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地质、地貌学研究,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是遥感图像解译的预处理。经过比较分析,Google earth软件能够显示地物的精确经纬度坐标,通过Erdas软件,利用Google earth的这一优势,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能够提高几何校正的精度,为遥感图像解译工作提供图像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
对黄河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的建设目标、系统架构、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分析。该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原始遥感影像库、校正遥感影像库、数字正射影像库、地理信息库、控制点库、应用成果数据库和元数据库等7个子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影像数据库引擎设计和影像地图服务器设计、影像数据库引擎设计包括遥感影像元数据模型构建、遥感影像元数据XML描述和影像数据库引擎设计等。  相似文献   

3.
在某地区工程地质遥感勘察中,以Quickbird及World View卫星影像为信息源,运用图像增强、几何校正、数据融合等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结合已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及相关实测资料,对工程区的滑坡灾害进行全面解译分析,查明了区域内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勘察和解译结果为库岸防护工程提供了理论、方法和信息数据等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河道水土流失变化情况,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提出基于ArcGIS的河道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法。采集河道遥感影像导入ArcGIS平台,通过几何校正、影像镶嵌、大气校正、云层处理、波段融合,预处理遥感数据,计算植被指数、坡度因子、水体指数、建筑指数、差值和比值植被指数、裸土指数、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作为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叠加影响因子归一化值,计算流域水土流失强度,监测各个强度等级的土地面积变化。并以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河道为例,采集2016、2018、2020和2021年遥感数据,借助ArcGIS平台输出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图。结果表明,河道水土流失微度面积增加,总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河道治理工程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5.
对松辽平原的ASTER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预处理,并利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 water index)做掩模提取测区内水体,再将实测的水体悬浮物浓度和各波段反射率作相关性回归分析,探求水体中悬浮物的特征波段。实验表明,当水体中悬浮物含量增加时,ASTER遥感影像的1~4波段水体反射率明显增加,且第3波段水体的反射率与实测水体悬浮物浓度关系最密切。最后确定了利用ASTER影像第3波段与水体悬浮物浓度进行线形拟合的方法反演水体悬浮物浓度。实践证明,利用回归分析所建立的线性反演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演测区内水体悬浮物浓度。  相似文献   

6.
资源一号02C(ZY-1 02C)、高分(GF)系列等国产高分辨遥感卫星的陆续发射极大地丰富了高分遥感应用的数据源,已广泛地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中。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江西省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为掌握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其库区土地利用/覆盖产生的影响,利用2013年的资源一号02C(ZY-1 02C)卫星和2015年的高分一号(GF-1)卫星两种影像对库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对两幅高分影像进行正射校正、配准、几何精纠正等预处理,在分析卫星传感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线性回归波段拟合方法进行多光谱与全色影像融合。最后,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两期影像进行了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和地类变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可实现对库区高分影像土地利用信息的精确提取,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9%,Kappa系数为0.836,完全满足遥感应用的精度要求。2013—2015年间峡江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有:(1)水体和建设用地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25.64 km~2和13.29 km~2,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较多,分别减少19.42 km~2、14.51 km~2;(2)地类变化的主导方向是耕地、其他用地向水体转变及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这主要源于工程蓄水、移民安置及城市扩展等。  相似文献   

7.
资源一号 02C( ZY-1 02C) 、高分( GF) 系列等国产高分辨遥感卫星的陆续发射极大地丰富了高分遥感应用的数据源,已广泛地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中。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江西省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为掌握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其库区土地利用/覆盖产生的影响,利用2013 年的资源一号 02C( ZY-1 02C) 卫星和 2015 年的高分一号( GF-1) 卫星两种影像对库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对两幅高分影像进行正射校正、配准、几何精纠正等预处理,在分析卫星传感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线性回归波段拟合方法进行多光谱与全色影像融合。最后,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两期影像进行了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和地类变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可实现对库区高分影像土地利用信息的精确提取,总体分类精度达到 87. 9%,Kappa 系数为 0. 836,完全满足遥感应用的精度要求。2013—2015 年间峡江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有: ( 1) 水体和建设用地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 25. 64 km2和 13. 29 km2,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较多,分别减少 19. 42 km2、14. 51 km2; ( 2) 地类变化的主导方向是耕地、其他用地向水体转变及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这主要源于工程蓄水、移民安置及城市扩展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区域地类复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光谱和几何特征的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在获取光谱和几何差异影像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分类的方法,进行变化类和非变化类区分,建立各类的隶属度图像。采取基于模糊集理论的融合算法,对各种检测方法获取的隶属度图像进行有效融合,以减小部分区域的模糊度,提高变化类和非变化类的检测精度。采用城区多时相高分辨率影像为实验数据,进行各种变化检测方法的对比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光谱和几何特征的方法所获取的检测结果与光谱、几何差异影像法相比,具有检测精度高、漏检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数字清江"系统构建的基础是基于SPOT卫星数据处理所得到的三维地形平台.针对"数字清江"基础数据所用到的SPOT卫星遥感影像,简要介绍了SPOT卫星影像的有关知识,并根据 "数字清江"系统中DEM(数字高程模型)具体生成过程及其实际应用,比较以前直接应用原始影像及原始参数模型生成DEM的传统做法,提出利用几何校正后的卫星模型参数生成DEM方法,实际应用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清江流域DEM的精度有作用,并能够提高整个三维平台的精度,从而提高了整个"数字清江"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算法。这种算法基于影像自身的波段间信息和关系,通过选取影像中植被混合比差距较大的像元,使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400~900 nm)的光谱信息,反演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详细介绍了这种反演方法原理和操作流程,并分别使用模拟数据和真实遥感影像的反演对本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模拟数据的反演,这种方法反演结果与真实值的拟合系数(R2)达到0.981 8,均方根误差(RMSE)达到0.055;同时使用该算法反演和校正中巴资源卫星(CBERS)CCD影像。分析校正前后的影像,校正结果明显增强了影像对比度,同时还反映出影像能见度的情况分布,经过大气校正后,可以使得地物更加接近真实地表反射率,有利于影像的定量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多时相遥感影像几何配准模型为理论基础,研究相对配准误差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精度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配准误差和影像波段、地类复杂度之间的关系;其次,研究了相同配准误差条件下,每个不同波段的敏感程度以及不同地类复杂度区域的差异性.实验选取地类复杂度不同的QuickBird真彩色影像区域为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配准误差对...  相似文献   

