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构造+岩性油气藏正逐步成为油气藏勘探重要目标之一,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储层岩性复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难点是如何提高储层构造解释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以及相应的速度求取精度和地震分辨能力。针对以上问题,基于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开展了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研究区存在海底和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长波长空间变速、气云、地震分辨率、构造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等问题。多次波压制、相对保持提高分辨率、高精度地震速度求取、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储层沉积演化与砂体构型解释,以及井震地质构造成图等是解决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问题的关键技术。后期开发井验证表明,对于研究区埋深约3000m的储层,通过以上精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系列技术,其构造+岩性的储层地震勘探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一的精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等时性更好的地层格架,提高井网稀疏时储层参数的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地震等时格架的倾角导向储层静态建模方法。以地震倾角体为导向划分垂向网格层并建立三维地层网格模型,利用敏感地震属性计算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再结合井筒信息预测储层参数值,建立三维储层参数模型。与传统构造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采用了倾角导向来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模型。该方法基于地震属性求取的转换函数来建立储层参数模型,有别于传统地质统计学采取变差函数建模的方法,克服了井网稀疏条件下建模精度低的缺陷。模型测试与海上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与传统地质统计学方法相比,该方法建立了更等时的三维地层网格模型,提高了井网稀疏时储层参数建模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成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研究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飞三段储层进行精细标定,明确了飞三段鲕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并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和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的薄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对飞三段鲕滩储层进行了精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鲕滩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河坝场构造和马路背构造,而母家梁和黑池梁为储层相对不发育区;储层厚度在河坝场较大,而在马路背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石臼坨地区A油田沙一、沙二段油藏是近年来少见的海上复杂岩性、高产厚层油藏,其储层普遍发育灰质砂岩、鲕粒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等6类岩性。针对该油田储层岩性复杂、中-深层储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评价井井距大、扇三洲储层表征难度大、储层空间分布认识不清等难点,应用元素俘获谱(ECS)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采用井-震联合技术路线,建立了厚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四步法”技术体系,即:基于岩石相的储层分类评价技术、基于古地貌分析的沉积模式研究技术、精细等时沉积地层格架的构建方法和基于相控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基于该技术体系,将沙一、沙二段储层纵向精细化为5期砂体,并识别出每期砂体的平面分布,同时预测了不同类型储层的空间展布。据此优化了钻探部署,从降低开发风险、提高投资效益考虑,有针对性地暂缓砂体尖灭位置附近的9口开发井钻探,并优选Ⅰ类储层Ⅰ-2砂层作为优先开发储层。该技术体系可为类似油田的可动用储量分析、层系划分及井网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滚动勘探开发阶段面临的诸多问题 ,提出了适于我国复杂地质条件 ,既分层次又相互统一的迭代式精细储层预测的配套技术思路与流程 ,包括精细构造解释、测井沉积微相建模、测井数据校正与标准化处理、储层测井响应研究、高精度储层反演、储层建模以及储量计算与井位部署等技术。通过在大港周清庄油田的实际应用 ,证明该配套技术有效、可行 ,可大大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垂向分辨率可达 4~ 5m)。  相似文献   

6.
3.5维地震勘探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与油田开发动态信息的地震、地质、测井和开发等信息的综合地震勘探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油田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预测剩余油气的分布,提高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在前期3.5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完善,形成了基于参考标准层的井震信息标定、储层构造演化解释、储层沉积演化解释、储层静态建模、油藏开发空间动态信息解释、三维地震信息结合开发静态和动态信息综合解释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基于西部某油田开发后期水驱开采实例和东部某油田稠油热采的实例,进一步研究证实了3.5维地震技术的应用性,并提供了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滚动勘探开发阶段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针对流动勘探开发阶段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适于我国复杂地质条件,既分层次又相互统一的迭代式精细储层预测的配套技术思路与流程,包括精细构造解释,测井沉积微相建模,测井数据校正与标准化处理,储层测井响应研究,高精度储层反演,储层建模以及储量计算与井位部署等技术。通过在大港周清庄油田的实际应用,证明该配套技术有效,可行,可大大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垂向分辨率可达4-5m)。  相似文献   

