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因雌激素代谢紊乱引起的女性健康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及其多样性对女性雌激素代谢及其代谢产物有重要影响,而经过益生菌干预后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有益菌生长,进而改善机体雌激素代谢。此外,益生菌能够调节有机体内血液循环及内分泌循环系统,从而改善因雌激素代谢紊乱而诱发的一系列疾病。本文对国内外益生菌与雌激素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列举了益生菌对改善雌激素代谢紊乱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雌激素代谢紊乱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冯春雷  鲁丁强  庞广昌 《食品科学》2022,43(15):245-255
乳制品作为人们广泛消费的一种食品,其安全性备受关注。研究发现,乳制品中出现的高含量的天然雌激素和滥用或非法使用的合成雌激素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甚至诱发癌症。研究还发现,雌激素与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互相作用来控制基于钙离子通道的快速非基因组途径,该途径有别于经典的核受体(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和ERβ)介导的基因组途径。本文阐述了GPER与雌激素以及乳制品中雌激素检测的关系,重点介绍了乳制品中雌激素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GPER在乳制品雌激素检测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食品中的植物雌激素,及其引起人和动物的一些生理或有害反应,找出产生的原因,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类固醇类化学物,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和动物的繁殖与代谢,而且在进入机体后,可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物的合成、释放、运转、代谢及结合,极低浓度的雌激素就可能对动物和人类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严重伤害。研究显示牛奶产品及生活用水与工业水源中都广泛存在着雌激素活性物质,文章着重概述了转基因生物反应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其他检测方法在雌激素检测方面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人和牛初乳、常乳及其制品中天然雌性激素的种类、结构、含量、存在状态,并讨论了常规乳品加工对不同雌性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物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摄入过量的雌激素会增加乳腺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率,加剧哮喘等炎症症状。研究表明,牛奶、大豆、肉制品以及食品包装中均存在雌激素。由于雌激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能够在食品原料中积蓄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从而干扰人体固有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发展针对食品中雌激素的检测方法愈发重要。目前,传统的雌激素仪器检测方法具有局限性,无法满足特异性、快速的检测需求。该文就食品中基于雌激素效应通路的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对雌激素检测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在未来发展中,可利用雌激素对细胞的毒性效应,结合分子检测以及数字化的检测设备,对食品中的雌激素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基于特异性识别生物探针的主流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侧流免疫层析法以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羽燕  良瑶 《食品与药品》2006,8(12B):84-85
岁月如梭,女人们会渐渐发现,美丽正在离自己远去,健康似乎也变得难以挽留。很多女性朋友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功能各异的美容化妆品和保健品,以期留住青春的脚步,却常忽视了雌激素对于女人的重要性。作为维系女人第二性征的重要因素,雌激素不仅能赋予女人柔嫩、细腻的肌肤,还是“女人味”的重要源泉。然而,就像夫妻相伴一生却未必相知一样,女人对雌激素这个终生相伴的老朋友却不一定真正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人类肠道内包含的微生物与人类宿主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发生微生物群落失调,可能会影响雌激素的代谢从而导致很多相关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可能改变全身各部位的微生物群,而微生物群的组成可以影响妇科疾病的疗效。食品益生菌是服用一定数量后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通过益生菌对微生物群进行调节,可能有助于提高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雌激素代谢与常见妇科疾病的关系,分析了益生菌调控体内雌激素代谢的主要途径,并总结了益生菌在常见妇科疾病防治上的应用,以期为食品益生菌在雌激素依赖性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槲皮素等植物雌激素早期不当摄入的负面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本研究以围青春期雌性小鼠为模型,以成年后个体乳腺组织生殖内分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及增殖能力为指标,考察幼年期槲皮素暴露对于乳腺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检测槲皮素相关代谢产物在血浆及乳腺组织局部分布状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上皮细胞内雌、孕激素受体以及增殖相关标志性分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槲皮素相应代谢产物在乳腺内含量显著高于血浆,存在典型的组织局部富集的现象;在5 mg/(kg·d)剂量下,槲皮素可显著上调乳腺上皮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及ERβ的表达比值,并抑制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论:乳腺组织对于槲皮素的暴露十分敏感,围青春期槲皮素的不当摄入极有可能通过改变相应激素受体表达谱进而提高个体成年后罹患乳腺相关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江西食品工业》2004,(2):60-60
年龄在45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渐渐减少,同时脑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以及小动脉舒缩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2.
黄豆(含有雌激素类似物异黄酮)对人有益还是有害,人们需要多吃还是少吃?雌激素带给女性活力,改善绝经后的生活质量,但又可能导致癌症。那么── 女性的生命之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雌激素是女性的生命之素,它是女性体内的自然激素,无论是青春女性还是老年妇女,雌激素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女性妩媚娇艳,也使女性青春永驻,更能使更年期后的女性返回春天。有了它女人才像女人,才会娇羞温柔,才会吸引异性,才会生儿育女。离开了它,女人将不是女人。不过目前,雌激素似乎对更年期的中老年女性更为有益。才40出头的李玉不知不觉就…  相似文献   

13.
异黄酮是豆类等植物中含有一类具有生物活性植物性雌激素,它对人类某些疾病防治具 有一定作用,国内外采用许多分离技术对异黄酮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研究。该文介绍大豆异黄酮结 构及代谢,并阐述目前分析异黄酮及其代谢产物最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乳腺小叶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可达70%左右。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非肿瘤、非炎性的增生性病变。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好在随着科普宣传的深入,女性朋友对乳房健康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治疗乳房疾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肉类及乳中抗生素及雌激素的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畜牧和养殖业飞速发展,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由于诊断、治疗、预防和饲料添加的需要,扩大了各种兽药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各种兽药的使用量,切实提高了畜牧养殖业的产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造成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全球性的共性卫生问题,甚至成为导致国际贸易纠纷的起因.本文分析了甘肃省肉类及乳中抗生素及雌激素的含量水平及检测方法,以及部分地、州、市实际情况的差别,并为进一步修订国家标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牛奶在人类日常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对环境雌激素研究的深入,牛奶中的雌激素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现代商业牛奶中雌激素含量显著上升。本文阐述了雌激素的分类及应用,并对牛奶和奶制品中雌激素残留状况,可能危害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喜欢喝咖啡的人们要注意钙质的补充。尤其是进入更年期后的女性,因缺少雌激素,常喝咖啡更易造成体内钙质流失。  相似文献   

18.
己烯雌酚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主要添加在饲料中,能引起人体内激素失调等疾病。综述了己烯雌酚的理化性质、存在的危害、测定方法等,重点介绍了己烯雌酚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为我国食品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大豆生理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种类、结构和分布特点、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和抗氧化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状况进行了综述,并简述了国外大豆异黄酮的利用现状和在我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谷物防癌物质——植物雌激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据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谷物及谷物制品有降减患癌危险性良好效果。尽管研究的方法不尽相同,对谷物食用的形式和数量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大多数研究都认为食用大量的整粒谷物可降低患癌危险性,尤其是对结肠癌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 谷物提供膳食纤维,其防癌作用仅是整粒谷物中一小部分。事实上,除了膳食纤维,谷物中已发现含有大量抗癌、防癌物质,包括类胡萝卜素,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硒,类黄酮和木酚素等酚类物质。本文主要介绍这些防癌物质中抗氧化剂和植物雌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