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复杂断块气藏剩余气储量计算及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复杂断块,部分气藏采出程度已在50%以上,为充分挖掘已开发复杂断块气藏的潜力,提高气藏储量动用程度、减缓递减,提高气藏采收率,应用采气量估算法、数值模拟法和目前地层压力法等3种方法计算复杂断块气藏的剩余气储量,并总结了复杂断块气藏剩余气分布的三种形式,为下步气藏挖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数值模拟技术在气顶气藏剩余气研究中的思路和方法,针对濮城南区带油环气顶气藏的特点,采用美国Landmark公司VIP5.0版本数值模拟软件包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参数准备,静态储量拟合、动态历史及饱和度拟合,模拟出淮城南区Ss2油层1、2砂岩组各小层剩余储量及不同阶段含气饱和度分布,结合可视性技术形象描述了淮城气顶剩余气变化规律,为下一步剩余气挖潜提供了重要依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复杂断块,部分气藏采出程度已在50%以上,为充分挖掘已开发复杂断块气藏的潜力,提高气藏储量动用程度、减缓递减,提高气藏采收率,应用采气量估算法、数值模拟法和目前地层压力法等 3 种方法计算复杂断块气藏的剩余气储量,并总结了复杂断块气藏剩余气分布的三种形式,为下步气藏挖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原油田在东濮凹陷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多数油气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进行剩余油气分布研究、挖潜增效是实现油气田稳产的重要工作,对东濮凹陷文东构造文13西块Es中3亚段4~5砂组气顶开展了精细描述、动用状况分析和剩余气分布研究,全面评价了气藏的开发潜力,提出的气藏开发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对开展类似气藏的研究与开发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浅层气成藏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东濮凹陷浅层气的成藏条件,发育及分布规律,为这一新领域的勘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濮城构造浅层开展沉积,构造及成藏条件等地质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明化镇组具备形成浅层岩性气藏的成藏条件,为下第三系气源沿断层垂向运移并在浅层岩性圈闭中聚集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濮城油气田南区气顶气藏是该油田最大的气藏,但气藏投入试采后表现为严重水淹,因此一直被认为无可采储量。通过对该区气藏储量动用状况,微构造特征等的精细调查研究,提高了对该区气顶气藏的认识,划清了该区气顶气藏剩余储量的分布规律,从而增加了气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以及通过利用下部层系低效,无效及报废井上返采气,提高了采油速度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濮城南区带油环气顶气藏和特点,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包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参数准备与储量、动态历史与饱和度拟合,模拟出濮城南区Es^上2亚段1,2砂组不同阶段油气水的变化,结合可视化技术描述了濮城气顶气藏油气水界面的变化规律及流体饱和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段上亚段第1砂组拥有该油田最大的气顶气藏,由于先期开发油环造成气顶严重水淹,该 气藏一直被认为无可采储量。通过储量动用状况的研究,结合动静态资料,对其水淹状况及剩余气分布进行了分 析,重新落实气藏剩余地质储量为3.82×108m3,可采储量为1.99×108m3。利用部分低效、无效及报废井上返采 气,提高了气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卫2断块气顶油气藏的地层倾角陡、油环条带窄,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油井气窜严重、油气资源不能合理利用这些问题,深入细致地开展了构造、储层、天然气储量动用状况及剩余气分布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清了气藏构造破碎气顶储量分布复杂(既有纯气藏,又有气顶油气藏)、气顶采出程度较高但各断块(砂组)间差异大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卫2断块气顶气藏的下步开发政策进行了论证,提出了在不影响油环开发原则下优先动用纯气  相似文献   

