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O/W型稠油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河南油田井楼03和19两种不同性质的O/W型稠油状液的流变性能以及各种参数以及各种参数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无机盐对W/O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任芳  李克华 《油田化学》1992,9(4):366-369
本文研究了若干种无机盐对W/O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于内相(水相)的无机离子能显著降低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盐浓度越高,稳定性降低程度越大;各种盐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感温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树枝状聚酰胺-胺对O/W型模拟原油乳液的破乳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发散合成法以乙二胺为核、甲醇为溶剂,交替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反应,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合成了支化代为1.0-3.0的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PAMAM)系列,采用IR和端基分析对PAM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O/W型的模拟原油乳液评价了PAMAM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破乳剂与常规破乳剂不同,它能迅速地脱出乳液中的油相,1.0-3.0支化代的PAMAM均具有一定的破乳效果,其中3.0代PAMAM在50℃,添加量为100mg/l时,能够使含油5%的O/W型模拟原油乳液的脱水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4.
用氨水、环己烷、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和正构醇制备了稳定的W/O微乳液。在该微乳液中,使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得到了纳米级SiO2。SiO2粒径为60~90nm,并且为单分散的球形颗粒;其粒径随微乳液中H2O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考察了影响SiO2孔径分布的因素,当W/O微乳液中H2O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5以及采用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可以制得孔分布较窄且主要位于介孔范围的纳米SiO2。  相似文献   

5.
W/O型聚丙烯酰胺胶乳减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W/O型聚丙烯酰胺(PAM)胶乳在水中的凉阻性能。探讨了聚合物合子量、聚合物溶液浓度、溶液pH值、流速等对减阻性能的影响。发现W/O型聚丙烯酰胺具有良好的减阻性能,在相同流量下,PAM水溶位的流动阻力明显小于清水流动阻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PAM浓度增加,减阻性能增加。PAM的分子量对流动阻力影响较明显,分子量大者减阻性能较高。当溶液pH值小于7时,减阻性能显著,当pH值大于7时对减阻影响较少。在相同浓度下,随流速增加,流动阻力减小。  相似文献   

6.
邱国民  刘志连 《油田化学》1990,7(3):216-219
介绍了 DS-O/W 型低污染修井泥浆的调制方法,评定了这种修井泥浆的性能,并与其它修井泥浆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DS-O/W 修井泥浆具有稳定性好、滤失量小,对岩芯伤害程度低等优良性能,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修井液。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O/W水平井钻井液在井筒内的流变性能,对胜利油田所使用的O/W水平井钻井液体系在温度作用下的流变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规定了该体系钻井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特性,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得出了O/W水平井钻井液在井下温度条件下流变参数的计算模式,为现场监测水平井钻井液的流变特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廉价碱和少量高酸值稠油,建立了一种低成本O/W型乳液驱方法,并系统研究了乳液的物理性质以及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和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水比0.5∶9.5条件下,通过调整转速(1500~2600 r/min)和搅拌时间(0.5数2 h)制备的一种不稳定型和三种稳定型的O/W型乳液,在岩心中流动时,由于贾敏效应,稳定型乳液的注入压力明显升高,而不稳定型乳液发生油水分离,注入压力变化不明显。从乳液驱效果上看,转速2000 r/min、搅拌时间1.5 h下形成的稳定乳液可以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7%。乳液液滴和岩石孔喉的匹配系数f小于1时,乳液的驱油效率不高;f大于1时,乳液液滴能对岩心孔喉有效封堵,提高采收率明显。但是并非f越大提高采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薛伟  王延吉  赵新强 《石油化工》2004,33(Z1):992-994
以W/O微乳液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SiO2包覆金属Pd超细催化剂,利用XRD、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形SiO2的粒径在100nm左右,Pd粒径介于10~34nm之间.考察了水合肼加入量、氨水用量以及Pd负载量对Pd粒径的影响.将该催化剂用于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在80℃、3.9 MPa条件下反应4 h,0.6%Pd/SiO2上碳酸二苯酯的产率为8.3%.  相似文献   