8.
储层建模在濮城油田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濮城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为例,阐述了储层建模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根据钻井、地震、测井解释及岩心分析等资料,应用相控建模技术,分析和研究了该油藏的构造特点、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最后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储层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胜  夏竹  凌云  郭建明  郭向宇  王洁 《石油物探》2012,(5):531-538,424
在常规测井数据标准化处理中,单井误差消除和多井一致性校正都是从测井角度进行的,当面对复杂的陆相沉积地层时,地层单元在井间很难进行等时及准确的对比解释,标准化后的测井资料质量仍然不能满足基于测井的储层地质特征精确描述与刻画的高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井震结合测井资料标准化新思路,并在标准化处理各步骤中更多地融入地震信息,即在地震相对等时间地层沉积格架宏观约束下,强调把测井垂向高分辨性与地震空间上连续性紧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测井资料标准化效果与测井分析数据的质量,为后续更合理、更准确地开展储层精细描述阶段的测井数据储层地质解释、储层参数定量计算和三维储层静态地质建模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多尺度资料匹配构造建模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开发阶段常规油藏构造建模主要是基于测井资料和用于勘探的低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由于缺乏空间上高精度的地球物理信息约束,很难满足油藏开发中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需要。研究提出了多尺度资料匹配构造建模技术,主要解决多尺度资料(包括测井资料、井间地震资料和面向油田开发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联合匹配构造建模问题,通过地震资料解释断点与地层对比断点匹配、井间地震与三维地震联合解释匹配、多井对比插值面与地震解释面的匹配、多断面空间构造格架匹配等点一线一面一体等多维空间进行有效匹配,建立多尺度资料匹配一致的精细构造模型,提高了构造建模的精度,减少单一资料带来的不确定性,可满足油田开发对三维精细构造地质模型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储层相控随机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实例,运用地震解释、测井解释、岩心分析等资料,依据相控建模思路,依次进行储层构造、沉积微相、储层物性的建模.重点进行了模型检验和评价及储层非均质性分析.通过对双河油田Ⅶ油组建立储层物性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河油田Ⅶ油组是高孔高渗油藏,总体横向和纵向非均值性也都较强,建模结果符合地下地质体实际情况,为油田的动态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从而说明储层相控随机建模技术能够满足更加精细的油藏描述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如何精准刻画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空间展布及储集参数分布特征,是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对储层地质分析、测井评价、地震预测、地质建模等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研究面临资料少、品质差、精度低,加之储层非均质性强等难题,深入开展了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研发集成了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描述与建模的关键技术系列,包括:(1)多尺度、多属性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知识库构建技术;(2)地质分析新技术——从宏观到微观的储层地质观测分析技术,储层微区原位沉积、成岩环境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储层发育机理与过程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技术;(3)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新技术——基于全域测井仿真的储层类型识别与参数定量评价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沉积微相识别技术;(4)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新技术——深层碳酸盐岩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岩石物理引导的机器学习储层参数预测与不确定性评价技术;(5)深层碳酸盐岩地质建模新技术——多点地质统计学新算法,地质过程模拟技术,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技术。分别建立了面控、断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砂体的河流相储层地质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表征河流相储层内部结构和非均质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砂体的河流相储层地质建模方法。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网格模型确定性地建立地震解释砂体单元结构模型,通过提取单砂体单元地震属性体并进行时深转换,结合地震属性体协模拟技术建立储层参数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单砂体单元的构型和非均质特征。不同网格模型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网格划分方法所建立的地质模型更具有地质意义,能更好地反映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14.
层序约束储层预测技术在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与常规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成藏规律更复杂,勘探难度更大,对储层预测等技术的精度要求更高。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有效配套的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地质和构造特征以及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特点,着重用地球物理的方法来完善和精细化层序地层的划分,对储层进行预测,进而使岩性圈闭的预测精度得以提高。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特别是层序地层学与地震的有效结合,按照沉积背景分析、层序地层划分、小断层精细研究、储层反演、地震相分析、有利区带预测的步骤,在层序约束的等时格架内,重点应用波形分类地震相分析和储层反演特别是特征曲线重构反演来解决平面相识别及垂向分辨率问题,对岩性油气藏认识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文章从我国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层序地层学应用和储层预测两大核心内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P区块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南图尔盖盆地,有利勘探目标侏罗纪地层属于陆相碎屑沉积。由于湖水进退频繁,造成砂体储层薄、横向变化快,且该区的构造圈闭幅度较小。针对该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特点,通过开展目标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利用微测井约束的层析静校正提高低幅度构造的成像精度;通过井控子波处理提高地震数据的纵向分辨率,利用OVT域规则化改善观测系统的空间采样属性,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横向分辨率;应用VSP速度、声波测井速度约束地震速度以改进地震速度分析的可靠性,满足低幅度薄储层成像对速度精度的要求。结果表明,目标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研究区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和纵横向分辨率,满足低幅度薄储层的勘探要求,为落实该区块低幅度构造高产油藏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多资料匹配融合储层建模技术,是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将测井、三维地震及井间地震等多种资料进行优势互补的油藏建模新技术,可有效提高稀井区或无井控制区油藏建模的准确性,为中国东部老油田的精细油藏描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该技术的核心算法为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以局部、少量的高分辨率(测井、井间地震等)数据为条件,建立与地震属性数据之间的条件关系实现地震属性的约束,有效利用了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优点,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模型分辨率的效果。应用该建模方法建立了垦71区块的孔隙度模型,经对比发现,孔隙度模型井间趋势与约束数据趋势一致,纵向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充分体现了多尺度资料联合物性建模方法的技术优势。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模拟结果在井点附近与测井解释数据一致,在稀井或无井控制区的预测结果与地震约束数据一致,并有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已成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它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追踪储层的横向展布,为精细描述储层深度、厚度、物性等参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构造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多井约束反演方法,将地震资料较高的横向分辨率与测井资料较高的纵向分辨率有机的结合,预测秦家屯油田储层的横向变化,为寻找有利目标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方法预测得到的砂岩厚度和孔隙度,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预测精度较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十万山盆地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盆地经历了五期构造演化,盆内发育泥盆系一中三叠统海相及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两套复杂多样的沉积地层。从露头剖面出发,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十万山盆地露头区泥盆-三叠系各级沉积界面进行识别,共识别出4个一级界面,7个二级界面,20个三级界面、48个四级界面,对各级界面所限定的层序进行划分,将十万山盆地泥盆-三叠系地层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8个准二级层序、28个三级层序和67个体系域(四级),并建立了泥盆纪-早三叠世层序等时格架。  相似文献   

19.
地震储层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地震储层学是在地质和地震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的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储层建模的一门交叉前缘学科。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学等是地震储层学的指导理论,地震、测井和地质的有机结合是根本方法。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是地震储层学的五大关键技术。地震储层学的最大优势在于把由井点建立的各种储层特征参数,在地震分辨率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展到三维空间,进而实现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层切片的地震沉积解释方法是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三维地震解释新方法。通过建立等时格架约束下的高密度地层切片,结合剖面精细构造解释,能够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视角互动解释地震资料。在高密度地层切片上进行沉积微相的解释,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了全三维地震解释,同时平面和剖面的互动解释,解决了因为地震纵向分辨率低,在剖面上很难识别沉积微相的问题,降低了解释难度,大大提高了解释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