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无线局域网(WLAN)的MAC层CSMA/CA机制下,展开实时视、音频业务时将面临的服务质量(QoS)的相关问题,针对目前基于IEEE802.11协议的WLAN中QoS保证的主要参数、各种优化算法和方案进行分类讨论,并对未来WlAN中的QoS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无线局域网QoS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局域网由于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并能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已经发布的IEEE 802.11协议并没有内建对QoS的支持。介绍了无线局域网QoS技术的发展,包括针对IEEE 802.11MAC层协议进行的各种QoS增强技术,以及即将发布的IEEE 802.11e标准对QoS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作为WLAN第一个成熟的标准,IEEE 802.11成功地解决了无线介质给WLAN造成的困难。本文详细地分析了WLAN在物理层上存在的困难,并给出了IEEE 802.11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IEEE802.11i标准与WLAN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IEEE802.11WLAN的网络安全性,完整概述了WLAN的最新安全标准IEEE802.11i。  相似文献   

5.
继1999年IEEE批准802.11b和802.11a标准以来,基于802.11系列标准的产品已经在全球逐渐普及,其低廉的价格和开放的频谱为企业、家庭和个人用户带来了方便。据Infoneties研究公司的报告,2004年第二季度全球无线局域网(WLAN)硬件收入达到7.195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长3%,预计2005年第二季度将增长9%,达到7.862亿美元。但IEEE在WLAN方面的工作并未止步,802.11系列标准仍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新的技术也给WLAN带来了动力,提高带宽和传输性能成为下一代WLAN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中介绍了WLAN的主流标准——IEEE802.11x的技术要点,并着重就安全技术作了分析和比较。由于WEP的安全性能受到了广泛质疑,从而使安全技术受到关注,为此IEEE推出了过渡标准——WPA,中国也提出了GBl5629.11-2003。  相似文献   

7.
以IEEE802.11标准为基础的无线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主流。通过接入无线网络实现移动办公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为了满足人们对传输速率日益增长的要求,在相继推出了802.11b、802.11a以及802.11g标准以后,IEEE工作组即将提出下一代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n。  相似文献   

8.
在无线局域网(WLAN)势头正劲之际,最近又出现了无线城域网(MAN)技术。与为无线局域网制定802.11标准一样,IEEE为无线城域网推出了802.16标准,同时业界也成立了类似WiFi联盟的WiMAX论坛。无线城域网技术为何会紧跟WLAN之  相似文献   

9.
无线局域网QoS机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多媒体业务流量的剧增,使无线网络的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oS)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需要重新设计才能有效地解决无线网络的QoS问题。本文介绍了无限局域网QoS技术的发展,包括针对IEEE802.11 MAC层协议进行的各种QoS增强技术。通过与传统的802.11标准的MAC层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IEEE802.11e的2个新策略:增强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和混合协调功能。通过对受控竞争机制的分析,指出了IEEE802.11e仍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郭仕刚  狄强 《世界电信》2003,16(7):40-42
先后介绍了IEEE802.11x.HiperLAN,HomeRF和中国WLAN规范等WLAN标准。在802.11x中802.11b为当前的主流标准;802.11a目前备受争议;802.11g的安全性较802.11b好且兼容802.11a与802.11b;802.11i针对安全性,新修订了标准的两项内容,即Wi—Fi保护访问技术(WPA)和强健安全网络(RSN)技术。另外,欧洲的HiperLAN2标准也是目前较完善的WLAN标准。在中国.信息产业部正在积极制定WLAN的行业配套标准.信息产业部通信计量中心承担了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并联合设备制造商和国内运营商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工作;2003年5月,中国已经首批颁布了由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的两项国家WLAN标准。  相似文献   

11.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多媒体业务流量的剧增,是无线网络的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oS)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需要重新设计才能对无线网络的QoS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本文介绍了无限局域网QoS技术的发展,包括针对IEEE802.11MAC层协议进行的各种QoS增强技术。通过与传统的802.11标准的MAC层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IEEE802.11e的两个新的策略:增强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和混合协调功能。通过对受控竞争机制的分析,指出了IEEE802.11e仍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电子设计应用》2004,(9):147-147
Disruptive Analysis预测到2006年底全球将达到2500万套WLAN/手机设备。随着WLAN技术和服务的用户数量的不断扩大,服务需求正促使设计人员快速向市场上推出符合标准的产品,工程师必须处理一系列复杂的调制和信号格式及彼此独立的IEEE802.1la、802.11b和802.11g WLAN标准。同时随着技术与市场的逐渐成熟,如同消费市场上任何竞争激烈的产品一样,WLAN设备的价格正不断受到挤压,而降低测试成本则是降低整个WLAN设计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作为无线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无线局域网(WLAN)和个人无线通信网(WPAN)已经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我国,以以太网为基础的IEEE 802.11技术构成的网络应用开始步入商用阶段。IEEE 802.11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在技术上日益成熟和完善,在应用方面越来越广泛,在成本上逐渐为用户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近日,负责发展IEEE802.11n计划的特别工作组投票同意了一项联合建议作为基线去修正IEEE802.11^TM WLAN标准。修正过的标准中增加了适应于可以把WLAN连接速度提高到600Mbps的新技术的规范。修正案的草案计划在2006年年末出台,2007年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5.
IEEE 802.11与802.16系列标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分析了用于构建宽带WLAN的IEEE 802.11系列标准与构建宽带WMAN的IEEE 802.16系列标准,对二者所涉及的技术特点和主要参数分别作了详细的比较,并阐述了它们的关系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IEEE802.11系列标准是无线局域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中应用最广的标准。其中IEEE802.11a工作在5.8GHz频段,除了不受向下兼容性的限制外,同频段系统之间的干扰也很小,因而比较适合高密度、高容量的网络。IEEE802.11a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式,理论最高传输速率可达54Mbit/s,但在实际应用中,其传输净数据率均远低于此。为了评估其数据业务支持能力,指导网络容量规划,文章主要从MAC层协议性能方面对IEEE802.11a WLAN网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其实际吞吐量。  相似文献   

17.
浅析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局域网(WLAN)在4G通信系统发展中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了由欧洲的ETSIBRAN项目组制定的Hiper LAN/2标准和由IEEE802.11制定的IEEE802.1la标准,并比较了这两种WLAN标准的异同。最后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18.
《电子产品世界》2005,(11B):22-22
科胜讯(Conexant)系统公司宣布,27家业界领先的Wi-Fi企业宣布结成增强无线联盟(EWC)以加速IEEE802.11n标准的开发进程,推广应用于下一代无线本地局域网(WLAN)产品的技术规范。EWC希望通过引进这个得到广泛行业支持的规范,加速802.11n标准应用进程,并为高性能WLAN产品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保证下一代无线产品在各种品牌和平台上的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WLAN技术的无线校园网组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线局域网(WLAN)使用无线多址信道方法来支持计算机间通信。本简要介绍了IEEE802.110标准协议以及无线局域网基本原理和拓扑结构,并结合无线局域网组网特点,详细阐述无线校园网设计规划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最后介绍一个可行的802.11g无线校园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的QoS机制虽然可以很好地满足时限业务的QoS要求,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持QoS满足用户的要求,本文基于数据分组(数据包)对WLAN QoS机制加以改进并在NS的环境下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