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SCR催化剂载体之间的间隙和出口段的优化对整个催化器性能以及涡后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CR催化剂载体之间的间隙对催化器的性能没有影响,出口端的优化可以降低SCR催化器压差约4.0kPa,但是对DOC压差和DPF压差影响不大;不同结构参数的催化器对废气量和涡后温度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催化器背压越大的涡后压力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国六排放法规实施,在排放限值、耐久老化上对三元催化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影响催化器净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催化剂的成分和配比、载体结构和材料、壳体结构、封装工艺以及与发动机的匹配等。本文基于某国五车型三元催化器,通过试验研究在不改变硬件布置前提下,改变催化剂配方和配比,改善涂覆技术,使催化剂老化态起燃温度降低15℃以上,储氧量、净化窗口都有提高,为今后国六排放的开发打下基础。本文为主机厂和催化器供应商在提高催化剂性能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催化器结构对消声器性能的影响,在催化器内加入细插入管建立新催化器模型来模拟催化器的内噪声传递及损失,分析并对比了安装与未安装催化器的消声器的噪声传递损失,运用GT-Power软件建立摩托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与带催化器的消声器的耦合仿真模型,得到消声器在发动机各转速下的插入损失和压力损失。分析结果显示,消声器在中低频段消声效果较好,在中高频段消声效果较差。根据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消声器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消声器在发动机各转速下消声效果得到改善,插入损失增加3~5dB,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余秋兰  王勤  黄华 《机械》2009,36(9):20-22
采用催化转化技术是一种合理有效的降低摩托车尾气排放的方法,而催化器内部结构影响催化效果。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催化转换器的扩张角度。利用Gambit前处理软件对催化器进行建模,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不同安装空腔长度下催化器内部流场分布情况,根据速度分布情况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空腔长度,即空腔取20mm净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汽车尾气催化器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而汽车尾气催化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对尾气的净化效果,在实车上进行催化器品质测试难以形成准确的测试条件,且测试周期长,浪费人力物力。设计开发以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作为热源,通过计算机、PLC和执行机构对温度和流量进行调节,实现气体流量、温度、升降温速度、机械振动控制为一体,高低温气流交替冲击的快速老化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证明了该系统对催化器快速老化的有效性。系统已在某大型催化器生产企业投入使用,实现了筛选性强、评价周期短、评价环境一致、降低催化器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节约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厂完成了埋刮板输送机试验台的主要建设工程,并已部分开展试验工作。为我国运输机械行业提供了一个研究埋刮板输送机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实验基地。 试验大楼的面积约为2340平方米。试验台包括埋刮板输送机的工业性运行试验系统、松散物料性能实验室、零部件结构性能实验室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元催化器在乘用车上的广泛使用,三元催化器引起的车辆后处理系统故障并不鲜见。本文通过与整车厂合作,批量分析了售后市场返回的135件三元催化器故障件,对故障类型进行分类后,有针对性的对部分故障零件进行了实验室分析。证明了三元催化器的损坏主要来自催化器封装缺陷、中毒和高温失火。其中催化器中毒和高温失火烧熔在前级催化剂较容易发生,而后级催化器的损坏大多来自封装缺陷造成的机械损坏。  相似文献   

8.
采用ADAMS软件的ADAMS/View和AMS?PostProcessor模块,针对某型摩托车,模拟了实验室道路模拟机测试摩托车性能系统.方法是将摩托车实体结构模型进行简化,加人道路模拟的迭代数据作为模拟路况的激励,在ADAMS/PostProcessor的界面上进行加速度均方根值的计算和分析,采用相关评价标准对其舒适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ADAMS软件可以应用在摩托车的开发阶段,对摩托车的乘骑舒适性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4个车用陶瓷催化剂中钯含量均匀性和稳定性的考察,选择符合车用陶瓷催化剂中钯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要求的样品。实验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评定样品均匀性,采用t检验法评定样品稳定性。结果显示:在室温25℃时,4个样品各自的样品内和样品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样品均匀性合格,样品在一年内稳定性较好。可作为能力验证样品分发至各参加实验室进行车用陶瓷催化器钯含量检测能力验证计划。  相似文献   

10.
人-机-路环境下摩托车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摩托车系统动态特性研究一般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没有考虑摩托车车架空间柔性体、人和路对摩托车动态特性的影响,致使其动态特性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别.把车架作为空间柔性体,考虑发动机和路面激励,建立了人-机-路环境下摩托车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其加速、制动、转向等工况下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评价,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对摩托车通过国家B级路面和凸台两种工况下系统的平顺特性进行了仿真和道路试验,研究结论对摩托车整车开发及动态性能优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