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r/Ba比值是沉积环境判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新田地区802钻孔中上二叠统龙潭组岩石的Sr/Ba的垂向分布特征,对钻孔岩性、层序、生物化石等标志进行对比,分析晚二叠世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结果表明新田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多变,海水进退反复,主要为海陆交互相、多旋回沉积层。晚二叠世,区内的沉积环境主要为三角洲相、潟湖、障壁岛,开阔性台地、局限性台地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巢湖地区龙潭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存在密切关系,为得出该地区聚煤规律,通过实测野外岩层剖面及室内粒度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巢湖地区龙潭组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识别出三角洲相、泻湖-潮坪相、碳酸盐台地相3种沉积相,其中三角洲相包括2种亚相、5种微相。研究表明:巢湖地区龙潭组含煤地层主要是由三角洲平原沼泽淤浅形成,三角洲平原是聚煤的最佳场所。巢湖地区龙潭组煤层与皖南其他地区相比,其特点是厚度薄、层位高、硫分高,这主要是与其沉积基底、沉积环境、形成时间的差异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依据大量的钻孔地质资料研究,禹谟普查区的龙潭组划分为潮坪-泻湖及三角洲沉积环境。下部划分为潮坪-泻湖沉积相环境,主要组成为潮坪相、泻湖相、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在该沉积环境中煤层连续性较差,且受海水的影响煤层硫分较高;上部划分为三角洲沉积相环境,主要组成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相,在该沉积环境中的煤层稳定性好、分叉少,且海水影响较少而硫分指标偏底。在勘查区内,沉积环境较理想的是分流河道、支流间湾和废弃河道、潮坪沉积相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收集钻孔、测井和地质剖面资料以及前人地层、古生物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煤组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了下煤组分布特征、岩相古地理,及其与奥陶系顶面的空间距离关系。根据太原组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及钻孔资料,在下煤组下部地层识别出5种沉积体系。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以下煤组下部地层(时间范围为巴什基尔期—格舍尔期)为作图单元,厘定恢复了下煤组聚煤期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华北北部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承德—兴隆一带发育冲积扇沉积;向南过渡为障壁砂坝—潟湖—潮坪沉积;宁夏以西、辽东半岛、华北中东部以及豫东、皖南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以38°N为界,华北地区南北下煤组最有利聚煤环境具有显著差异,该纬度以北厚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其次为潟湖—潮坪过渡地带,该纬度以南煤层主要形成于潟湖—潮坪,厚度相对北部较小。对比不同沉积环境以及厚煤层形成机理,总结提出下煤组沉积环境聚煤作用强弱依次为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潮坪、潟湖和碳酸盐台地,煤层厚度逐渐变薄,煤层层数增加。对下煤组与奥陶系顶面的空间距离研究表明,下煤组可采区煤层底板距奥陶系顶面的距离一般为10~80 m,南缘下煤组可采区一般在30 m...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黔西煤矿区箐口煤矿含煤地层为晚二叠世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滨海沼泽含煤碎屑岩沉积,为河流作用、潮汐作用双重控制下的过渡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区内的8、9、12、15等可采、局部可采煤层具有各自的沉积微相。煤层对比主要采用标志层对比、物性特征对比、层间距、岩性组合特征对比、煤层特征对比、煤质特征对比等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能准确区分箐口煤矿区的8、9、12、15等可采、局部可采煤层,并为箐口煤矿及其深部、邻近矿区勘查、矿山生产中的煤层提供可靠的对比依据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根据红砖煤矿主采煤层煤样煤岩灰分成分数据,探讨了煤岩、硫分和灰分与成煤沉积环境的关系。红砖煤矿龙潭组煤属于高热演化程度、中高灰分、中高硫分的3号无烟煤。根据区内主要煤层的煤岩、硫分、灰分等煤质特征,并结合区域内沉积环境的地质背景,认为1、4、15煤层形成于受海水影响程度较大、古气候环境潮湿的泻湖相泥炭沼泽环境,而6、9煤层则形成于受海水影响程度较小、古气候环境潮湿的潮坪相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齐 《中州煤炭》2023,(10):111-115+122
