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热泵-环境大系统运行的效率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大系统的能量效率(C0lP)值与丈用效率(η)值在评价热泵-环境大系统中的差异.方法 对计算实例进行COP分析和η分析.结果 给出了热泵-环境大系统的COP值、η和丈用损失率(Ω)随冷凝温度以及随蒸发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得到COP与η在分析热泵-环境大系统的差异.结论 η和Ω值在评价热泵-环境大系统中比COP评价具有许多优势.提倡采用η和Ω来评价一个热泵系统运行的可用能效率.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污水源冷热水机组的工作原理及污水源的特性,详细阐述了污水源冷热水机组在制冷和热泵工况下的各个设备的[火用]损失及整个机组的的[火用]效率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机组在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工况下各个设备在不同污水温度下的[火用]损失系数及整个机组的[火用]效率,夏季制冷工况时,机组的[火用]效率为41.6%~48.7%,热泵工况时,机组的[火用]效率为54.2%-59.1%.所得结果为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火用]的分析方法评价低温水源热泵运行过程,得出机组在10℃和15℃水源下的[火用]损分别为1.22kW和1.04kW及[火用]效率分别为21%和33%的结论.通过对系统各组成设备[火用]损、[火用]效率计算,明确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以压缩机对系统效率影响最大.通过改变基准状态点,开展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系统[火用]损和[火用]效率的比较研究,分别绘制出不同环境温度情况下系统v损和[火用]效率的折线图,以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热力学角度考虑能量使用的完善性和合理性([火用]效率),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最小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因素,并将此作为容积式压缩冷凝机组性能试验方法选择的依据.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容积式压缩冷凝机组两种性能试验方法一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和二次流体量热器法一做了试验方法上的介绍,利用[火用]流图进行了分析比较.从热力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对容积式压缩冷凝机组性能试验方法做出综合性评价,为容积式压缩冷凝机组性能试验方法提出了基于[火用]分析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火用)分析的水质评价研究——以上海市黄浦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火用]与环境的本质关系出发,阐述了[火用]分析应用于环境问题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通过对水体污染[火用]的计算来确定水体的水质状况,实现了对水质分析的定量化和统一化,并阐明了其物理意义.同时将[火用]分析法与其他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它们在理论原理、量化水平以及与国家标准关联方面的差异,并以上海市黄浦江为例对该方法的运用及其与其他评价方法的比较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火用]分析能够统一、客观、定量地表达水污染对环境的损害潜能,直观地评判水质等级状况.该方法概念清晰、理论严谨,是在环境问题研究方法上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传热过程的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了比较通用的(火用)效率的方程。分别用Webb评价法和(火用)效率评价法对波纹管和光管进行了评价,并对这两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火用)效率较为方便,且较适合解释传热的本质。得出了波纹管的(火用)效率随雷诺数的变化曲线图,讨论了雷诺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并导出了使(火用)效率最大时的最佳雷诺数(管径)的方程式。  相似文献   

7.
对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进行了火用火用分析.并根据实际测试数据分别计算出蒸发冷却段与机械制冷段进出口火用的大小.通过对整个复合系统进行火用分析,得出该复合高温冷水机组的火用效率及火用效比.从火用效率的角度比较分析了蒸发冷却预冷冷凝器进风后对风冷热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节能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喷射/压缩双温冷凝热泵系统(EDCHP),系统利用喷射器和内部换热器有效提升了性能.建立了EDCHP的能量模型和(火用)模型,以R134a为制冷剂对系统进行计算和分析,并与传统双温冷凝热泵(DCH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典型工况下,与DCHP相比,EDCHP的制热性能系数(COPh)提升了8.7%.随着高温冷凝器冷凝温度的升高,EDCHP的COPh下降,单位容积制热量(qv)和(火用)效率(ηsys)上升;随着低温冷凝器冷凝温度的升高,COPh和qv下降,ηsys上升;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三者都上升.EDCHP火用损失占比较大的部件是蒸发器、压缩机和喷射器,因此,降低这几个部件的损失是提升EDCHP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论述了内燃机在工业交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内燃机节能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其次对涡轮增压内燃机进行全面(火用)分析,(火用)平衡和(火用)效率的计算。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减少(火用)损失进行探讨,指出了提高内燃机(火用)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多流体的传热模型,利用温度(火用)效率的概念对火电厂回热加热器进行了(火用)分析,给出了流体传热过程温度(火用)效率的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独立地进行(火用)分析而不必事先做能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能量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除湿转轮中的应用,分析了除湿转轮在几何尺寸、运行状态一定的情况下能量效率和炯效率,并建立了除湿转轮的火用效率模型.以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和除湿性能系数以及兜用效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除湿转轮的一维单通道传热传质模型实验分析了影响硅胶除湿转轮丸用效率及除湿性能的因素,研究了运行参数(处理空气进口湿度、温度及再生温度)对转轮除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在近工况下,硅胶除湿转轮除湿性能系数在再生温度为100℃时为最佳,同时火用效率随着再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00℃时趋于平缓.研究同时表明提高进口处理空气的温度、湿度能够提高除湿转轮的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但是由于进口温度的升高导致空气的容湿能力提高而使得除湿性能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2.