10.
电导率与O/W乳状液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油相体积分数的O/W乳状液电导率,考察了油相体积分数、乳化条件、温度对O/W乳状液电导率的影响,研究了O/W乳状液电导率与其浓相体积变化分数、吸光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较稳定的O/W乳状液,油相体积分数对O/W乳状液电导率有明显的影响,油相体积分数越大,电导率越小;反之,电导率越大。乳化条件越苛刻,电导率越小。温度越高,电导率越大。O/W乳状液电导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斜率可以表征在O/W乳状液的破坏过程中,油珠上浮、聚集、聚并、油相体积分数变化的程度以及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12.
SF/CD5W/30通用内燃机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文羽 《润滑油》2001,16(5):27-31
采用低温性能较好的加氢基础油及少量重质矿物油HV1500,HV1150BS为基础油,经过添加剂的配和优化,研制出SF/CD5W/30通用内燃机油,研制的油品通过了发动机台架评定,质量达到GB/T11121-1995中SF汽油机油及GB/T11122-1997中CD柴油机油标准。  相似文献   

13.
14.
以W/O/W多重乳液离子的扩散作用和菲克定律为基础,结合实验动力学数据(Cr~(3+)释放率对应时间的关系),建立预测W/O/W多重乳液Cr~(3+)释放速率动力学模型。分别在20℃和60℃下,记录在10 d内三种不同内水相组成的多重乳液的Cr~(3+)释放率随时间的变化。Cr~(3+)释放的过程主要是在熵的驱动下进行的扩散/渗透现象,膜的破裂(合并)可以忽略。在60℃下,与内水相无螯合剂相比,当内水相中存在螯合剂酒石酸钾钠时,释放率由98%显著降低至70%,有效地延缓了Cr~(3+)的释放。实验的动力学数据与基于扩散和螯合作用的W/O/W多重乳液Cr~(3+)释放速率动力学模型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新型高温高密度W/O乳化钻井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断块油气田》2002,9(6):64-66
研制了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基本配方,评价了其抑制性,热稳定性,以及抗水侵污能力,抗钻屑侵污能力,抗水泥侵污能力。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很好地稳定井壁,保护油气层。  相似文献   

16.
W/O型乳状液在脉冲电压作用下的破乳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W/O型乳化液滴模型,分析了原油乳化水中离子在振荡电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说明了脉冲电压破乳脱水是电场和磁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新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高频脉冲电压对W/O乳状液的破乳机理。解释了为什么脉冲电压破乳比同参数的连续电压效率高,以及连续电压在开始施加和切除时的液滴振荡效应最大。这为今后的电脱水机理研究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对于脉冲电压破乳的实际应用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W/O乳化酸体系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多个角度对柴油-盐酸形成的W/O型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的亲油基中引入双键、长度变短、支链结构增多时,乳化酸体系的稳定性会下降;随着酸内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乳化酸粘度随之增加,乳化酸的稳定性增强;在高温条件下,密度调节剂会降低乳化酸的稳定性,与玻尔兹曼理论相悖;乳化酸的稳定性还取决于整个体系分散特性,使用脂肪醇增效剂、增加搅拌速度能减小乳液液滴的平均尺寸,增加乳化酸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乳液稳定性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HLB法对乳液配制的指导意义,含阴离子乳化剂液体系获得良好稳定性;助表面活怀剂对普通乳液稳定性的作用,为稳定乳液的研制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青海100SN拔头18.5%后作为基础油,添加LAN803A(0.4%)、分散型乙丙增粘剂(9.1%)、T901(10μg/g)、适量辅助抗氧剂、LAN3231复合剂(8.5%)配制的10W/30SF/CD级通用内燃机油,经分析测试和标准发动机台架试验,各项指标均达到美国APISF/CD级油或MIL—L—2104D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商河油田污水现行处理工艺为静止沉降除油-砂滤罐过滤,由于悬浮物颗粒较小,难以沉降,细小的颗粒与污水形成O/W型的稳定乳液体系,处理后的水质难以达到注水标准。为此探讨了商河油田的污水处理工艺,并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