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思清,小提琴演奏家,意大利“第34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 1977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有关培养人才的谈话中说:“听说我们有个7岁的娃娃,已经能拉外国的大的小提琴曲,我看学校可以提前录取。要善于发现人才,要给他创造条件,并且要有好的方法帮助这些人早日成才。”这样,吕思清八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 相似文献
2.
维厄当(Henri Vieuxtemps,1820~1881年)是16岁开始作曲的,计有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幻想曲、变奏曲、浪漫曲、音乐会练习曲、弦乐四重奏等,共60余部,其作品以曲调优美著称,而最出色的是他的7部小提琴协奏曲。这些作品在演奏技能上属于贝里奥、维厄亚夫斯基和帕格尼尼这一派, 相似文献
3.
1909年10月,拉赫玛尼诺夫带着他刚刚完成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乐谱踏上了美利坚大陆。这块被欧洲人称为“美丽的新世界”的美洲大陆,在20年前迎来过这位俄罗斯作曲家的伟大同胞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它在本世纪注定成为俄罗斯受迫害艺术家的一块心灵的自由栖息之地:诗人布罗茨基、小说家纳博科夫、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而生他养他的俄罗斯家园成为他们眼泪归去的方向。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8年以后,他再一次选择美国作为艺术的发展之地,而将深爱的母亲和亲人留在了俄罗斯,他的音乐,钢琴,管弦乐团,波修瓦歌剧院,伊凡诺夫卡庄园,他的马匹,图画,汽车,门前的紫丁香留在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4.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根据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自从这部激昂壮阔的现代钢琴作品问世以来,它的影响力、知名程度,远胜过《黄河大合唱》。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不朽的经典名曲。 相似文献
5.
构造了解四维热传导方程的一族两层显格式,证明了当截断误差为O(△t △x2)时,其稳定性条件为网比r=△t/△x2=△t/△y2=△t/△z2=△t/△w2≤11/24优于同类的其他显格式,当截断误差阶为O(△t2 △x4)时,此格式为一个简洁而实用的高精度两层显格式。 相似文献
6.
民族乐队与西洋乐队相比在乐队的配置及乐器的音质特点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表现哀怨凄婉爱情故事的《梁祝》是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陈钢作曲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而用民族乐器二胡配以民族乐队的形式来演绎是一次创新。笔者参与录制了以民族管弦乐队伴奏的二胡协奏曲《梁祝》,在民族乐队的音质特点和同期录音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8.
9.
马勒(1860—1911年)被誉为是愤世嫉俗、孤傲超脱的交响乐思想家,他的交响作品被认为是交响乐发展史上的丰碑。他是后期浪漫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马勒,原籍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捷克),1860年7月7日生于一个小酒厂老板的家庭。马勒6岁开始学习钢琴,15岁被送到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音乐,1877年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还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爱泼斯坦学习钢琴;从富赫斯学和声;从克伦学作曲。到1880年开始了指挥和创作活动。1909年被选为纽约爱乐乐团指挥,从此致力于演奏水平的提高和曲目的扩充。1911年2月21日在纽约… 相似文献
10.
“巴洛克”意为畸形的珍珠,即不圆之珠。 巴洛克音乐大致发生和发展于公元1600年到1750年,一般把这1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亨德尔和巴赫的手中达到了顶峰。 亨德尔(Handel,1685年~1759年)生于德国萨克逊的哈勒,但他于1712年后一直住在英国,成为英国公民,直到1759年去世,终年74岁。 亨德尔是一位国际作曲家,他的音乐有德国音乐的严肃、意大利音乐的悦耳、法国音乐的壮丽。这些特点都是在英国成熟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英国有着当时最适合于这类世界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成 相似文献
11.
12.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学术界对伍重的介绍和研究是极有限的。伍重经常带他们一起去划船,在静静的水面上感觉水和曲面的船体的接触。伍重本人所了解到《营造法式》的时间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早。“第五立面”正是由伍重所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1两种效应在给定条件下的重复观测中,影响测量结果的效应,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分为系统效应(systematic effect)和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两种。系统效应指那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带有系统性的效应,例如:导致系统性地偏大或偏小,甚至偏大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