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荧光灯(FL)管中,人们凭借经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电子源,它是高温氩晕空间(HTACS)。HTACS在带有微小BaO颗粒钨丝线圈的受热裸金属斑点上形成,在氩气体空间中,取自处于负电势阴极电极上HTACS的电子,向处于正电势阳极电极上的HTACS运动。在点亮FL管中,来自HTACS的流光电子在所运行ac电压处于正电势期间...  相似文献   

2.
计算了发光荧光管(FL)氩气体空间内的运动电子遇到氩原子的概率。当电子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沿纵向电场(矢量)运动,直径30 mm、长120 cm、氩气体压强933 Pa的热阴极荧光管(HCFL)内原子的概率是7×10-6;直径5 mm、长度73 cm、氩气体压强933 Pa的冷阴极荧光管(CCFL)内原子的概率是10-5。幸运的是,荧光屏有均匀分布的局部标量电场,它沿纵向散射运动电子。被散射运功电子在FL内中心体积里形成正电柱。正电柱和FL的荧光屏之间的间隙宽度,可以通过FL的亮度恢复曲线进行评估,间隙宽度随不同的荧光粉和荧光屏品质明显变化。研究表明,理想荧光管必须通过从FL中消除间隙来生产。  相似文献   

3.
将近80年来对发光荧光管(FL)研究中发现了巨大的忽视,就是荧光管真空封装过程中,来自融化尖玻璃管相当可观数量的残留气体(几托相当于几百帕斯卡),它们与排气设备的真空泵能力和除气流程无关。真空封装荧光玻璃管表面体积内除气后的空腔再次吸附残留气体,其结果是真空封装荧光玻璃管内表面被残留气体污染。玻璃管表面积所吸附的气体控制着正电柱的直径,在发光荧光管中,正电柱含有运动电子。发光荧光管中的正电柱处于真空热绝缘的鞘中。吸附气体严格控制着发光荧光管的特性。就残留气体而言,荧光管处于早期生产技术,发光荧光管尚有巨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外电极荧光灯(EEFL)的检测发现,在荧光灯管(FL)运行时,两种完全不同的电路(外部AC驱动电路和内部DC电路)并存且合为一体。外部AC驱动电路决定了FL管运行的基本AC功耗,并且仅有内部DC电路决定FL管的亮度。通常所说的FL管的功耗是外部驱动装置的AC功耗,它并不介入FL管运行时的汞原子激发。  相似文献   

5.
已经表明,如果荧光屏用商用光效的发光(PL)荧光粉制成,正电柱里的运动电子逐渐被荧光屏上连续分布的表面束缚电子(SBE)减速。在荧光屏上并排布置Vth=2000V的PL荧光颗粒,和Vth=110V的低电压阴极射线致发光(CL)荧光颗粒,正电柱与荧光屏之间的间隙在这种荧光屏上消失。运动电子的减速也被先进的荧光屏根除。正电柱与荧光屏之间的温差小到可忽略不计。如果将先进的荧光管置于带有低气压氩气或氮气的密封套管内,由于玻璃外墙上的冷空气交换而失热被阻止。因此,在不改变外交流驱动装置的交流功耗下荧光屏亮度明显上升(50%和更多)。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离子推进器结构,对离子推进器中和过程中的离子–电子耦合及电中性等离子体形成过程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采用2维轴对称全粒子质点网格法对离子束中和过程和近场羽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靠近推进器出口处的离子束中会形成1个较高的正电势,且该正电势会随着时间逐渐增大。推进器出口处的高电势与周围环境之间形成的势阱能够限制电子的逃逸并加速离子,最终使得2者的速度趋于一致,完成离子–电子的耦合过程,即离子束的中和过程。在以上过程中,沿着等离子体束推进方向的电子和离子的动能增加,电子的热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续上期) 在发明固态稳压器件之前,通过用于高精度电子器件的稳压管[7]和中空阴极发光(即放电)管[8],已经很好地对真空气体原子之间电子的运动进行了研究。如果FL管内气体压强低于3托,FL管会出现由流注放电所产生的电子形成的高密度电弧电流。  相似文献   

8.
夏熙 《电池工业》2005,10(5):314-320
(上接第4期第256页) 5.2统计热力学处理 (1)嵌入电极的统计力学处理法 按电极体系的分类,将具有同样电位连续变化接近500mV范围的电极,称为嵌入电极. 按照嵌入物电极的原理,Atlung等不把嵌入的质子和电子放到具体的化合物如MnOOH中,而认为质子嵌入在晶格中的有效晶格点上,电子嵌入在能带中的一种统计分布.  相似文献   

