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程霏  邹广天 《新建筑》2006,(5):10-13
以体验理论为基础,文物建筑可分为娱乐型、教育型、审美型和超脱型,不同类型文物建筑的保护设计方法也各有不同。通过对审美体验型文物建筑保护设计进行可拓分析,提出可拓方法可以用来对文物建筑保护设计加以完善和进行形式化的模型阐释,对文物建筑保护设计具有方法论意义层面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肖东 《古建园林技术》2007,(4):47-48,62
1、文物建筑搬迁保护概述文物建筑保护从保护的地址是否在原处来看可以分为原地保护和搬迁保护两种。其中,搬迁保护是由于兴建国家大型项目、城市建设以及文物建筑无法很好保护等原因,将文物建筑搬迁到别处进行的保护。搬迁保护主要分为整体搬迁和局部搬迁两种方式:例如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教育体验型文物建筑的保护设计中突出教育个性、保护教育形态和表达教育意蕴的可拓设计方法,对文物建筑保护设计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层面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使文物建筑及其环境能更好地满足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已搬迁文物建筑的概念及国内外已搬迁文物建筑的典型实例,围绕搬迁后法兴寺的保护工程展开,先从历史沿革、布局形态、价值判断方面对该文物建筑群进行简要介绍,再从真实性、历史环境、保护和利用、管理和档案资料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此工程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对于广泛意义上存在的已搬迁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在方法上的建议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物建筑整体移位保护技术是最有效的文物建筑整体搬迁保护技术,而建筑物的定点旋转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结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州泛船浦天主堂神父楼的整体搬迁保护工程,详细介绍了该文物建筑在进行整体旋转平移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措施,以及文物建筑整体移位保护工程设计施工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对文物建筑修复原则运用尺度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蔚  胡斌 《新建筑》2006,(5):4-6
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和方法研究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与方法的东方解读成为有中国特色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修复中几个主要的原则,如修旧如旧、可识别性、现状保护以及复原重建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F12房址”是上海建筑考古的重要发现,因故需对其整体保护搬迁.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如何对潮湿土文物遗址实施整体搬迁保护,国内外尚无相关可参照案例.因此,本文对小规模潮湿土遗址的整体保护搬迁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土遗址加固技术、搬迁技术、装运技术等,形成了成套搬迁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土遗址搬迁保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悦  戴俭  吕军辉 《华中建筑》2003,21(6):60-62,65
四川民居所处的城镇环境空间具有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对具有文物价值的民居的搬迁保护规划应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基础上,注重对文物建筑所处的城镇环境、人文氛围的再营造。同时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文物建筑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物建筑勘察是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分为法式勘察和残损情况勘察。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开始之前,首先要进行勘察,勘察设计贯穿、引导着文物建筑保护工程的整个过程。勘察水平与勘察质量直接影响保护工程的质量。勘查水平的高低在对文物实施科学有效保护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可拓学是一种辅助策略生成的方法,正被逐渐应用到建筑、城乡规划等领域,先通过流程图和表格说明园林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说明可拓学引入园林设计的切入点和作用原理。阐述了可拓学基础知识,整理了发散与重构、共轭分析、相关网分析3种可拓园林设计方法,初步构成可拓园林设计方法体系,并用1个实案例对可拓方法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城市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建筑的认定和保护近年来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历史建筑的不同定义,比较历史建筑与近现代史迹型文物建筑在认定标准、保护策略方面的异同,澄清了在划定历史建筑时的一些认识误区。提出科学认定和保护历史建筑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单层工业厂房搬迁加固改造评估的准确性,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将该评估分为结构损伤评估、费用评估和环境保护评估3个部分,选取12个指标作为评估因子,采用隶属函数法和类比法构造判断矩阵,再由层次分析法确定权系数向量,建立三层次两阶段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以某公司2栋单层厂房为例,应用该评估模型对其搬迁加固改造的技术性与经济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客观合理,能较准确地反映单层工业厂房搬迁加固改造的优势,可为单层工业厂房的继续使用与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古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针对古建筑因保护不当而引发的火灾等灾难以及数据支撑的灾后重建问题,建立古建筑的保护云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泰山第一行宫为例,从测绘、参数化模型创建到云平台的建立展开研究,总结云平台建立的工作方法,使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更深入,为古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保护提供参考。首先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和高精度正射影像绘图技术对泰山第一行宫进行测绘工作;其次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建立参数化构件、数字模型、3D打印实体模型、沉浸式虚拟交互系统最后建立轻量化云平台,解决了BIM数据文件储存路径单一、操作要求高的问题。并提供多元化协同平台,建立古建筑数据库,不仅包含模型文件、图纸、动画等所有文件都可以通过云平台展示,也为古建筑的数字保护工作提供一种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扬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资源,扬州市区历史建筑的认定完善了建筑遗产保护体系。文章梳理了狭义的历史建筑概念,并通过对扬州市区历史建筑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建筑年代、功能类型、风貌特征、建筑与环境质量等现状情况,总结了扬州市区历史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盾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群)的扰动影响,确保施工沿线的建(构)筑物(群)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建立了盾构隧道的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由施工前的查勘预测与抉择、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与反馈控制和施工结束后的长期预测与控制三部分构成。施工前的查勘预测与抉择是基础,包括周边环境与场地的查勘、微扰动指标的制定、辅助保护措施的抉择及施工前的扰动预测等内容;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与反馈控制是核心,由监控量测和动态反馈控制构成;施工结束后的长期预测与控制是延伸,是验证施工扰动程度和控制施工工后沉降的关键,在流变现象严重的地区尤为重要。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下穿越重要历史建筑物工程和10号线下穿越机场跑道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表明了该技术体系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为今后盾构隧道下穿越工程的施工控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栅栏街位于明清北京古城内,是体现北京城区街巷胡同传统风貌的重要街区之一.斜街肌理是大栅栏街区特色之一.在对大栅栏街区街巷胡同及其传统建筑遗存率的节点调研与主街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1)今天大栅栏街区较高的传统风貌率是以大量拆除传统建筑与大量建造仿古建筑为代价的;(2)大栅栏街区历史传统风貌的核心保护区,宜确定为“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与“东琉璃厂历史文化保护区”;(3)大栅栏街区的斜街肌理与30%的传统建筑遗存率是衡量大栅栏街区历史传统风貌保护状况的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杭州清河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敏  丁承朴  王竹 《华中建筑》2004,22(5):133-136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正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内容也在不断的增添和丰富。中国近20年来,城市更新进程正逐步加大力度,新与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总结了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中的经验成果,在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修缮工作的基础上,对目前及今后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的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祁英涛 《古建园林技术》1985,(8):28-34转40
维修是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自然力的破坏,就需用工程手段来维修。本文介绍了修理原则的制定过程;木结构建筑的维修按工程性质,分为保养、抢救、修缮、修复、迁建和复原等六类工程的修缮方法,以及砖石建筑的维修方法,传统的维修技术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In view of the fire problems left in dense historical settlements in China, such as fire hazards that are prone to fires, difficulties in fighting fires, and the incomplete applicability of current fire codes due to the high historical value of building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performance-based fire protection method that gives priority to value preservation.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dense historical settlement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by evaluating the results of fire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renovation through multiple rounds of compu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 connected cluster of buildings, one of the fire retrofitting requirements in the horizontal or vertical direction needs to be met between two adjacent buildings to ensure that the fire does not spread, and the retrofitting direction has to be selected based on the value and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When dense historical clusters are renovated for fire prevention planning, the optimal renovation path to meet fire safety can be effectively selected based on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