷明华 《食品科学》2008,29(1):239-240
研究了在醋酸缓冲介质中,抗坏血酸(VC)还原Cu2 定量所形成CuSCN的共振散射光谱.确定了散射光强度与溶液中VC浓度的关系.提出了共振散射法测定VC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25ng/ml,线性范围为0.25~1.25 μg/ml.方法用于VC片、饮料中抗坏血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微波消解和巯基棉分离技术处理样品,对镍(Ⅱ)与1,10-菲啰啉(phen)和灿烂黄(brilliant yellow,BY)发生的配位显色反应进行研究,通过试验优化测定条件,建立一种新的共振光散射法(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RLS)测定坚果中镍含量。结果表明,生成的配合物Ni(phen)2BY最大共振光散射峰位于535.9 nm,在此波长下测定共振光散射强度,共振光散射强度增大值与镍(Ⅱ)质量浓度在0~6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6 μg/L。新建方法用于测定坚果中镍含量,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显著性差异,相对标准偏差为1.75%~2.20%,加标回收率为98.6%~102.0%。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在0.03mol/L磷酸中,碘(Ⅴ)与过量的碘化钾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反应成1:1离子缔合物,可导致共振光散射明显增强的原理,建立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痕量碘的新方法。考察酸度、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测定的影响,确定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最大共振光散射峰波长为469nm;共振散射光强度增加值与碘(Ⅴ)质量浓度在0.02~0.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033μg/L。方法用于测定加精制海盐、紫菜和海带中碘,结果与碘量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0.7%~1.2%(n=5),回收率为98.4%~101.5%。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种基于竞争性酶联适配体检测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玉米赤霉烯酮适配体通过生物素-亲和素连接固定在微孔板上,玉米赤霉烯酮适配体的互补链(cDNA)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连接形成cDNA-HRP信号探针,cDNA-HRP信号探针和靶标竞争与适配体结合,加入TMB显色液和硫酸终止液后,即可...  相似文献   

15.
纳米金标记黄曲霉毒素B1新型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两种基于银增强纳米金标记探针的高灵敏度免疫分析方法.方法一是用黄曲霉毒素B1(AFB1)抗体与金标抗原、待测抗原进行竞争免疫反应,然后加入银增强溶液,以金为核沉积生长银,通过检测光密度来确定待测物中AFB1的含量,该方法的检出限可达到0.01 ng/mL.方法二是在前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将银化学溶出,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沉积的银量来确定待测物中AFB1的含量,该方法的检出限可达到0.002 ng/mL.  相似文献   

16.
李咏梅  李人宇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2):3026-3030
采用微波消解对鱼进行前处理,根据Hg2+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中对1,10-菲啰啉和灿烂黄所产生的共振光散射具有显著增强作用,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痕量汞的新方法。考察实验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测定条件为10 mL比色管中加入pH 5.7乙酸-乙酸钠缓冲液1.5 mL、1.0×10-4 mol/L 1,10-菲啰啉溶液1.0 mL和4.0×10-5 mol/L灿烂黄溶液0.8 mL,反应温度25 ℃,反应时间5 min。最大共振光散射峰位于451.6 nm,共振散射光强度增加值与Hg2+质量浓度在0~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54 μg/L。大量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Cu2+和Fe3+的干扰可加入氟化钠-硫脲混合掩蔽剂消除。将该法用于测定鱼中汞含量,结果与冷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1.38~2.19% (n=5),平均回收率为99.33~102.00%。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选择性好,高效环保,适用于鱼中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李咏梅  李人宇  施鹏飞 《食品科学》2011,32(24):204-207
基于在pH8.5氯化铵-氨水缓冲溶液中,Zn2+与邻菲啰啉和亮黄发生反应,可使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建立共振光散射法测定锌的新方法。考察测定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测定条件为10mL比色管中加入pH8.5氯化铵-氨水缓冲溶液1.0mL、1.0×10-4mol/L邻菲啰啉溶液1.5mL和5.0×10-5mol/L亮黄溶液0.8m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min;最大共振光散射峰位于359.4nm,共振散射光强度增加值与Zn2+质量浓度在0~1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11μg/L,对样品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96%~1.71%(n=5),平均回收率为98.00%~102.67%。本方法可用于测定香蕉、黄瓜和紫菜中锌含量,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  相似文献   

18.
衷明华 《食品科学》2009,30(10):219-221
为了建立测定茶多酚(TP)的流动注射- 共振光散射分析的新方法,在pH7 的NaAc-NH4Ac 缓冲溶液中,通过测定PbTP 微粒的共振散射光强来定量测定TP 的量。在此利用TP 与Pb2+ 生成的沉淀反应,建立了流动注射- 共振光散射联用技术测定TP 的新方法。测定TP 的线性范围为20~400μg/ml,方法的检出限为6.62μg/ml。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试剂少、线性范围宽,可用于茶叶中TP 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work,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between tartrazine and 3-mercapto-1,2,4-triazole-capped gold nanoclusters (TRO-AuNCs) was investigated and subsequently utiliz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artrazine (TZ) in foodstuff samples. The TRO-AuNCs which exhibit strong fluorescence emission were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one-pot procedure. Upon addition of TZ, the fluorescence of TRO-AuNCs could be efficiently quenched, attributing to the FRET between TZ and TRO-AuNCs.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detection of TZ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pH, amount of TRO-AuNCs,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Under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race amounts of TZ could b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reduction i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RO-AuNC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a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08 to 37.5 μM, 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LOD) at 28 nM was achieved with the method.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Z in juice and honey samples purchased from a local supermarket. Excellent recoveries at 92.0~105.2 % and precision (RSD 1.14~2.84 %) were attained, respectively, which confirmed the great potential of 3-mercapto-1,2,4-triazole-stabilized gold nanoclusters toward practical measurement of tartrazine in foodstuff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