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山水资源与山水城市——以诸暨城市建设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秀云 《中国园林》2002,18(4):86-88
在我国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许多城市把自己定位在山水城市的性质上,本文以诸暨为例,对山水城市的建设进行探讨,分析自然山水的作用,提出珍贵的自然山水是不可再塑的城市形象,是得天独厚的生态要素,并着重阐述自然山水在水城市建设中的利用,提出应合理规划,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范围,深化设计,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目标,完善植被,发挥山水资源,生态作用,揉和文化,增加山水资源的意蕴内涵。  相似文献   

2.
尚洁  崔春龙 《山西建筑》2007,33(7):11-12
论述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形成及其产生背景,阐述了建设山水城市的内涵和意义,指出山水城市是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从而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谭跃  杨剑 《山西建筑》2007,33(31):13-14
列举了山水小城镇景观的主要现状问题,并运用VI-BI-MI方法对景观元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空间性、层次性和人本性三个方面提出了山水小城镇景观塑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潘悦  贾绿媛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3):14-19
自然山水是城市生长的基底,能够塑造城市独特的景观格局,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研究山水环境如何与丽江大研古城营建互相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以古城发展演变为线索,探讨山水环境影响下的大研古城选址、格局发展演变与内部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古城在景观营造和公共空间营造方面的智慧特征,针对古城人文景观逐渐淡化和缺失...  相似文献   

5.
徐怡静 《山西建筑》2006,32(1):327-328,339
介绍了中西方园林的概况及发展,论述了自然山水观的形成及自然山水观对园林的影响,讨论了魏晋玄学对自然山水园林产生的深远影响,以从哲学角度探寻中国园林的精神本源,重建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文化蕴藏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人与自然多种多样的关系,被看作民族文化的重要特质,其蕴含的哲学意义对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独特的自然观与审美观,对国内外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借自然山水创园林真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为 《中国园林》2002,18(6):84-87
就中国古典园林而言,最能代表其艺术水平的,当属园林意境的创造。中国自然山水园之所以能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是由于造园者时刻以自然为师,为蓝本,不倦地理解体会自然之理,假自然山水风物,创造园林意境,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关键就在于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8.
自从钱学森先生提出“山水城市”设想以来,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在各种不同场合发表过文章或谈话,大多是从自己工作经验体会中对“山水城市”的理解。较多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者、建筑师、园林工作者多把“山水城市”理解为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的方向目标。...  相似文献   

9.
《华中建筑》2006,24(12):i0008
1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 “山水”何意?“山水”是自然的最高代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襁褓;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温室;水远是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生存伴侣。  相似文献   

10.
“山水城市”的经典要义—再论“山水城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铎  叶苹 《华中建筑》2009,27(1):6-8
该文从当代人类自然环境危机和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论述了“山水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哲学文化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探讨我国古代山水美学观念的缘起及它与风水和古代山水城市的内在联系,并根据风水观念及其指导之下的我国古代山水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总结了我国古代山水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作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山水城市规划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林凤书 《园林》2006,(9):56-56
山水盆景是以山石为主要素材,在浅水盆中布置出峰峦起伏的崇山峻岭或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小中见大,咫尺千里。观赏山水盆景,恍如置身自然山水之中,神游其间,心旷神怡。山水盆景之所以意境迷人,诚然与别具匠心的构思设计、经营布局有关,但石材的选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造谐高深的盆景艺人,不仅善于利用石头的各种形状因物造景,而且十分注意山石色彩的运用。我们通过对以下几件山水盆景作品的赏析,便不难洞悉作者运用山石色彩的智慧。 "平岗夕照"(冯舜钦作)作者运用了彩色斧劈石五色杂陈的特点,让石头中赤红色的块面迎着阳  相似文献   

13.
孟兆祯 《中国园林》2016,(12):42-43
1 山水是天人合一的主要载体,源远流长 党中央号召我们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勿忘乡愁。要将好的自然山水引入城市。这完全符合“国必依山水”的古训。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是人们居住生活的最高理想,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充分尊重山地自然环境,探索优良自然山水条件中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而倡导一种诗情画意、优雅自然的生活意境。  相似文献   

15.
漳州府城轴线保护规划在分析府城轴线与山水之间的联系及价值的基础上,探索在城市快速化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山水轴线保护,使公众能清楚感知传统轴线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6.
戚影 《城市开发》2002,(12):23-2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距今已有1776年历史的桐庐,以惊人的创造力,造就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令人嘱目的“桐庐形象”,其城市正经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被人们称之为“桐庐山水旅游城市形象”。桐庐山水城市建设工作的实践证明:创新始终是山水城市建设的不竭动力,在新世纪的征途中,离不开创新这一时代精神。一、正确的理念是指导山水城市建设的“前提”近年来,桐庐县建设局通过认真的探索,确立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好中求快,突出特色,协调发展,讲究效益”的城市发展观念。“与时俱进”就是已连续四年获县“双优”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7.
融于自然山水的中国古代城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军 《新建筑》2000,(4):1-4
中国古代城市与册水相得益彰、和谐相处,在选址、规划、水利和交通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发展了辉煌的古代城市规划相想和学说。这其中有着修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了古代城市是如何与自然册水和谐共存的,并以隋唐长安城和宋平江城为例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8.
刘生军 《规划师》2015,(3):119-126
生态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又是生态与文化的空间载体。构建生态与文化相契合、人与自然和谐的特色新城,不仅能增强城市的识别性和记忆性,提高城市知名度,还能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城市的凝聚力,突出城市的魅力,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吸引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阿城区东部山水新城概念城市设计以自然山水为生态本底,以文化为特色,以现代科技为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深入挖掘地方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创新产业发展,优化城市空间,以期把山水新城建设成为一个集商业金融、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和高档居住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型及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现代化新城。  相似文献   

19.
刘继标 《城乡建设》2004,(10):53-54
三门峡的地名与山有关,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三门峡由此而得名. 三门峡市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在自然生态环境上既有黄河流域特色,又具有北国江南风韵,建设自然山水城市有着十分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刘玮  李雄 《工业建筑》2018,(1):7-11
"山水城市"是钱学森先生针对当代中国城市景观危机提出的概念。对"山水城市"营建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包括"山水城市"的概念、发展过程。阐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山水诗画对人居环境营建的影响。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营造、审美意境的表达三个方面总结山水城市人居营建策略。以杭州和苏州为例,阐述两种典型的"山水城市"人居环境营建的策略。山水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山水城市"人居环境的营建需要将生态、文化、美学意境融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总结创新中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