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PBAT生产中酯化反应的生产优化控制,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PBAT生产中酯化反应的特点,分析了生产优化控制方法,并提出提升PBAT生产中酯化反应效果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在PBAT生产中酯化反应过程中,影响反应效果的因素比较多,任何一个细节把控不当,都会影响最终的生产质量和效果,这就要求在酯化反应中,对生产工艺进行科学的优化控制,才能提升酯化反应效果,保证PBAT生产质量,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1引言化工生产是生产行业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行业,其主要的生产类型为反应生产。化工生产依托化学反应,提供化学反应原料,然后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并在一定规格的反应器皿中进行生产。那么,对于化工生产而言,其反应设备需要满足非常苛刻的要求,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3.
磺化反应是洗衣粉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反应,磺化反应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在磺化反应中需控制酸烃比,反应温度以达到副反应少、转化率高为目的。在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4.
根据氯化石蜡生产特点,提出了合理利用生产反应余热的思路,并简要介绍了生产中反应余热利用的技术改造方案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均相催化剂,两步法生产聚四氢呋喃的工艺中,100 m~3醇解反应釜为间歇操作,耗时长、效率低。对醇解反应条件进行实验研究,得出随着反应温度逐渐升高,搅拌转速的逐渐增加,醇解反应时间逐渐减少。在实验基础上逐渐调整反应条件,将反应温度调整在75—80℃,转速提高20%后,平均反应时间由30 h缩短为17 h,达到生产最优值,提高了生产能力。并通过增加静态混合器使得原料进入反应釜前已经达到良好混合,进入后迅速进行反应、分离,将间歇反应生产改为连续反应,减少人工操作,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使用高效搅拌器和开发反应精馏装置。  相似文献   

6.
华燕  赵铎 《河南化工》2006,23(7):32-33
根据低压加氢法合成己二胺的反应原理,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己二胺生产中影响反应产能提高的因素,探讨提高反应产能的有效途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刘福明  解利民 《山东化工》2015,(5):27-28,30
氨解反应是环氧乙烷法牛磺酸规模性生产的核心技术,本文对环氧乙烷法牛磺酸生产工艺流程和反应理论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工艺参数对比,优化氨解反应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化工生产中的酯化反应一般都有水的生成,并通过带水溶剂共沸去除水。如不及时去除水,将导致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如何有效的去除水,并提高分水的效率在酯化反应和化工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针对化工生产中的酯化反应,根据不同的生产装置和分水要求,设计了几种自动分水器,解决了手工分水繁琐、易出错、同时生产效率低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分水的可靠性,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本发明涉及到改进生产醋酸的过程。泵回路反应器用于生产额外的热,而该热用于生产蒸汽。泵回路反应器接受羰基化反应器生产的部分反应溶液,并与附加的一氧化碳和/或反应剂进一步反应。Zinobile Raymond(US)EP2621880(A1)  相似文献   

10.
严明  张晓东 《化学工业》2009,27(6):43-45
对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二甲苯装置从生产对二甲苯改造为生产间二甲苯以来反应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反应原理,并结合实际情况,找出了装置反应系统乙苯转化率及反应收率低下的原因,制定出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成本连续化的氯化锌制造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锌灰和废盐酸为原料,用连续反应装置生产氯化锌,不仅成本低,而且无气体逸出;用蒸发器代替敞开式的石墨板蒸发器,不仅节省能量,而且无蒸汽四逸;采用可回收滤渣的工艺,既回收了有利用价值的铅、铜、三氧化二铁等物质,又解决了重金属的污染问题。经厂家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氯化锌制造工艺既避免了污染,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甲基氢聚硅氧烷在有机硅下游产品合成领域的作用以及理论研究价值,叙述了有机氢氯硅烷与有机氯硅烷共水解缩合法、有机氢氯硅烷与其他硅氧烷催化平衡法、有机氢氯硅烷(或与三甲基氯硅烷的混合物)先醇解后水解催化平衡法和含Si—Cl键的硅油还原法合成制备甲基全含氢硅油(高含氢硅油).混合有机氯硅烷共水解缩合法和混合硅氧烷平衡法合成制备部分含氢硅油(低含氢硅油)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可以采用正压或常压进行非溶剂法水解反应,以石油醚为溶剂进行溶剂法水解反应;在水解物调聚之前.应采用相分离装置或别的过滤装置进行脱水和杂质.  相似文献   

13.
A novel capillary‐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 has been designed to follow the vinyl chlorid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onodisperse droplets of 200 μm diameter could be obtained by means of a co‐flow generation system, each one being considered as a polymerization reactor. Monomer droplets were visualized in a microchannel with a high‐speed camera. At the end of the reaction, PVC grains were observed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 Real‐time non‐invasive Raman 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on stationary vinyl chloride monomer droplets and provided values of effective reaction orders and rate constants. This microdevice allowed reaction investigation under difficult condition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with a minimal amount of reagents.  相似文献   