10.
文13西气藏储层特征及剩余气开发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1西气藏位于东濮凹陷文东构造带的西侧,主要含气层位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段中亚段,主要储层为5砂组的第4、第8、第10小层.在构造较高部位,储层孔隙度较大,向低部位变小,渗透率的变化与此类似.5砂组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渗透率变异系数一般在0.7~2.0之间.根据各断块、各小层的天然气储量分析结果,简单东块将原有部分油井改为采气井后,剩余气的开采可能会获得较好效果;简单西块南部构造高部位为剩余气的有利勘探区;文1-92块、文1-29块都有可能发现稳产期较短的高产井;而文1-122块因储量分散,气层薄、物性差,目前暂不宜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南部天然气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松辽盆地南部天然气的分布极其广泛,已在16个层段63个出气点150余口井获工业气流,目前已探明8个气田。在对出气点、气田和气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气藏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气藏与油藏、气顶油藏的伴生关系,以及天然气控制因素和储集层特征。研究认为,天然气在纵向上可划分为5套含气组合,其中深部煤型气占主导地位。长期发育的继承性大型构造,极易形成多套含气层系,并呈现出自下而上由气顶油藏渐变为气藏的特点。天然气在平面上可分为2区6带。由盆地中心向周边阶地天然气由全部是溶解气变为溶解气与气顶气、气藏气共存。在某些区域性单斜构造背景下,天然气的分布呈现出随构造抬升自下而上由油藏渐变为气顶油藏、气藏的特点。已探明气藏多数为岩性构造复合型气藏。气藏的储渗空间为孔隙型,多数属于低渗气藏。松辽盆地南部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二氧化碳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控制油井气窜和水锥,提高油藏开发效果,需要准确判断不同类型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的垂向位置。在分析不同类型气顶底水油藏生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气体状态方程、物质平衡方程将气顶能量和底水能量与油环中水平井垂向位置建立联系,推导出水平井垂向位置关于气顶指数、水体倍数和油藏压力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利用气顶指数、水体倍数的相对大小来确定水平井合理的垂向位置,同时为了便于钻完井施工,给出了不同气顶底水油藏的最合理的水平井垂向位置。数值模拟试验及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气顶指数和水体倍数的相对大小来确定水平井在油环中垂向位置的方法对油藏具体几何形状没有限制和要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气顶边水油藏进入开发中晚期后,面临着气窜与水侵的双重难题,需要评价开发效果,并基于评价结果调整开发策略,但无法直接应用气驱特征曲线或水驱特征曲线评价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因此,基于稳定渗流理论,推导了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并与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联立,建立了计算不同阶段气驱产油量占总产油量比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计算出气顶边...  相似文献   

14.
凝析气顶油藏油气产量的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港油田存在一些凝析气顶油藏(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在降压开采过程中,由于气顶区和油区压降不平衡,会导致气窜或油窜现象,因此生产井采出的油、气中均可能出现原油、凝析油、气顶气和溶解气混合物。根据凝析气的特殊热力学性质,结合油气藏动态分析方法,导出了两种凝析气顶油藏产量的计算方法,实例证明两种方法都能准确计算出4种烃类的产量,对凝析气顶油藏的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气分布研究、开发调整和油气最终采收率及可采储量的确定具有指导作用。表3参2(余元洲摘)  相似文献   

15.
英台断陷发育营城组一段火山岩岩性—构造气藏,营城组二段致密沉火山碎屑岩岩性气藏及登娄库组—泉头组砂岩气藏3种类型气藏。在分析气藏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每种类型气藏的分布规律,并针对不同类型气藏分别采用特尔非法、容积法及地质分析类比法计算了天然气资源量。评价结果表明,英台断陷天然气总资源量为2 848×108m3,剩余资源量为2 228×108m3,占总资源量的78%,其中营城组二段的致密沉火山碎屑岩气藏资源探明率仅为18%,剩余资源潜力大,为下一步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中原油田为实现天然气产量稳中有升,近几个加大了已开发气藏(田)的研究力度。本文对东濮凹陷卫城构造11块Es^下31-3气藏开展了精细描述,完成了内部小断层解释、小层精细划分,以小层为单元开展了储层与流体分布特征研究及天然气储量评价,利用Earthvision计算机建模技术建立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深化了气藏地质认识,为精细评价储量运用状况和气藏开发潜力奠定了基础,在气藏开发调整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藏按圈闭成因和形态可分为构造、非构造、古潜山气藏3类,不同类型气藏在不同凹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凹陷生气强度、凹陷沉积类型及演化程度、长期发育的中央隆起带、区域性盖层、火山活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的阶梯式扩散机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存在多套气源岩,这些地层既可以作为天然气的储层,又对下伏地层的天然气具有一定的封盖能力。针对研究区的地质特点,建立了天然气的阶梯式扩散模型,其基本原理是,每一气源岩层向上扩散损失的天然气,可以直接作为一种天然气的来源提供给上覆地层。把阶梯式扩散模型加入盆地模拟系统中,可以动态地恢复天然气扩散的历史过程。天然气扩散量计算结果表明,在阶梯式扩散模型中,地层中天然气的扩散量与盖层的厚度基本无关,然而扩散速度却直接受盖层孔隙水中的气态烃含量影响,即气源岩作盖层时,对下伏气藏中的天然气向上扩散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