新安煤田位于河南省西部,处于太行构造区、嵩箕构造区和崤熊构造区交界部位,煤田主体位于太行构造区内。为了解新安煤田深部煤中硫分布特征及成煤环境,对研究区二1、二2煤层硫分含量的进行了分析和归纳,阐述了二1、二2煤层硫含量特征以及硫分平面分布特征。根据煤中各形态硫所占比例以及成因,探讨了煤层中硫分布特征及成煤环境。结果表明,二1煤层贫煤以中—中高硫煤为主,无烟煤原煤以低—中高硫煤为主;二2煤层贫煤以低—中硫煤为主,无烟煤以低—中高硫煤为主。二1、二2煤层煤中硫以硫化铁硫为主,占全硫的60%~90%。山西组成煤环境为浅水河流和海水潮汐共同控制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的形成受淡水和海水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中硫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沉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研究结果,采用保有储量加权平均法,分析了我国煤中全硫和形态硫的地质分布和行政区分布规律,讨论了影响煤中硫含量分布的地质原因。结果显示:我国煤中硫含量变化范围大,以特低硫煤和低硫煤为主,全硫含量的保有储量加权平均值为1.14%;晚二叠世、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煤中全硫含量较高,早—中侏罗世煤最低;华南赋煤区煤中硫分含量最高,西北赋煤区煤中硫分最低,以浙、赣、渝、桂为界,煤中硫分有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高有机硫煤主要分布于华南晚二叠世及华北晚石炭世煤层;煤中硫含量高低显著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受海水影响的煤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煤层硫分较高,陆相沉积的煤层硫分较低。  相似文献   

9.
贵州织金地区的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主要可采煤层6层.该地区煤层多为无机硫(主要硫化铁),形成于泻湖、海湾环境的潮坪相沉积环境.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织金地区煤中无机硫赋存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无机硫主要为草莓状黄铁矿,揭示了煤中草莓状黄铁矿的显微赋存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煤中草莓状黄铁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以准格尔煤田西南部黄玉川煤矿6上煤层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样品的煤岩显微组分、煤质参数、硫分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确定了6上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结合煤层厚度变化及煤地球化学参数分析了原始泥炭沼泽沉积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玉川煤矿6上煤层为深成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低变质程度烟煤,低水、低灰、低硫、高挥发分,形态硫主要以有机硫为主,不易脱除。有机显微组分组主要为镜质组和惰质组,煤中无机显微组分主要为结晶度较高的粘土矿物高岭石类。含煤沉积体系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原始泥炭沼泽覆水条件良好,为还原性中~高位泥炭沼泽,成煤时部分分层曾受海水影响。  相似文献   

11.
《煤》2016,(5)
付家山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煤系地层及煤层沉积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大。延安组沉积早期以河流相为主,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煤8层,沉积中期随着湖侵,覆水加深,过渡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了厚度较薄、但分布面积较广的煤6层,之后沉积了厚度分布范围较小的煤5层,到延安组沉积晚期,以湖泊相为主,仅沉积了不可采的煤2层。受基地同沉积褶皱控制,在低洼区煤系地层及各煤层沉积厚度均较大,煤层夹矸层数较多,而在相对高的区域,煤系地层及煤层均变薄或尖灭。文章主要探讨延安组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对该勘查区煤炭的研究和后续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钻孔岩芯及煤质测试结果,应用沉积学、岩石学、煤田地质学等理论对研究区沉积背景、含煤地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含煤地层龙潭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和研究,揭示了沉积环境、沉积相特征及空间展布。研究区龙潭组沉积相类型有潟湖-潮坪、三角洲及障壁岛-潟湖-潮坪相。最后,依据研究区的古气候、古构造及沉积环境对聚煤作用的控制因素等方面,总结了聚煤规律,为研究区煤炭资源勘探与开发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贵州仁怀吴家寨地区煤炭的找矿突破,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通过对该区的剖面、岩芯、测井等地质编录资料综合分析,厘定了该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的层序地层,并剖析了聚煤作用。本次研究共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和下切谷砂岩体等主要层序界面,划分出了3个三级层序和海侵、低位、高位体系域。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和层序格架控制了吴家寨地区煤层的发育;层序2含煤性最好,为三角洲沉积环境,可形成厚煤、优质煤(C8煤层);层序1含煤性较差;研究区中南部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分流间湾的环境则为成煤中心;此外,从海平面变化来看,研究区煤层主要发育于海侵体系域(C5、C8、C12煤层),其次为高位体系域(C11、C7、C6煤层)。  相似文献   

14.