LNG冷能用于冷库制冷性能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LNG冷能在冷库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从LNG冷能梯级利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种新型LNG冷能制冷的冷库系统,在LNG换热器端和冷库末端实现对LNG冷能的梯级利用,并通过HYSYS模拟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冷库系统COP为1.82,火用效率为80.2%;LNG换热器火用损最大,约占系统总火用损的78.9%,且随LNG进口温度升高而减小;系统COP和火用效率均随LNG进口温度及气化压力升高而增大;该系统投资回收期为4.77 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LNG冷能为冷库系统冷量来源提供新的选择,在LNG进口端增设蓄冷设备和加压泵均能提高系统COP和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热泵干燥法是木材干燥加工的主要手段之—,采用高温工质对降低能耗、缩短干燥周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灌装 HTR01 和 HCFC-22 的压缩式热泵除湿机在不同入口工况下的 损失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及对两个热泵系统的供热性能(COP, SPC)进行对比,得出 HTR01工质供热性能优于 HCFC-22 这一结论,并指出提高热泵干燥系统 效率的途径在于减少冷凝器、蒸发器和散热 损失。  相似文献   

14.
平衡分析法(简称分析法)是一种新颖的热力学分析法。本文以表面式换热器为例,对平衡分析法进行了有益的分析探讨:建立平衡方程,提出效率具体表达式,分析冷、热流体的温度和流动阻力对效率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火用”经济性分析方法将土壤源热泵系统与成都地区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进行比较,同时将“火用”经济性分析法同传统的“能”分析法进行比较,得出土壤源热泵的单位冷(热)“火用”成本都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低。为成都地区推广和使用土壤源热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有限时间Yong经济分析法导出了在一般传热规律下内可逆卡诺热泵的最佳利润率与供热系数间的普适关系,并藉此讨论了三种常见传热规律时内可逆卡诺热泵的有限时间Yong经济最优性能的特点,得到了一些新的普适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拓展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将光伏-太阳能热泵与热管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的思想;设计并搭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实验测试平台,对热管单独运行和热泵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管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日平均光热效率低于普通的PV/T系统;而热泵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具有较高的日平均光热效率及热泵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8.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节能潜力,用Yong分析的方法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对一种常见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模拟计算,给出了各部位Yong损失的大小及分布,对其能量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找出了薄弱环节,提出了节能措施。结果表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利用了燃气侧高温吸热和蒸汽侧低温放热的特点,使得其Yong效率高达51.12%,比常规的纯蒸汽动力循环的Yong效率(最高约40%)高得多;燃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传热引起的Yong损失所占比例最大,为31.67%。所以,改善燃烧和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性,是提高联合循环效率的重要途径;发展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研制和开发新型发电机是高效节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研究结果为系统的总体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埋管循环介质出口温度不仅仅反映了地埋管的换热能力,同时极大地影响着热泵主机的运行效率,是地埋管换热过程的一个重要能效特性参数,可通过引入能效系数来反映。文基于地埋管轴向流动多极理论传热模型对不同的回填材料物性、支管间距、地埋管埋设深度、土壤物性、管内循环介质流速条件下地埋管传热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和分析,得出了各重要特性参数的变化对U型地埋管传热能效的影响规律,可为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