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洁净室亦称为无尘室,洁净室的空调送排风系统,是空气经过滤器进入室内,由洁净室的高架地板或两侧隔墙回风,将人、机器等发生的尘埃迅速排出室外,使室内洁净度、温湿度及静电等控制在洁净室级别需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目前,空气洁净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型的科学。高效过滤器是空气洁净技术的核心设备。它的密封好坏,与洁净室的洁净度密切相关。由于高效过滤器前后压差很大,如果安装不严密,脏空气就很容易渗漏到洁净室内,使室内含尘浓度急剧增加,严重地破坏洁净室的洁净度。因此,全面分析高效空气过滤器空气渗漏原因,确保过滤器的制造质量及其安装施工的密封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矢流洁净室进行了模型实验研究。建立了矢流洁净室模型实验台,实测了矢流洁净室的速度场和浓度场,并测出矢流洁净室的气流流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矢流洁净室室内流场的基本特点。浓度场的实验结果表明,矢流洁净室可以达到较高级别的洁净度。矢流洁净室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4.
洁净室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已由工业洁净转向生物洁净发展。这不仅在技术上要达到空气的高度净化,而且经济上必须降低洁净室造价,尽快取得效益。根据国外的研究,洁净室的洁净度主要取决于气流组织型式和过滤器的效率。局部区域的净化在很多情况下能满足不同工艺的各种要求,而净化空调机组更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少,使用简单灵活,既可与其他空调系统配合使用又可单独使用的优点。最近,我们与鸡西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共同研制了一种水平流净化空调机组,在黑龙江省医院手术  相似文献   

5.
矢流洁净室的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矢流洁净室这种新型、节能的洁净室,本文用数值摸拟和模型实验两种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模型实验实测了空态和静态两种工况下模型矢流洁净室室内流场和浓度场,给出了流场图和浓度场实测结果;数值模拟方法,根据k─ε紊流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两种工况下矢流洁净室室内流场和污染物的分布进行了计算机求解,得出室内流场图及污染物分布特性.通过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证明了矢沈洁净室净化的基本原理,得出矢流洁净空室内流场特点有利于其达到较高级别洁净度,且浓度场实测结果证明该种洁净空可以达到较高级别的洁净度。建议某些场合推广使用矢流洁净室。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实验理论研究,对层流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的检测要否遵循等动力采样原则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由于非等动力采样引起的误差值.指出对洁净室检测应等动力采样.  相似文献   

7.
目前,洁净室要达到3级洁净度(含尘浓度在3粒/升以下)已不是困难的事,比这等级更高的洁净室,在国内外亦有出现。对这种高洁净度洁净室如何进行评定,本文提出初步看法供讨论。当然其基本原则对于其他级别洁净室也是适用的。在评定洁净室达到什么级别的时候,必须从三方面考虑: 1.粒子计数器的检测容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采样量——够不够; 2.测定次数或点数够不够; 3.对测定数据的评定标准。下面分析讨论。 1.关于粒子计数器的最小检测容量实践已经发现,大检测容量的计数器和小检测容量的计数器,在测定高洁净度(3级以上)时有较大差别。最近外国文献也  相似文献   

8.
为了广泛提高产品质量,需要把空气洁净技术推向更普及的程度。但是,阻力大、价格贵以及全抛弃的高效过滤器限制了许多部门使用这一技术。事实上有许多部门并不一定要求采用高效过滤器,一是因为洁净度级别不高,如电子计算机房这样的洁净室(见表1);二是因控制粒径较大,如医药卫生部门,控制的一般细菌是以菌团或孢子的形式存在,其大小可按等价直径考虑,为1~5μm;另据实验,大气中带菌微粒的平均直径约4.2~5μm。如果有一种过滤器,它的效率虽低于高效,但阻力和价格也都低于高效过滤器较多,而且用完后不全抛弃,则这种过滤器将会在上述那些部门得到推广。这种过滤器就是低阻亚高效过滤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洁净厂房将会愈来愈多。如何搞好洁净厂房的设计,这是近年来大家所关注的课题。根据空气洁净度的不同,洁净室分为四个等级,即100级、1000级、10000级、100000级。空气洁净度等级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阻漏层的工程检验--洁净手术部空气净化系统新末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高效过滤器由于层高等原因不能设置在终端的静压箱时,经过高效过滤器的送风将受到后面管道和静压箱的污染,达不到应有的洁净度。文中介绍了最初酝酿的阻漏层概念及由此产生的新末端装置,有效防止送风气流被污染,改善其速度的均匀性和气流的平行度。文中人出了这一概念的最初实际检验情况,即工程试用的测定结果及两年内试用效果的跟踪,最后对常规的新末端装置的做法作了工程上的经济比较,认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风机是用于排送气体的机械总称.风机系统对于确保制造流程的运行必不可少,一般系统由风机、电机、驱动系统、输送管道、气流控制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过滤器、冷却盘管。热交换器等)组成。据美国能源部估计,美国制造工业中15%的电能为风机电机使用。同样.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某生物实验室(细胞间)装配建造的主要构造节点,并进行了风口风量、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洁净度、沉降菌、浮游菌等10项检测,充分验证了实验室的综合性能。对各项检测的目标、方法要点进行了阐述,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了达标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所述检测案例可为相关洁净室的建设与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洁净空间新型气流分布末端--阻漏层的理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净化系统把高效过滤器放在末端的做法,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一旦末端发生漏泄,则其后再无保障体系,将产生无可挽回的后果,特别是地于单向流的高级别的洁净室。本课题提出的阻漏概念就是通过在末业高效的阻漏层,可以把原来集过滤、气流分布和堵漏密封要求于一身的高效末端风口移到静压箱外的一定位置上去并大大减少其数量,使其只管过滤作用,而气流作用由阻层承担,并且把末端的密封要求大大简化。本文推导出的漏泄方程表明,一个  相似文献   