9.
灯用电极上电子粉耗尽之时,即灯寿命终结之日。在荧光灯启动时,电极上的发射物质(电子粉)溅散、损耗最为严重。因此,研究荧光灯启动机理并寻找能降低其电极上电子粉损耗的其它启动方式,是提高荧光灯寿命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本文在理论与实验结合的前提下,提出一种能极有效地降低荧光灯电极电子粉损耗的电子式启动器及其必须具备的关键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0.
镍氢氧化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综述了不同晶型镍氢氧化物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分析了现有电极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合成高电子转移数(NEE)的正极活性物质以降低高密度球形β-Ni(OH)2电极的膨胀,提高镍电极和氢镍电池的整体性能。本文阐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电子转移数约为1.3的α-Ni(OH)2和更高电子转移数镍氢氧化物的合成、精细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行为方面的研究。与高密度β-Ni(OH)2电极相比,自制的α-Ni(OH)2电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较正的电极电位,较高的充电效率和较低的电极/溶液界面电荷转移阻抗。与同容量的高密度β-Ni(OH)2电极相比,使用高电子转移数的镍氢氧化物的电极还可以使活性物质中镍含量降低约30%,具有环境、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均匀场中SF6的电晕稳定化击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尖-平板不均匀电场中,SF6气体的电晕稳定化击穿与空间电荷对高场强度电极的屏蔽作用有关。弯曲状正直流击穿通道可用正极性离子电荷增强尖电极附近径向电场解释。用辅助针电极的直流电晕放电向测试间隙注入单极性离子电荷的实验发现,负离子电荷使正雷电冲击击穿电压下降,辅助针电极的不起晕正电场对间隙初始电子有“扫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贮氢负极的电化学交流阻抗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测得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经过分析得到该电极的等效电路图。为了分析电极在不同状态下的阻抗及不同种类电极的阻抗,EIS被用于其分析:(1)不同带电态的电极;(2)不同集流体电极;(3)不同化成态的电极。试验结果表明:(1)随放电深度的增加,电荷传递阻抗R7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温伯格阻抗对应电导逐渐减小;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2)泡沫镍在电极中起到的集流作用不一定明显优于冲孔镍带,但可能由于镍的电催化作用,能减小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步骤阻抗;(3)以充放电方式的电化学化成主要是减小电荷转移阻抗,而对温伯格阻抗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彭惠民 《电世界》2009,(9):52-53
CIS太阳能电池是指以铜(Cu)、铟(In)、镓(Ga)和硒(Se)等为吸光层主要材料的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该型太阳能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基板上设置内置电极层,内置电极层上依次为吸光层、缓冲层、透明电极层和防反射层,外部电极分别在内置电极层和透明电极层之上。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一种称之为无灯丝预热回路的新型超细管径热阴极荧光灯进行了研究,该灯在制作工艺中首先将三元碳酸盐电子粉的预装灯丝电极进行除气、分解并激活,形成一个活性三元氧化物阴极状态,排气之后将引出的灯丝双脚导丝绞为一体,与一个工作频率为32~36kHZ的电子镇流器匹配工作,结果电极两端没有电压降,即在瞬时启跳交流工作时,可以在电极中心形成热点,热点发射状态下的弧光放电形成了。与现有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s)相比,虽没有灯丝预热回路,但工作于热点阴极发射的处于弧光放电状态下的荧光灯在光通量、发光效率、寿命方面,有了相当大的改进。研制的目标是将超细管径荧光灯小型化及小功率化。  相似文献   

15.
锌电极(3)     
夏熙 《电池工业》2006,11(5):356-360
5.3锌电极在碱液中的钝化(2)钝化的模型与机理①溶解一沉积模型锌电极在碱液中溶解生成可溶性物种如锌酸根离子zn(014)4^2-,当其浓度在电极表面附近达到不溶性盐ZnO或Zn(OH)2过饱和的临界值时,在电极上就会沉淀出来。因为Zn(OH)4^2-浓度在电极表面最高,因此在电极表面区最容易生成沉淀。其总机理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16.
而电子传输层的作用就是帮助阴极释放的电子能够顺利地传输至有机材料中。OEL 的正极是一个薄而透明的铟锡氧化物,与阴极不同,通电后阳极释放的是带正电的电洞(失去电子而留有空穴的原子)。电洞传输层的作用就是帮助带正电的电洞移动至有机层。接通电流,当电子传输层带来的电子与电洞传输层的电洞在有机材料中相遇后,正极的电洞与阴极的电子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根据包夹的有机材料的不同,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相似文献   

17.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数学模型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该文针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LSM/YSZ(Sr掺杂LaMnO3 / Y2O3稳定ZrO2)多孔阴极,耦合电极内部离子传导、电子传导、气体扩散与电化学反应过程,建立了全面考虑活化极化、欧姆极化与浓差极化的电极微观数学模型。模型对交换电流密度计算子模型进行了改进,揭示了温度、氧气分压对其的影响,并将三相界 (TPB )定量表示为电极微观结构参数(孔隙率,配位数,接触角等)的函数。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过电位、氧气浓度等参数在电极上的分布进行计算,并研究了混合导体颗粒尺寸、氧气利用率、电极厚度、孔隙结构参数对电极极化的影响。模拟结果对电极微观结构优化及电池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全钒液流电池用聚丙烯腈石墨毡电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聚丙烯腈石墨毡在经浓硫酸处理5h后又在450℃条件下恒温2h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硫酸氧钒的酸性溶液中,处理后的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对于负电对V2 /V3 ,△Ep从0.31V降为0.11V,表明处理后的聚丙烯腈石墨毡电极对于负电对具有电化学可逆性,而对于正电对VO2 /VO2 在该电极上却是电化学不可逆的。通过扫描电镜(SEM)图可以看出石墨毡电极表面在处理后除去了表面污染物和一些可能抑制反应的限制层,使表面变得光滑。在不同VOSO4及H2SO4浓度的试验中发现处理后的电极在高浓度的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测量了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几种锌电极在KOH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以探讨电极的结构因素和添加成分对锌电极上氢过电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异丙醇在 Pt 微盘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电极伏安技术,研究异丙醇在Pt微盘电极(rd=10μm)上氧化的稳态和暂态的电化学行为,得出一系列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异丙醇氧化反应的反应电子数n为1.95,扩散系数D为3.22×10-5cm2/s,传递系数β值为0.12,电极体系的交换电流密度J0为3.0×10-4A/cm2,标准速度常数Ks为1.60×10-4cm/s。由计算结果我们可以推测,异丙醇在Pt微盘电极上酸性水溶液体系中的氧化过程由稳态传质扩散及电化学极化联合控制,其中,异丙醇分子到电极表面的扩散吸附为快速步骤,吸附的异丙醇分子在电极表面脱氢为慢步骤;异丙醇在Pt微盘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为异丙醇脱氢生成丙酮的2电子转移反应,并由此推测其可能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