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名蓄滞洪区也叫漳河泛区(简称泛区),是在漳、卫河汇流处的三角地带设立的面积349km的滞洪区。漳、卫河是海河流域南运河系主要河流。自1978年开始,按50年一通行洪标准对卫河进行了治理,1980年完成主体工程;由于漳河下游未经治理,淤积严重,行洪标准低,当昌城水库下泄流量大于1500m3/s时,由行洪区向泛区分洪。1954年在大名县升斗销建临时分洪口。从此,正式运用泛区。大名泛区的运用,实际上主要是配合易城水库泄洪时,为保障其下游京、津及黑龙港地区安全而设五的库、河道、泛区联合运用的青滞洪区。大名泛区于1952‘1953、1954…  相似文献   

2.
卫河淇门水文站是卫河干流上的主要控制站,监测着卫河的洪峰、洪量、及洪水传播过程,关系着长虹渠、白寺坡滞洪区的防洪调度。淇门历史洪水延长至1991年,现将其延长到了2012年,通过洪水资料,对卫河淇门站的不同保证率洪水进行了复核,对卫河下游洪水调度、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赵彦增 《人民黄河》2007,29(9):25-27
以决口流量过程模拟为目标,提出了决口口门变化过程的模拟方法,对决口流量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以1963年卫河大水为例,对卫河长虹渠滞洪区淇门、东高宋、郭渡、申店4个进水口门决口流量过程和曹湾、长虹渠退水闸出流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模拟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卫河流经我省焦作、武陟、修武、新乡等14个县(市),我省流域面积1.2万km~2.为豫北地区主要的防洪排涝河道.沿河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豫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基地.卫河支强干弱,每到汛期诸支流常为同一场暴雨形成,造成洪水在干流集中.占卫河流域面积60%以上的山区支流洪峰往往很大,而淇门至老观嘴卫河的防洪保证流量仅750m~3/s.每当来水超过河道的下泄能力时,合理适时地运用卫河行滞洪区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种种原  相似文献   

5.
大名蓄滞洪区也叫漳河泛区(简称泛区),是在漳、卫河汇流处的三角地带设立的面积349km^2的滞洪区。漳、卫河是海河流域南运河系主要河流。自1978年开始,按50年一遇行洪标准对卫河进行了治理.1980年完成主体工程;由于漳河下游未经治理.淤积严重。行洪标准低.当岳城水库下泄流量大于1500m^3/s时.由行洪区向泛区分洪。1954年在大名县升斗铺建临时分洪口。  相似文献   

6.
基于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超标准大洪水在漳卫河和黄河之间传播过程和特性。研究发现行洪能力较小的卫河河段起分流、限流作用;卫河超标大洪水溢出卫河后分两路传播,一路在马颊河以北经漳卫河流域流入渤海,另一路经黄河下游防洪体系的北金堤滞洪区进入徒骇河马颊河等最后流入渤海。模拟研究表明,当位于河南省武陟县境内黄河下游左岸秦厂附近堤防在遭遇近千年一遇大洪水发生溃口后,溃口洪水经人民胜利渠流到漳卫河流域后传播路线与卫河超标大洪水的传播路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赵一晗  陈长奇  宋轩 《人民长江》2017,48(21):15-17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的运用方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在现有研究中,只是将其当成单一的一次性全部滞洪来理解,一旦形成滞洪,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随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工程的规划实施,淮河下游泄洪能力进一步扩大,为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的运用方式调整创造了条件。根据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的地形、人口分布特点,提出了分区滞洪的方案,并分别测算了现状和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成后两种工况下的运用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未来滞洪区的面积调整及滞洪区安全工程建设的建议,拟为优化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调度运用方式以及国家172项重大工程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蓄滞洪区运用是防洪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滞洪区补偿涉及滞洪区能否正常运用和区内群众的稳定。本文简要介绍了2004年澧河上游的泥河洼滞洪区和小洪河上游的老王坡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的实践,浅谈了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共产主义渠西蓄滞洪区为河南省海河流域八大蓄滞洪区之一,运用机率较高。根据《卫河河道与坡洼治理规划》要求,刘庄闸拆除并改桥,刘庄至盐土庄段共渠左堤维持原状,河道按20年一遇排涝流量250m3/s挖深。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洪淹没损失也将越来越大,在今后的规划中应当把减少淹没损失作为目标。为此,建议对共渠进行扩挖,左堤按行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加固,并在盐土庄闸前设共渠西滞洪区退水闸。  相似文献   