14.
单向流洁净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唯国 《暖通空调》2003,33(5):55-57
介绍了单向流洁净室设计中满布率、断面风速、末端过滤器效率的确定以及预过滤器的效率计算和选择。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5.
李为民  张树生 《山西建筑》2003,29(6):131-131
针对在空调系统试验调整与试运转过程中 ,空气洁净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提高洁净室的洁净度的几点建议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正压式移动风机组合(并联、串联、上下和V型)对建筑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采用试验测量与基于大涡模拟火灾动力学仿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不同风机组合的火场排烟场景、排烟效率及注意事项。结果表明,4种风机组合均满足空气锥气流覆盖进风口、增加室内压力的需求。当风机组合摆放成V型时,建筑物内的气流组织效果优于其他组合。上下型、并联风机组合排烟时,两台风机射流中心点距离过于接近会造成部分空气锥形成的气流相互叠加,从而增加空气锥内部涡旋的形成,能耗增加。风机串联时,前台风机的电机阻碍后面气流运动,导致流速降低。论证了风机组合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验证其战术的可行性,为火场排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无菌洁净室     
众所周知,近年来无菌洁净室在国外已逐渐普及。例如,在日本到1976年单是新建的100级的手术室就有100个。这主要是因为采用这种技术能使手术感染率显著减少。国内对此项技术也日益关注。为此,本文根据日本资料拟从空调技术方面谈谈设计医疗用无菌洁净室中有关的几个问题。一、无菌洁净室及其设计原则和标准 1.无菌洁净室无菌洁净室是为了把空气中浮游的微生物数、浮游的微粒子数以及空气的温度、湿度、压力、气流分布及形式和风速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采取积极措施的特制空间。和工业用洁净室不同,无菌洁净室主要  相似文献   

18.
左华 《安徽建筑》2011,18(5):176-177,221
药厂的空调系统设计需同时满足净化要求和舒适度要求。即便同一生产线上各洁净室的洁净度和舒适度要求一致,划分为同一个集中式洁净空调系统,设计时也会针对各洁净室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室内设计状态点。实际上,针对个别负荷较大的洁净室,适当提高室内设计状态点,既符合药厂的实际生产情况,也更为节能、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精密零部件和电子元件在装配、生产过程中对室内空气洁净度的要求,从1976年起,七机部七院和北京市西城区半导体材料厂共同试制了几种型式的装配式水平层流(平行流)洁净室,现将JS77-1型洁净室简介如下。一、结构及空气净化原理洁净室采用木结构,并由915×2500×42(宽×高×厚)毫米的保温壁板、2840×915×52(长×宽×厚)毫米的顶板、夹层顶板、地板、回风墙、净化单元和空调机组  相似文献   

20.
1975年10月我院与上海整新厂,金山县张捻手工业社,上海元件五厂等兄弟单位一起进行了装配式洁净室的设计试制工作,并作了测定。现已安装在上海元件五厂使用,效果良好。目前全套设备已由金山县张捻手工业社批量生产。一、洁净室的结构洁净室由送风单元四组、回风单元四组、回风机单元四组、吹淋室和H-10型空调机组等组成。总尺寸为长6720毫米,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