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分析影响布面质量的诸多因素,针对主要问题——条干进行研究和探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做了并条工序及细纱工序的工艺优选、引进高速并条机、合理搭配细纱牵伸部件、对挡车工操作提出新要求等工作。通过以上措施,使成纱质量达到了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3.
4.
对粗纱工艺的四个工艺参数:罗拉后区牵伸倍数、罗拉后区隔距、罗拉加压量和粗纱捻度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罗拉后区牵伸倍数为1.16;罗拉后区隔距为32 mm;罗拉加压量为3.5 Pa;粗纱捻度为1.17 T/in。对优化后的参数进行第二次试验,与原来试验相比,成纱条干改善0.91%。 相似文献
5.
6.
细纱机软胶辊改善成纱条干的机理主要是显著改兽了牵伸罗拉钳口的握持性,正确处理了须条在牵伸过程中的牵伸力与握持力,引导力与控制力相互适应的关系。在软胶辊的应用技术中,要掌握好硬度、直径、套差、表面摩擦系数、压力、轴承状况、粘结剂、涂料特性及配比等诸因素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严格遵守小套差的制作程序及工艺要求,达到提高成纱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探讨棉与锦纶混纺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锦纶纤维的性能、棉/锦纶50/50 29.3tex混纺纱纺纱工艺流程。锦纶与棉在清棉圆盘内混和,清棉降低打手速度,增加成卷加压,梳棉抬高给棉板,优化张力牵伸,并条采用三道并合,合理选择粗纱捻系数,细纱优化牵伸、加压、捻系数,络筒采用小张力等措施,最终使生产顺利,纱线质量达到了较好水平。认为:针对纺纱中的技术难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可以保证该品种混纺纱的生产及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纺制JC 14.6tex高品质纱的技术措施。为了满足高端用户对成纱质量的要求,通过优化配棉,优化配置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纺纱设备,优化工艺及纺专器材,制定并落实管理措施,做好环境控制和包装运输等工作,最终纺制的JC 14.6tex高品质纱质量指标完全满足了用户标准要求。认为:生产JC 14.6tex纱时,减少+140%棉结,提高单纱强力,减少十万米纱疵中的小纱疵、无机械波,控制筒纱大卷装小成形等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纺制高品质精梳纱应该积极采用新型专件器材,新工艺和新设备、严格管理和操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顺利纺制澳棉18.2 tex普梳纱,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减少棉结,对纺纱各工序工艺参数配置进行了优化。针对澳棉纤维细小杂质不易排除、纤维经多道皮棉清理损伤较严重、短纤维含量相对较高的性能特点,对纺纱各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优选了关键器材配件,提高了半制品及成纱的质量水平。清棉工序重视"短流程、多松少打、早落少碎、充分开松";梳棉工序加强"紧隔距、强分梳、多除杂、少损伤、多转移";并条工序头道并条采用5根并合,二道并条采用6根并合;粗纱工序采取大后区罗拉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小粗纱定量和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工序采取较小的前区隔距并应用压力棒隔距块。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提高了成纱条干均匀度,减少了棉结、杂质,使澳棉18.2 tex普梳纱的质量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保有机棉与竹纤维混纺针织纱的质量达到要求,针对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确定了合理的纺纱方案,优化配置了纺纱工艺.有机棉竹纤维混纺针织纱的纺制采用并条混和的工艺路线;生产中针对有机棉比常规细绒棉含短绒多、成熟度较差的特点制定工艺,针对竹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优化工艺、加强管理,有机棉竹纤维混纺针织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巴西棉单唛纺C 18.2 tex针织纱的质量,针对巴西棉含杂含糖较高,适纺性较差特点对棉花进行了消糖处理.调整了清梳联打手速度、尘棒角度工艺,梳棉机速度、隔距和并条牵伸工艺合理配置,粗纱采用重定量,细纱优选牵伸工艺,最终使C 18.2 tex针织纱质量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棉纤维成熟度与纺纱工艺及成纱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棉纤维成熟度与纺纱工艺、成纱质量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成熟度的工艺试验,认为棉纤维的成熟度不同,对纺纱工艺、成纱质量及织物的染色性能都会有很大影响.成熟度高的棉纤维在纺纱工艺中易清除杂质,不易产生棉结和索丝;成熟度中等的棉纤维细度较细,成纱强度高;成熟度高的棉纤维加工成织物后,耐磨性好,织物染色均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