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拒水拒油整理原理的分析及拒水拒油剂种类、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适于拒水拒油整理的织物,影响拒水拒油整理的因素及现有的几种拒水拒油剂也作了适当叙述。  相似文献   

2.
拒水、拒油、拒污整理剂的测试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宁宁 《染整技术》2001,23(5):37-38
采用Oleophobol C对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拒污整理,并选择PBN渗透剂、整理剂浓度为60~80g/L的工艺条件,可以提高拒水、拒油、拒污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真丝织物低温等离子体拒水拒油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2低温等离子体结合拒水拒油整理剂对真丝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可以提高织物拒水拒油的耐洗性,分析了其拒水拒油的机理,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低温等离子体整理工艺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餐桌布绿色拒水拒油效果,选用棉织物、棉/亚麻混纺织物和亚麻织物,采用浸轧加烘燥工艺对3种织物进行拒水拒油功能整理。通过测试及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等级,研究环保型含氟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拒油功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接触角、透气性、悬垂性和耐水洗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棉织物与棉/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为25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亚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24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亚麻织物最适合作为绿色拒水拒油餐桌布,整理剂质量浓度为24 g/L时亚麻织物的拒水等级为5级、拒油等级为8级,织物接触角为140.3°。  相似文献   

5.
将泡沫技术应用到涤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加工过程中,使织物具有单面拒水拒油的效果,同时不影响织物内侧的吸湿透气性能。文章首先探讨了泡沫拒水拒油整理加工过程的影响参数,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泡沫拒水拒油整理的较佳工艺参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3g/L,稳定剂(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1:1复配)2g/L,拨水拨油整理剂60 g/L,车速7m/min,发泡比11.4,焙烘条件为140℃×5min。最后分析对比了泡沫技术与传统浸轧法拒水拒油整理效果,发现经两种加工工艺整理的布样的拒水拒油性能相当,但是经由泡沫技术整理后织物的机械性能比常规工艺加工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6.
针对涤纶汽车座椅面料的拒水拒油整理,研究了有机氟整理剂FG-910的整理工艺对拒水拒油效果的影响,找出座椅面料拒水5级同时拒油7级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整理前后织物的透湿性、透气性、耐摩性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效果明显,织物整理后的透湿性、透气性和耐磨性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赋予织物拒水5级同时拒油7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拒水拒油纳米后整理工艺的关键技术和纳米溶液的配制要点.通过试验,得到了精毛纺织的拒水拒油的最佳整理工艺.通过拒水拒油整理的毛涤和全毛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耐水洗和干洗性能.同时对比了拒水拒油纳米整理前后强力、颜色和干湿色牢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HS1800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纯棉针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设计正交试验探究浸渍时间、焙烘时间、焙烘温度、轧余率、整理剂质量浓度5个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探究拒水整理的最佳工艺,并测试其整理前后的耐水洗性能和服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浸渍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整理剂质量浓度和焙烘温度,轧余率和焙烘时间对纯棉针织物的拒水效果影响较小。最佳整理工艺为:整理剂质量浓度13 g/L,浸渍时间13 min,轧余率70%,100℃条件下预烘3 min,150℃条件下焙烘1 min。拒水拒油整理后棉针织物的服用性能下降幅度不大,水接触角为142.03°,油接触角为137.48°。经35次水洗后,水接触角为132.83°,油接触角为127.94°,可满足穿着需要。  相似文献   

9.
荷叶效应与拒水拒油织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拒水拒油的基本原理,织物获得拒水拒油性能的途径以及测试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产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FG-410,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整理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焙烘温度等因素对拒水拒油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FG-410整理剂用量20g/L,FBA交联剂用量16g/L,催化剂MgCl2用量8g/L,155℃焙烘.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及耐水洗性,且整理工艺对织物强力及透气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