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温、高压、高产气井的开采存在着比常规气井更大难度和风险。川东北地区河坝1井是国内罕见的"三高"气井,也是目前国内投入开发的井口压力最高的气井之一。针对"三高"气井的开井问题,通过河坝1井的开采实践,结果表明,直接开井方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可以提高开井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3.
川东北地区地质环境复杂,不仅给钻探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同时对井身结构设计优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简要分析该地区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钻井工艺水平、配套工具、货源、压力平衡关系、工程约束条件、事故发生概率等相关因素,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川东北河坝区块的井身结构进行了优化与研究。重点对河坝1井井身结构进行了跟踪评价和钻后优化,形成了川东北地区两套井身结构优化设计方案。优化后的三开井身结构系列在河坝区块应用3口井,均大幅度缩短了钻井周期和建井周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地区河坝1井属一口高温、高压、高产气井,也是目前国内投入开发的井口压力最高的气井之一。针对河坝1井在投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三高"气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采用可靠的井口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合理选择高压平板闸阀,采用固定节流方式,合理分配节流压差,对油嘴进行硬化处理,采用法兰连接方式,以及直接开井等关键技术,确保了"三高"气井的安全平稳生产。 相似文献
5.
6.
7.
8.
针对川东北地区高压高含硫天然气深井的特点,结合早期四川油气田和目前川东北试气情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的试气工艺技术与装备配套情况,以及部分天然气井现场应用情况及试气成果,指出:含硫天然气井试气,必须对有害气体采取全面防护技术,配套能适应井下工况的各类井下工具、井下管柱与地面设备。主要包括油套管和井下工具抗硫管材选用,防硫采气井控装置选用,地面降压分离、测试管汇的监测与计量,测试时人员的防护与安全等。 相似文献
9.
慨括地分析了川东北高压、高含硫天然气地区钻井的井控要点及风险和对策。特别针对该区钻井复杂的井控特点,提出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川西高温高压气井完井工艺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文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4,27(4):25-28
川西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地层压力70MPa~90MPa,地层温度90℃~140℃,具有高温高压的地质属性,有的还含有H2S、CO2等腐蚀气体,腐蚀分压值高,对油井管、井口装置的要求极为严格。从川西深层工程地质条件着手,介绍了该地区井身结构和完井方式,总结了通过十余年的实践而形成的川西高温高压气井完井工艺技术,包括油井管与井口装置配套技术、尾管悬挂回接与防气窜固井技术、油管传输射孔技术与永久式封隔器1次完井技术。该技术为类似的气井完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川东北海相高硫气井井深、压力体系复杂、岩性变化大,井控工作具有很大的风险。因工艺不完善井控工作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井控安全与产层发现、保护存在许多矛盾。溢流、井喷的机率高,施工工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地质需要,是急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地区气井普遍具有储层压力高、测试产量大及硫化氢含量高等特点,气井安全测试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对川东北地区测试井控难点进行分析,重点从气井井筒安全保护、地面安全控制及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通过川东北地区近几年现场实践证明,探索出川东北高含硫气井测试作业安全控制技术成功实现了超深高含硫气井的安全测试施工,为川气东送工程的安全实施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地区优化井身结构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研,结合川东北地质特征,综述了中国石化近年来在川东北勘探开发中采用的井身结构状况,及其在加深地质认识基础上进行井身结构优化的探索和实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表1参3 相似文献
14.
15.
塔里木油田塔北地区注水泥塞作业面临井深、高温、高压、地质条件复杂等诸多挑战。注水泥塞施工的风险高、难度大,容易出现插旗杆、灌香肠、无水泥塞等事故,给施工造成了较大困难。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将注水泥塞作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建立精细化管理流程。通过科学地分析、设计、施工、评估注水泥塞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水泥塞施工成功率,为油气井寿命、油田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最大保障。 相似文献
16.
17.
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配套固井技术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针对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主要固井技术难题,提出利用新型非渗透和胶乳防气窜水泥浆凝固后水泥石低渗透的特点,降低CO2和H2S对水泥石的腐蚀;固井前强化钻井液堵漏,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在固井时,采用纤维堵漏水泥浆;在固井前采用分段压稳设计模型,考虑固井后水泥浆失重的影响,分析固井后环空压力分布,保证压稳气层;固井水泥浆采用双凝或多凝设计,确保主力气层快速形成早期强度,实现“以快制气”,有效控制气层气体。采用旋转尾管固井新技术,在洗井和注水泥过程中旋转尾管,提高洗井质量和水泥浆顶替效率。上述技术措施的实施,为解决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固井技术难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地区井漏特点及承压堵漏技术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川东北地区地层裂缝和孔洞发育,且以纵向裂缝为主,漏失层位多,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井漏,同时由于两个或多个压力系数相差较大的地层并存于同一裸眼井段,钻开高压气层前的承压堵漏及固井施工前的承压堵漏工作难度大,周期长.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堵漏技术的机理,提出了有效解决川东北地区井漏的处理方法和堵漏措施,包括:严把设计关,合理设计井身结构、水泥浆密度和地层承压要求;加强技术交流,相互借鉴,提高川东北地区的防漏堵漏和承压堵漏整体水平;利用专业化公司,采用堵漏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堵漏成功率.以双庙101井和马2井为例,介绍了川东北地区井漏的特征及相应的防漏、堵漏、承压堵漏技术措施,并对该地区承压堵漏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开发或引进抗压强度高于12 Mpa以上、抗温高于120℃的桥堵材料,对承压要求高的多段漏失地层采用纤维水泥或膨胀性高强度可固化凝胶分段堵漏,制定出适合不同井漏的堵漏施工方案和工艺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地区探井快速钻井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川东北地区探井钻井过程常遇到"漏、斜、卡、塌、喷"等井下复杂情况或事故,造成机械钻速慢,严重影响了勘探开发进度和效益,为此,试验应用了一系列提高该地区探井钻速的钻井新技术,包括气体钻井技术、垂直钻井技术和复合钻井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上部陆相地层,气体钻井井段的平均机械钻速达到5.66~7.06m/h,垂直钻井井段的平均机械钻速1.97 m/h;在下部海相地层,复合钻井井段的平均机械钻速2.32 m/h.通过应用上述新技术,较好地实现了钻井提速的目标,为川东北地区勘探任务的如期完成提供了技术保障,逐步形成了适应该地区地质特点的探井快速钻井技术配套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