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降低热轧汽车大梁钢的氧化铁皮厚度,采用模拟方法分析了热轧工艺参数对表面氧化铁皮厚度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精轧入口温度从1 080℃降低到1 040℃时,氧化铁皮厚度约降低8μm,终轧温度从890℃降低到850℃时,氧化铁皮厚度降低2.5μm;轧制速度从3.5m/s提升到6.5m/s时,氧化铁皮厚度降低了约7μm;总压下率对氧化铁皮厚度的影响较小,当压下率从74%增加到87%时,氧化铁皮的厚度降低约2μm;在总压下率一定的条件下,增加上游机架压下率会增加氧化铁皮厚度,而增加下游机架压下率则会降低氧化铁皮厚度。 相似文献
2.
CSP热轧板卷氧化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EM和XRD对CSP热轧板的单张板和冷卷的氧化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轧后冷却过程对氧化皮的组成有显著影响,单张板的氧化皮组成为:Fe2O3:Fe3O4:FeO为6.8:33.4:59.8;冷却后板卷的表面氧化皮是外层氧化铁层和内层Fe3O4层组成的双层结构,以Fe3O4为主,没有观察到FeO相,Fe2O3:Fe3O4的比例为3.6:96.4;该冷卷的结果显著区别于以往实验室研究的结果.计算得出单张板氧化皮密度为:5.49 g/cm3,冷卷的氧化皮密度为5.19 g/cm3,在整个板宽上,单张板氧化皮的组成基本一致,冷卷边部的Fe2O3稍多于1/4宽和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3.
4.
5.
CSP流程薄板坯及热轧板卷氧化皮组织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和XRD方法对CSP冷轧冲压用钢薄板坯和热轧板氧化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在板坯表面的氧化皮对氧化性炉气的高温腐蚀有明显保护作用,均热前后Fe2O3:Fe3O4:FeO为5:35:60,新鲜基体腐蚀严重些,Fe2O3和Fe3O4含量增加到28%和64%;卷取后快冷钢的氧化皮以2层结构为主,Fe2O3:Fe3O4:FeO为6:31:63,缓冷钢的氧化皮中析出了弥散或薄片状的Fe相,Fe2O3:Fe3O4:FeO:Fe为8:73:15:4,二者厚度相差不大;卷取温度升高,快冷钢的Fe2O3和Fe3O4的含量略有降低,但缓冷钢中残余FeO含量明显减少,不利于酸洗。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CSP热轧生产过程中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和厚度演变规律,建立了氧化动力学模型,对汽车大梁钢(510L)在CSP过程中氧化铁皮的厚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吻合较好。降低开轧温度、合理控制终轧温度、卷取温度是控制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工业试轧,试轧结果氧化铁皮以Fe3O4为主,其含量超过75%,氧化铁皮厚度11-14μm。冷弯实验表明氧化铁皮与钢板粘附性好,弯曲面铁皮呈细粉末状。 相似文献
7.
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高炉冷却壁三维传热模型,利用单元生死技术创立渣皮熔化迭代方法,分析稳态下工艺参数对渣皮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高炉内炉气温度对渣皮厚度的影响最显著,而冷却水水速影响很小;降低冷却壁气隙宽度可以有效改善高温炉气下的挂渣情况;冷却壁上的渣皮厚度与冷却壁热电偶测定点温度及热负荷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采用熔化迭代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优化了冷却壁传热分析,能够直接计算不同条件下高炉冷却壁上渣皮厚度. 相似文献
8.
9.
SPHC板卷表面缺陷来源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SPHC钢生产的不同工位添加示踪元素来追踪表面缺陷夹渣的来源。结果表明,在中间包覆盖剂内检测到钢包渣示踪元素Ba,可见有明显的下渣现象;各工位电解得到的大型夹杂物中,LF精炼中含有大量的Ba,而在中间包和连铸坯内Ba含量相对较少,LF内有明显的卷渣且在后续工序中有明显的上浮去除,在中间包和铸坯内均有少量的检测到中间包覆盖剂示踪元素Sr和中包包壁示踪元素La,可见中包有包壁侵蚀和覆盖剂卷入现象;得到的缺陷样中,58.33%缺陷样含有Na和K,25%含有Sr,含Ba和La的数量较少,可见结晶器保护渣和中间包覆盖剂为缺陷的主要来源;通过对缺陷的成分分析,得出其他的夹渣来源可能为脱氧产物。 相似文献
10.
11.