10.
贾口洼蓄滞洪区是国家重点蓄滞洪区之一,历史上曾多次运用,在防洪减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建立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模拟蓄滞洪区分区后的洪水演进过程,并分析分区运用前后洪水淹没范围情况。结果充分说明分区后的滞洪区可以减小洪水淹没范围,增加生命财产转移的时间,使滞洪区的运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北金堤滞洪区是处理黄河下游超标准洪水的重要防洪措施,是在总结历代治河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酝酿和专家充分论证而决定设立的,北金堤滞洪区在黄河防洪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结合北金堤滞洪区设施现状及运用原则,分析了北金堤滞洪区一旦运用对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补偿、、扶持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平湖滞洪区是分滞黄河洪水,保证艾山以下窄河段防洪安全的重要工程,大清河戴村坝以下河道为东平湖回水段,与滞洪区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东平湖滞洪区及大清河戴村坝以下的工程及安全建设达到不设计标准,因而不能保证滞洪区按设计条件安全运用。在分析东平湖滞洪区及大清河戴坝村以下各种工程及安全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围坝和二级湖堤的加高加固,涵闸加固及大清河戴村坝以下各项工程的加固措施,并安排滞洪区的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13.
北金堤滞洪区是黄河流域的保留滞洪区,是防御黄河下游超标准洪水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小浪底水库建成投入运行后,北金堤滞洪区的分洪运用概率降低为近千年一遇,万年一遇洪水分洪量为建库前的30%左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滞洪区分洪运用与区内建设发展矛盾不断增大。从黄河防洪减淤的长远考虑,北金堤滞洪区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防洪减灾措施。滞洪区建设发展需保障滞洪区防洪功能,保障蓄滞洪容积,非防洪工程建设不得损害滞洪区功能,并采取必要的防洪自保措施、规划好撤退线路,最大限度保证滞洪区内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4.
黄墩湖滞洪区预警系统是滞洪区调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非工程措施。提出了基于Web GIS技术的黄墩湖滞洪区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借助Web Service技术,实现水雨情信息、预案管理、运用演示、视频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和政策文件管理等功能,通过对黄墩湖滞洪区预警功能运用,实现了滞洪区科学调度和信息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江苏省黄墩湖滞洪区在沂沭泗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利用DHI开发的MIKE 21软件建立骆马湖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研究黄墩湖滞洪区启用标准以及调度运用方案。通过骆马湖入湖洪水过程分析,掌握了骆马湖入湖洪水特征和洪峰间隔。运用模型模拟了不同设计标准下骆马湖水位变化过程,分析了黄墩湖滞洪区启用标准,阐述了不同阶段入湖洪峰对骆马湖水位的影响程度,明确了黄墩湖滞洪区调度运用控制水位和各阶段的预警时间,落实了调度运用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研究成果可为骆马湖防汛形势预判和黄墩湖滞洪区滞洪调度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卫河干流污染特性及水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1年为现状年,运用《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 395—2007)对河南省卫河干流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并揭示其污染特性,采用"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河南省卫河干流典型(代表)水质站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指数WQTIUP为0.0、WQTIDN为87.5,反映出经过环境整治,区域内水质整体状况显著好转。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东平湖水库综合运用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平湖滞洪区担负着分滞黄河洪水、接纳汶河洪水、确保艾山以下黄河防洪安全的重要任务,同时老湖区还将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黄河下游分滞洪区运用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对新时期东平湖滞洪区与北金堤滞洪区运用几率、黄河与汶河洪水遭遇情况下东平湖运用方案、东线南水北调调蓄与东平湖运用的关系、东平湖分洪运用对上下游河段河势及河道工程安全的影响、东平湖北排不畅与分洪闸工程安全运用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位于山东省海河流域的恩县洼滞洪区是漳卫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其下游广大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科学地运用该滞洪区,提出分区综合运用和一区多用的设想,以期望对海河流域各滞洪区将来的综合运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聊城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黄河、金堤河、卫河、卫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环绕,徒骇河、马颊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汛期来水量达数百亿立方米。如遇黄河、卫运河大汛,北金堤和大名滞洪区滞洪,将在百余公里的省际边界上形成两个临背差大、堤防薄弱的大型水库,防洪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水利事业正处于加快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治水思路对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建设卫河标准化堤防是保证卫河防洪安全的工程保障体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和建设水生态文明新理念在治河工程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卫河堤防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卫河堤防工程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并对卫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内容、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