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王辉  姜秀民  沈玲玲 《煤炭学报》2008,33(7):789-793
结合某14 MW卧式水煤浆流化-悬浮高效洁净燃烧锅炉对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技术的主要设计原则、思路及关键技术参数的选取进行了详细介绍.其热工性能和环保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用该型水煤浆锅炉实际出力达14.123 MW,燃烧效率高达98%,热效率为89.975%,热效率高出力足;烟尘及污染气体排放均未超过现行国标限值,采用该技术可实现水煤浆的高效、清洁、稳定燃烧,是一种前景广阔的代油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锅炉系统的设计,对比传统水煤浆雾化-悬浮燃烧方式,阐明采用新燃烧方式在锅炉系统设计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陈新虎  范冬琪 《山东煤炭科技》2023,(12):153-156+160
随着污染物排放指标提高,鄂尔多斯市转龙湾煤炭有限公司燃煤蒸汽链条锅炉烟气净化系统需提标改造,采取增加喷淋层提高液气比、增加烟气导流板优化烟气流场、修正塔体烟气进口角度等脱硫塔改造措施提高脱硫效率,通过改造布袋除尘器增加布袋过滤面积降低过滤风速,增加管束除雾器等措施提高除尘效果,新增臭氧脱硝系统提高脱硝效率。改造后运行效果:标准状态下,NOx排放浓度由250 mg/m3降低到50mg/m3以下,SO2排放浓度由60 mg/m3降低到35 mg/m3以下,粉尘排放浓度由25 mg/m3降低到10 mg/m3以下。每年可减少SO2排放量为15.12 t,减少烟尘排放量为9.07 t,减少NOx排放量为120.96 t,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烧结过程中NOx排放,研究了燃料工艺参数与烧结加湿燃烧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烟气中NOx主要由燃料带入,燃料氮元素含量决定了烟气中NOx浓度高低,燃料配比从6%降至4%,NOx浓度平均值从424 mg/m3降至339 mg/m3; 燃料中碳元素能促进NOx还原反应,同时提供更多热量,促进铁酸钙生成,缩短烧结时间。相对常规烧结,加湿燃烧烧结可以增强料层还原性气氛,增强NO异相还原反应,降低NOx浓度; 并提高燃料完全燃烧程度,加快垂直烧结速度,提升烧结矿成品率与转鼓指数; 在蒸汽流量0.024 kg/min的工况下进行烧结加湿燃烧,NOx浓度平均值从357 mg/m3降至338 mg/m3,转鼓指数提高约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大采高工作面截割可吸入煤尘的产尘特征,并改进工作面降尘措施,以山西临汾某矿6 m大采高工作面为例,分别在采煤机前后滚筒附近布置煤尘监测点,采用SidePak AM520i型个体暴露粉尘仪测量顺风情况下和逆风情况下大采高工作面PM10,PM5,PM2.5的粉尘质量浓度,同时采用JZYW—200B界面张力仪和JY-PHb接触角测定仪分别对不同浓度的矿用尘克(C&C)系列除尘剂进行了表面张力测试和湿润性测试,选取了合理浓度的除尘剂作为工作面降尘用水,降低了大采高工作面截割可吸入煤尘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机上风侧滚筒处PM10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561~577 mg/m3,PM5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489~495 mg/m3,PM2.5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231~242 mg/m3,下风侧滚筒处PM10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609~614 mg/m3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水煤浆流化一悬浮燃烧的控制策略,并对水煤浆流化一悬浮燃烧控制运行参数、方法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喷雾降尘系统故障率极高、喷雾效果一般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无线一体化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对其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在阳煤二矿进行了粉尘浓度测试的工业试验。现场工业试验表明:无线一体化喷雾降尘系统应用后,工作面采样点的总尘及呼吸性粉尘浓度均出现明显降低,工作面采样点的粉尘平均全尘浓度从586.0 mg/m3降低至87.2 mg/m3,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从277.6 mg/m3降低至34.3 mg/m3,平均全尘降尘率和平均呼吸性粉尘降尘率为85.2%、87.7%。  相似文献   

8.
工作面粉尘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CXF-2F型个体可吸入粉尘采样器对工作面各工种多班测量确定作业人员平均吸尘情况,得出上巷工作人员受粉尘危害最严重,每班吸尘量达到407 mg,平均接触呼吸性粉尘尘浓度达424 mg/m3.用AFC-20A型粉尘测定仪,定点监测不同生产状况下粉尘浓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粉尘浓度基本在1 000 mg/m3以下;通过加强管理可以使全尘浓度控制在300 mg/m3,呼吸性粉尘浓度在100 mg/m3以内.  相似文献   

9.
刘超 《煤》2023,(7):77-79
钻爆法施工后造成粉尘大范围扩散。利用配有离心式除尘风机的干式除尘系统治理粉尘,距离掌子面45 m处的全尘和呼尘浓度分别为55 mg/m3和23 mg/m3,降低至8 mg/m3和4 mg/m3,降尘率分别达到了86%和83%.距离掌子面70 m处,全尘和呼尘浓度分别为158 mg/m3和82 mg/m3,降尘率均为96%.  相似文献   

