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障性社区的快速推进造成公共服务设施供应普遍滞后,严重危害了居民生活、保障效果及社会公平.运用实证研究和数理分析方法,以上海宝山顾村"四高小区"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居民群体特征和居民行为偏好特征着手剖析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了需求行为偏好与居民群体特征的相关关系;辨析了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其供应特征,用因子分析方法遴选了影响保障性社区的设施满意度关键因子.成果揭示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求特征,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和郊区大型社区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老龄人口居住质量,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老年住宅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老年住宅设计方案、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案,从而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3.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上午好! 为进一步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部署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工作,这两天我们在长沙召开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座谈会。首先,我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向参加会议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和全国老龄办的各位领导,向来自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这次会议在长沙召开,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领导非常重视,同志们为会议的召开,积极努力,周到安排,在此,也代表标准定额司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老年人非户籍人口占比大,提供代际支持的随迁老年人构成了常住老龄人口主力。立足于深圳公共住房建设现状及老年人特征,通过问卷调研多维度探析老年人设施使用需求;采用活动日志调研探析老年人日常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行为链特征;结合典型案例定点行为观察,探析老年人时间-行为-设施使用场景。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社区活动设施需求显著,农贸菜市场及连锁超市的需求较大,教育设施成为老年人使用的重要设施,社康中心需求大于综合医院,养老设施需求较低等特征;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设施组合使用规律明显等。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公共住房社区服务设施适老性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通知,授予72个市县村镇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并予以表彰,同时授予74个市县村镇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十三五"时期,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和融入社会生活更加便利,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通知要求,受表彰的市县村镇要认真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6.
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生活配套设施大多已进入折旧期,房屋本体及公共配套设施陈旧,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和当今老龄社会的要求,因此老旧小区既有公共服务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南宁市部分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为改造老旧小区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保障性住房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与其相关的规划建设,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也受到高度重视。文章以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现状调研为基础,分析保障性住房居民和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特殊性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提出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住宅区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配置直接影响着居住的建设水平.随着人们住房观念的改变,从"有房就行"转变为追求良好的服务质量,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状况,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然而在现状调查中发现,住户在入住以后,对住宅区中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投诉越来越多,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除了加强管理外,更应做好方案设计和评审工作,而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及建设用地紧张、人口基数巨大等现状,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出发,探讨了老年人对户内设计、户外环境设计以及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方面的敏感性及适应性,从而更好地改进老年人住宅设施和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2014,(3):12-12
正2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及住房救助工作的情况。冯俊强调,住房救助是"兜底线",要优先安排、应保尽保。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住房保障,就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住房需要,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党的十六大后,加快探索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以来,国家大规模启动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通过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加快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先后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2013年至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的目标。2011年至2013年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  相似文献   

11.
夏固萍 《华中建筑》2020,38(6):53-57
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应以人为本,机构养老设施公共服务用房的配置应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但目前机构养老设施已配置的公共服务用房各不相同,层次不齐,与老年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该文通过调研和访谈机构养老设施老年人,综合分析老年人对公共服务用房的使用和需求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机构养老设施结合具体建设条件配置公共服务用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8)
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一、立项背景城市中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数量上是否充足、在空间分布上是否合理,是决定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落实"实现居住空间宜居适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倡导下,各城市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建筑》2016,(16)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着力补上城市基础设施"短板"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在部分省市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抢抓机遇,着力补上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必须尊重规律,统筹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改革创新,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积极推进排涝设施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切实解决重点城市内涝和看"海"问题;二是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丰富多样的现代城市生活与各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水平密切相关.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就是在规划层面保障教育、医疗、市政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安排落实,保障各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中有"立足之地".但北京市某区潘家园地区两块规划基础教育用地却在控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用于建设学校,相关各方有意见分歧.甚至遭到部分周边居民的反对;改变土地用途用于其它建设活动,周边居民更是一致反对:还有人提出了用于建设城市绿地公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开发》1999,(11):4-6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促进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一)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改善居住区环境和住房的居住功能,合理安排住房空间,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居住生活舒适度。(二)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住宅建设应规模化,并与市政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配套,提高住宅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重点,建设二、三居室套型为主的小套型…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设施是提升保障性住房居民宜居水平的重要设施,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现状、居民满意度以及使用需求等,研究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调整的建议,为制订完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馨文  蒙春运 《规划师》2012,28(Z1):32-38
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三林基地项目规划在充分研究其现状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规划面积的前提下,以"H.沪尚社区"为规划理念,采取"大社区、小组团"模式,理性配比机动车停车需求,科学适配公共服务设施,如构建"15分钟服务圈"、配套设施"保质"规划、构建居住景观环境、"精细集约"的住宅户型平面设计及"新海派"的住宅立面形态控制等,对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信息无障碍服务深度应用,无障碍人文环境不断优化,城乡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明显提升,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生产生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2035年实现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凡 《南方建筑》2006,(12):116-1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广州早在1992年就已经迈进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由于原有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的落后,住区内与老年人相关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