CSP流程生产经济型热轧双相钢的工艺与组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CSP产线上开发新一代经济型热轧双相钢,并确定生产的最佳成分和工艺,介绍了在武钢CSP生产线进行58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工业化生产试制情况。分别采用C-Mn-Si系和C-Mn-Si-Cr系钢为原料,通过控制轧制和基于超强冷却设备的控制冷却工艺,成功开发出抗拉强度580MPa级热轧双相钢。通过比较分析2种成分钢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经济型的C-Mn-Si系钢相对于C-Mn-Si-Cr系钢具有屈服强度低、屈强比小、伸长率大的特点,虽然马氏体量相对较少,但具有马氏体呈岛状更加均匀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等典型双相钢的特征,同时提出了生产过程中控制铁素体析出量和促进马氏体形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炼钢》2012,28(5)
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大样电解等对SPHC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铸坯中叫(T.O)=(28-33)×10-6 W(N)=(30-43)X10;中间包到铸坯单位面积内夹杂物平均个数由8.9793降低到7.3442个/mm2,中间包钢液及铸坯夹杂物粒径小于10μm的比例均为93%;中间包钢液中每10kg中大型夹杂物为6.8mg正常生产情况下,铸坯中大型夹杂物减少到5.9mg;发生卷渣时,大型夹杂物大幅上升,达到12.3mg,且100-280μm的夹杂物达到26.32%;中间包中夹杂物主要为脱氧产物以及脱氧后形成的复合夹杂物,铸坯中主要为复合夹杂物,中间包和铸坯中大型夹杂物主要为硅铝酸盐类复合夹杂物和硅酸盐类,并发现Mg、K等元素,说明中间包衬被侵蚀、结晶器发生卷渣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室4辊轧机和保护气氛管式退火炉,对0.04C钢CSP工艺生产的3姗热轧板进行冷轧(至0.8mm)和退火试验,并用蚀坑法对退火试样进行织构分析;同时对包钢薄板厂CSP3mm热轧板冷轧的1.2姗板卷退火试样进行了X-射线检测。结果表明,1.2mm SPCC冷轧板退火织构表层有较弱的{111}织构组分,中心层没有发现有利于提高钢的深冲性能的{111}织构。1.2mm板卷退火试样{111}/{100}取向密度比为2.0~3.0,与实验室蚀坑法的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对涟钢CSP生产SPHC钢进行了w(N)、洁净度及成材夹杂物分布的分析研究,同时,对钢的组织结构作了简单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生产条件下,LF处理过程中钢液吸氮量最大,达到16.01×10^-6,且波动幅度较大;在LF精炼过程中脱氧率比较高,达到53.6%,但在精炼处理后至铸坯阶段,钢中全氧质量分数有大幅度的升高;在各工序段中,LF精炼过程中夹杂物数量最少,精炼效果明显,但后续工艺需要加强;SPHC成材夹杂物粒径以小于10um的为主,占夹杂物总量的90%以上,形态以球形为主;从铸坯中大型夹杂的来源来看,结晶器保护渣是主要来源;SPHC钢的组织分析结果显示,钢基体为珠光体-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15.
热轧带钢厚度精度一直是提高热轧带钢产品质量的主要目标,而自动厚度控制是热轧带钢自动化首先要实现的功能。结舍酒钢CSP轧机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其自动厚度控制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退火温度制度对CSP流程冷轧深冲板性能和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ĵ�һ��������¹��գ�2006���ϰ����ҹ���������������������(�����б�������������)�ﵽ13��������ܴﵽ3500��t[1]��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Ƕ����̹��յ�һ�֣����еͳɱ�����Ч�ʵ��ŵ㣬����ϴ������CDCM���Լ�����¯�˻�BA�����������ӣ����CSP-CDCM-BA���������߿��������߸���ֵ�ĵ�̼���壬�о�ijɱ����ƺ�Ч�����ơ���������CSP�����봫ͳ����������������������̡������ƶȡ����ƹ����Լ�����ڴ�������ϵĴ����ٶȵȷ���������������,���Ŀǰ��������Ͷ���ı����������в��������봫ͳ���ղ�Ʒ�൱�����������ְ�[2]���Դ�ͳ�����������������08Al��IF�ֵ��˻����Ѿ������˴����о�����[3,4]��������CSP���̹�ԭ�ϵ���Ӳ��Ϊ�����о����˻��¶��ƶȶԳ�Ʒ�����ܡ���֯��֯����Ӱ�죬������������������{111}��110��֯����{111}��112��֯��ȡ��ֲ��ܶȲ��γ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