10.
王强 《煤》2023,(11):92-94
掘进工作面粉尘危害极大。设计了适用于综掘面条件的湿式除尘风机和附壁风筒通风除尘系统。掘进机司机位置总粉尘质量浓度从421.1 mg/m3降低到了18.4 mg/m3,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从209.5 mg/m3降低到了8.5 mg/m3,降尘率分别为95.6%和95.9%;除尘风机出风口后5 m全尘和呼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至6 mg/m3和3.1 mg/m3,呼尘和全尘降尘率分别为98.1%和97.8%,达到了国家对粉尘治理的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1.
泡沫设备开启前后回风中的全尘质量浓度平均为341.14 mg/m3和89.03 mg/m3,泡沫除尘技术对全尘的除尘效率为73.9%;泡沫设备开启前后回风中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为117.34 mg/m3和23.10 mg/m3,泡沫除尘技术对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为81.3%。泡沫除尘技术除尘效率高,耗水量小,是煤矿井下除尘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将新型高效表面活性剂APG与超声波喷雾降尘技术结合起来,可极大提高降尘效果。2101工作面采用此项技术后,采煤时的粉尘浓度平均降到85.6 mg/m3,降尘效率达到86.7%,可有效抑制粉尘浓度,且APG是可生物降解的,对矿工皮肤没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有效控制挖掘作业中由煤尘扩散引起的巷道内部环境污染,通过CFD软件数值模拟与相似实验平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气动旋转射流风速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控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射流风速20-30 m/s时可形成稳定风幕;气相流场速度分布规律随射流风速的增大逐渐提高且风幕形成度越好,同时形成旋转的环状风速区域;射流风速随扩散距离沿流向迅速衰减,出口射流风速具有较高的衰减率规律,相似实验与数值模拟具有较好的相似度;最佳控尘射流风速为30m/s,测点1全尘浓度由433.9 mg/m3降至161.4 mg/m3,呼吸性粉尘由135.5 mg/m3降至55.3 mg/m3,测点2分别降至121.4mg/m3和30.3 mg/m3,气动旋转射流风幕单独用于控制掘进工作面的粉尘污染时,其控尘性能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降低煤矿生产中的粉尘,介绍了煤层动压注水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并在晋煤赵庄矿28118工作面进行了动压注水防尘试验。实际应用表明,经动压注水后,煤层全水分随着进尺深度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在距工作面上隅角25 m处降低了336.8 mg/m3,在距离工作面上隅角175 m处降低了13.1 mg/m3,距上隅角不同距离处的降尘效率呈正态分布规律。动压注水降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喷淋塔中电石渣烟气脱硫工艺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喷淋吸收系统中对电石渣浆液吸收SO2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石渣浓度和提高液气比均有利于SO2的吸收;烟气SO2浓度由3 160 mg/m3上升到14 489 mg/m3,系统脱硫率下降了28.60%;随体系pH值的增加,系统脱硫率升高,脱硫率可达94.70%;反应温度由20 ℃升到70 ℃时,脱硫率从85.39%降到55.76%。电石渣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吸收去除SO2的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新疆某铀矿床采区钻井过滤器损坏、钻井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尝试使用内置过滤器技术。以该矿床4#采区为例,分析了前期修复过程中切割、内置过滤器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在该采区再次进行了过滤器修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二次钻进、优化切割刀具结构、设计制作内置过滤器铆固装置等方法可以解决修复过程存在的问题;钻井修复后,浸出效果得到提升,4-0206#试验单元抽液量由1.5 m 3/h上升至2.9 m 3/h,浸出液铀质量浓度由15.8 mg/L上升至35.3 mg/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控制爆破粉尘及有害气体的产生,依据降尘原理,在昆阳磷矿设计了四种方案开展爆破降尘实验。方案一为对照方案,方案二为单纯水预湿方案,方案三为单纯半水封方案,方案四为半水封与水预湿联合实施方案。通过现场试验得到如下结论:距爆区50m处起爆4s后2min内测得的粉尘平均浓度大小关系为方案一(0.51 mg/m3)方案二(0.43 mg/m3)方案三(0.24 mg/m3)方案四(0.17mg/m3)。综合考虑现场施工操作难易程度和实投际入,半水封与水预湿技术联合实施降尘效果最好,适用于昆阳磷矿的爆破降尘,为矿山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窦怡川 《煤炭技术》2014,(8):170-171
优化设计了螺旋式定量配水输送车,可一次性完成运输、搅拌和精确配水等多项工序,保证水灰比精确配制并能严格阻止不合格物料产生。通过优化湿喷技术操作流程,实现了湿喷工艺全程机械化定量优化,现场使用效果表明,总粉尘浓度1~2 mg/m3,远低于国家标准,具有一定社会效益;直接成本较传统技术节约28.5元,具有很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邹常富 《现代矿业》2020,36(5):198-201
针对输煤暗道的生产工艺现状,提出了采用通风与密闭抽尘净化技术,结合转载落料点密闭干雾降尘等技术措施,实现了输煤暗道内粉尘的的综合治理,通过粉尘浓度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对输煤暗道通风除尘系统的远程连续监测监控,输煤暗道转载点下风侧5 m作业人员通行的位置总粉尘浓度由380.8 mg/m3降至19.8 mg/m3,降尘效率达94.8%,呼吸性粉尘浓度从96.7 mg/m3降至8.4 mg/m3,降尘效率达91.3%,降尘效果较好,有效地解决了输煤暗道及其转载落料点的粉尘污染问题,为输煤暗道内的粉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燃煤电厂污染物超净排放的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国家对燃煤电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尤其是近期提出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对燃煤电厂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推广燃煤机组超净排放技术改造是煤电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燃煤电厂超净排放标准、技术路线以及实施现状。现有燃煤电厂经不同的污染物超净排放技术改造后,SO2、NOx、烟尘排放浓度达到甚至低于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SO2<35 mg/m3、NOx<50 mg/m3、烟尘<5 mg/m3)。推广燃煤电厂超净排放技术将为煤电的绿色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