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阳离子乳化剂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阳离子乳化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共聚物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种类、聚合条件及加料方式对共聚合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乳化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用量为2.0%时,BA─St共聚物的[η]和乳液粘度出现拐点现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活性单体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胶乳,并进行了扩大试验。讨论了乳化剂用量和类型对胶乳稳定性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取决于非离子乳化剂的用量和类型,负离子乳化剂的用量和类型影响胶乳的粒径。用补加引发剂的方法可以提高单体的转化率。生产的胶乳可以用于制备内外墙乳胶漆。  相似文献   

3.
以过硫酸铵(APS)/无水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淀粉与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的接枝共聚物,探讨了引发剂用量、淀粉与单体配比、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对反应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6.0%,m(淀粉)∶m(单体)=1∶4,单体的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均参与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α,α′-二氯对二甲苯为双功能引发剂,在CuCl/2,2′-联吡啶配位化合物催化下,采用二段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用GPC测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5.
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矫正批时法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在O/W和W\O型的化妆品中,由于需将油相和水相合为一体需添加乳化剂.早先使用的为阴离子型的乳化剂,如十二醇硫酸盐,硬脂酸盐等.然而十二醇硫酸钠在1969年被证明对从豚鼠分离的角质层有显著的水结合的逆效应.在1972年又显示出十二醇硫酸钠会降低角质层的保水能力.1977年对阴离子乳化剂的研究更扩大了一步,指出阴离子乳化剂对角质层有溶胀效应.八十  相似文献   

7.
以壬基酚、1,6-二溴己烷、氯磺酸为主要原料合成的阴离子Gemini磺酸盐表面活性剂9 B-6-9 B为乳化剂,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合成了乳胶粒径小于100 nm且分布均匀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纳米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单体含量对乳液的影响,探讨了乳胶粒子成核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减小,转化率与凝胶率增大;随着乳化剂或引发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和凝胶率减小,转化率增大;随着软单体比例的增加,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与转化率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凝胶率减小;单体用量增大,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与凝胶率增大,转化率降低;乳胶粒子的粒径呈单峰分布,可能是按胶束成核机理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聚硅氧烷接枝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垂华  曾任森 《化学世界》1994,35(6):308-310
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二特丁基过氧化醚的存在下,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醋接枝聚合,使得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机械性能显著提高。固化后的接枝聚合物的拉伸强度达到5.0±0.5MPa;撕裂强度达9800±2000N/m,伸长率达300±20%。  相似文献   

9.
10.
聚硅氧烷改性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共混和共聚两种改性方法制备了不同聚硅氧烷含量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共聚乳液,测定了改性St-BA乳液膜的表面性能,吸水率及力学性能,并用SEM对膜断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共混改性相比,共聚改性St-BA乳液膜具有互穿网络结构,从而明显抑了聚硅氧烷向膜表面的迁移以及两相间的相分离过程,提高了改性St-BA乳液膜的耐水性及耐污染性,共聚改性St-BA乳液膜中聚硅氧烷含量在  相似文献   

11.
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和丙烯腈悬浮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和丙烯腈三种单体在羟基磷酸钙-SMA钠盐复合分散体系中进行悬浮共聚合反应,制取三元共聚物.介绍了羟基磷酸钙-SMA钠盐复合分散剂的分散与稳定作用,并就各组分及聚合条件对所得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同时分别用DSC法和PGC法测定产物的玻璃化温度和组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的一系列含有不同联接基团的季铵盐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制备了阳离子型纳米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对乳液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乳胶粒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3种中间联接基团不同的Gemini表面活性剂(12-3-12、12-4-12、12-6-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比相应的单链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低2个数量级,而这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值相近;以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制备St-BA乳液具有很好的聚合稳定性,单体转化率高,乳液的总固物质量分数接近30%,乳胶粒子为球形,其粒径为50~66 nm,分布较窄;随着乳化剂12-3-12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变化不大,分布较窄,凝胶量逐渐减小;当乳化剂用量为1.2 g时,乳液固含量和单体转化率最小,当乳化剂用量超过1.8 g时,乳液固含量和单体转化率变化不大;随着乳化剂12-4-12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变化也不大,乳化剂对其他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乳化剂12-3-12相同;随着乳化剂12-6-12用量的增加,乳液的凝胶量减小,固含量与单体转化率增加;含Gemini乳化剂的乳胶粒子是通过胶束成核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包括烷基胺类、酰胺类、季铵盐类、木质胺类、环氧乙烷二胺类等的合成方法,对其应用及典型合成工艺做了介绍,指出应大力开展新型“慢裂快凝”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月欣  张彤  张倩 《化学世界》2011,52(6):376-380
介绍了国内外道路维修养护领域用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主要品种,包括烷基多胺类、季铵盐类、酰胺基胺类、咪唑啉类、木质胺类等,着重介绍了各类典型的合成方法、产品特点,应用范围,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乳胶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醇及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对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主单体,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次要单体实施乳液共聚反应,研究了单体用量及单体配比与乳胶剪切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反应体系中,单体总用量对乳胶的剪切强度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单体总用量的增加,剪切强度呈现出选缓慢增加而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单体对乳胶性能影响以丙烯酸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微乳液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微乳液聚合,研究了聚合动力学,引发剂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乳液共聚,加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聚丁二烯生胶(PB)作为交联剂,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单体配比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聚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70.67kJ/mol,聚合初始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0.43次方、乳化剂浓度的0.56次方和单体BA的0.49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朝霞  傅和青  黄洪  陈焕钦 《粘接》2006,27(4):32-34,54
介绍了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种类、生产方法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
姚秀杰  王凯  韩凌 《广东化工》2016,(20):136-138
文章介绍了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烷基胺类、季铵盐类、酰胺基胺类、木质胺类、咪唑啉类乳化剂的典型结构、产品特点,应用范围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