吴基文 《煤》1998,7(2):45-47
通过对皖南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层硫含量的统计分析,并与已有的沉积环境资料进行对比,得出:同一地区不同煤层硫含量不同,自下而上逐渐增加;不同地区同一煤层硫含量亦不相同,自西向东逐渐增高。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与煤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有关,更确切地说是泥炭形成时受海水影响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5.
川南煤田晚二叠世含煤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加有效地对煤炭及其相关的油气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对川南煤田进行了含煤系统分析.通过对该煤田地质特征和煤层成因史分析,确定了二叠世煤层的沉积环境、含煤地层格架及含煤性、煤层硫含量和煤阶.结果表明,川南煤田可划分出4个含煤系统:含煤系统A,包括龙潭组C25-C21煤层,主要分布于古叙矿区;含煤系统B,包括龙潭组C20-C11煤层,主要分布于古叙矿区;含煤系统C,包括长兴组C10-C5煤层,主要分布于南广、芙蓉和筠连矿区;含煤系统D,包括长兴组C4-C1煤层,主要分布南广、芙蓉和筠连矿区.其中,古叙矿区含煤系统B和南广、芙蓉、筠连矿区含煤系统C的煤及煤层气丰度高,应作为未来煤及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优选区.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利用煤炭资源,本文研究了理化煤矿的煤质特征及煤层可选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M4、M6煤层为富-高硫煤,M12、M16煤层为特低-低硫煤,且M4、M.煤层中的硫主要为黄铁矿硫,而M12、M16煤层中的黄铁矿硫所占全硫比例有明显下降,而有机硫所占比例则有显著增大.根据硫分、灰成分参数分析,理化煤矿M12煤层为受海水影响极小的泥炭沼泽,M4煤层为受海水影响较大的泥炭沼泽,M6和M16煤层为受海水影响较小的泥炭沼泽.简易浮沉试验结果表明,理化煤矿各可采煤层均属极难选煤,其原因主要是其矿物组分一般以细小的黏土矿物为主,黄铁矿次之,且黄铁矿多呈细粒状、细粒浸染状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贵州西部织纳煤田以发育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而成为研究高硫煤与成煤环境之间关系,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心煤样的化验结果,对贵州织纳煤田织金矿区红梅煤矿煤中硫分在平面、垂向上分布特征及硫分组成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可采煤层全硫较高、变化较大;硫分垂向上总体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平面上主要呈现由南东向北西方向减小的趋势;形成于海进环境的7煤、21煤、23煤、27煤中高硫煤达80%以上,均分布在矿区南东部(靠海一侧),而形成于海退环境的17煤的硫分较低;黄铁矿硫(S_(p,d))含量的增加是导致该区煤中硫分变高的主要原因,硫分高低与泥炭沼泽受海水影响的程度有直接关系,综合分析确定6煤、7煤、21煤、23煤、27煤形成于浅水潟湖体系,受海水的影响程度较大;而16煤、17煤形成于潮控三角洲体系,受海水的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大方地区龙潭组地层的野外特征并结合沉积学的理论知识,对龙潭组含煤地层特征、沉积环境、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2个龙潭煤系的标志层和3个含煤组,龙潭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沼泽相和海岸相,沼泽相为龙潭组主要的成煤环境。凹陷的古地理环境、频繁的海退海进、古气候和丰富的植被是控制该区龙潭组含煤地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受构造和海退海进影响,含煤地层沿NNE向及NE向展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贵州省桐梓县大竹坝井田地质概况、构造特征和煤层赋存情况,分析了井田内含煤地层及可采煤层特征,阐述了煤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可采煤层3层,其中C3为主采煤层,C2、C4零星局部可采。井田内C3煤层厚度变化规律不明显,煤类单一,煤层结构较简单,属于较稳定类型煤层;估计探明煤炭资源量8339万t,为一中型井田;根据煤质化验结果,确定C3煤层煤岩的工业类型为中灰、中高硫、低磷、高热值贫瘦煤。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都格井田含煤地层研究,探讨了井田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井田龙潭组为三角洲与泻湖—潮坪沉积复合体系,其中三角洲发育时期是本区主要的聚煤期,其沉积环境稳定,含煤性较好.煤层层数较多.厚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