14.
王汉玺  黄立强  张晓峰 《辽宁化工》2012,41(7):689-691,695
催化裂化原料中有氯和氮存在,在高温条件下HCl气体不断逸出,同时催化裂化原料中的氮化物在催化裂化反应条件下,在催化裂化分馏塔内形成NH4Cl.分馏塔内随着油气不断上升,而分馏温度下降,NH4Cl结晶的速度越快,同时在设备表面的NH4Cl晶体也聚积越多,最终导致降液管流通面积减小,直至堵塞降液管,造成塔盘液层增厚,导致分馏效果变得很差,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根据NH4Cl易溶于热水的原理,采用在线水洗的方法,去除结盐,恢复生产,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n the stability of catalysts for the oxidative chlorination of methane due to evaporation of the active component (copper chloride) of the catalyst are studied. The volatility of copper chloride is shown to depend mainly on the catalyst composition and temperature. At a moderate 350°C in the reactor, the evaporation of copper chlorides after 5 h is 0.45% on a catalyst containing copper and potassium chloride and 0.72% on a catalyst containing lanthanum chloride. The stability of catalyst oper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maintained not only by decreasing the volatility of copper chloride, but also by feeding hydrochloric acid with dissolved copper chloride isolated from the reaction gas of methane oxychlorination at the outlet of the reactor (for the removal of reaction heat and the recycling of unconverted hydrogen chloride) back into the reactor.  相似文献   

16.
Synthesis of N-Sulfinylprotected Aminobenzylhalides and Reactions with Nucleophiles N-Sulfinylaminotoluenes 3 react with sulfuryl chloride or N-bromosuccinimide to give N-sulfinylaminobenzylchlorides 4 and N-sulfinylaminobenzylbromides 5 , respectively. o-N-Sulfinylaminobenzylchloride 4 a can also b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o-aminobenzylalcohol 6 with thionyl chloride. Nucleophiles react with benzylhalides 4 and 5 to form aminobenzyl ethers, thioethers, and amines 7–9 . Tetrahydrochinazolinethione 11 can be formed by the reaction of 4 a or 5 a with thiocyanate ions followed by the hydrolysis of intermediate 10 .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纯碱产业氯化铵产能过剩的问题,提出一种氯化铵转化新思路。即以固体氯化铵和碳酸镁为原料,采用固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镁、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其中氨气和二氧化碳可回收用于纯碱的生产。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固体氯化铵和碳酸镁的反应机理,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配料比对氯化铵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实验并确定了最优反应工艺条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表征。最佳反应条件:碳酸镁与氯化铵物质的量比为1.8∶2.0,反应温度为523 K,反应时间为120 min。在该反应条件下氯化铵转化率可达94.40%,氯化镁纯度可达工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菅晓霞  张丽华  史建设 《应用化工》2005,34(11):695-697
用酰氯法在70℃下通过分批加料,反应12 h合成偏苯三酸酐酰氯(TMAC),研究了其反应机理,通过测定其氯含量证明产率达95%以上;并进一步在冰浴中合成出了4-甲基丙烯酸氧乙基偏苯三酸酐酯(4-META),通过对吡啶、溶剂用量及反应时间的考察,得出最佳反应条件n(偏苯三酸酐酰氯)∶n(甲基丙烯酸羟乙酯)∶n(吡啶)=1∶1∶1.05,测得其熔点是95℃,并用IR分析了物质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9.
该文解析酞菁绿制造中的铜酞菁氯代反应机理,铜酞菁具有双分子结构,是酞菁绿的氯原子取代度最多只有15个的根本原因.铜酞菁氯代可以在固-固反应体系中进行,三氯化铝将氯气转化为固态,参与反应,反应历程最关键的步骤是生成σ络合物中间体,加入氯化亚铜作用的机理是防止中心离子脱落,加入氯化钠作用的机理是剥开铜酞菁粒子.铜酞菁氯代也可以在液-液反应体系中进行,焦硫酰氯将氯气转化为液态,参与反应,反应历程表明,氯磺酸很容易对铜酞菁进行酰氯化,首先得到磺酰氯基铜酞菁,然后的去SO2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0.
非催化合成硬脂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硬脂酸为原料,先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硬脂酸酰氯,不需分离,再直接与甲醇反应,非催化条件下合成硬脂酸甲酯。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70℃,n(硬脂酸)∶n(氯化亚砜)∶n(甲醇)=1∶1.4∶1.4,反应时间为2.5h,硬脂酸酯化率达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