12.
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督管理的关键是解译标志库的建立,在解译标志库的建立过程中,常出现同一类型项目遥感影像特征不同或不同类型项目遥感影像特征相同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江西省为例,提出了基于前期几何特征分析、色彩分析、所处位置分析、周边地类构成分析,建立结果归类库,并根据不同生产建设项目类型的各项显著差异进行再分类的分层分类特征提取,以此推断出所解译目标地物的生产建设项目类型。该方法的研究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的建立提供关键约束及判别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的北京城区水体悬浮物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昉  王巍  史明  刘林  李丽 《水资源保护》2013,29(4):82-86
利用2011年6月8日同步获取的地面实测数据与TM遥感影像,以北京城区重点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定量反演夏季城市湖泊悬浮物浓度的可行性与方法。在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选择最佳反演波段,并利用经验方法建立基于TM多光谱影像的定量反演模型;通过2008—2009年4景TM影像及人工准同步测量的地面数据,对模型的精度及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在春季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相对误差为25.06%,接近太湖等大江大湖先进反演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遥感系统应用领域较为广阔,为了解决无人机影像拼接过程中存在幅宽小、数量多、重叠度不规则等问题,研究提出一种以实际应用需要为导向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快速处理方法。在SURF(Speed Up Robust Feature)算法的基础上,先采用PROSAC(Progressive Sample Consensus)算法去除大量匹配点对提高遥感影像配准的精度,然后采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并行运算提高改进SURF算法的计算速度,最后再使用PROSAC几何验证实现研究区影像精准拼接。结果表明:改进SURFGPU算法的准确率比SURF算法提高了7%,像元精度达到0.4个像元;改进的SURFGPU算法用于无人机遥感影像配准的运行时间比SURF算法约少16倍,计算时间达到毫秒级。改进SURF算法具有更好的匹配精度和更快的运行速度,能满足无人机遥感影像配准速度和精度的要求,尤其适用于应急救援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以白龙江流域200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二级分类数据为数据源,辅助以2007年实地调查GPS地面点和其他数据资料,利用ERDAS软件对白龙江干流沙川坝~苗家坝河段的遥感影像图和土地利用图进行解译校正,在ArcGIS9.2系统软件的支持下,计算并分析了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得到白龙江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论为:规划的实施将提高景观破碎度,使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均匀化。  相似文献   

16.
遥感影像的数量和数据量正在呈几何级数增长,传统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已经无法应对这一海量问题。利用新兴的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超强计算、存储及吞吐能力处理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是一种新的思路。在基于云计算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的研究框架下,介绍一种MapReduce遥感影像特征提取方法,实现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海量底层视觉特征的提取。通过在16个节点的Hadoop集群上进行数据量扩展和处理能力扩展实验,证明了基于MapReduce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底层视觉特征的高效检测与描述方法的高效率及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遥感影像的数量和数据量正在呈几何级数增长,传统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已经无法应对这一海量问题。利用新兴的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超强计算、存储及吞吐能力处理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是一种新的思路。在基于云计算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的研究框架下,介绍一种MapReduce遥感影像特征提取方法,实现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海量底层视觉特征的提取。通过在16个节点的Hadoop集群上进行数据量扩展和处理能力扩展实验,证明了基于MapReduce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底层视觉特征的高效检测与描述方法的高效率及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种适用于云计算可扩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存储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已无法有效应对当前遥感影像的3个“海量”问题,即日产量海量、单幅像素海量和可观测地物的类别及数据海量,使得多源海量遥感数据的利用率极其低下。为解决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存储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云计算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存储组织结构,并对基于MapReduce框架的构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在Hadoop集群上对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集进行的小影像集大文件构建方法实验与传统同类方式读取效率的对比,证明了本存储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扩展性,该小影像集大文件构建方法具有高效和高扩展的数据读写和处理能力,适合于作为处理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水系的有效提取,对于实现快速、高效、范围广的整体水系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山西浑源县的遥感影像,选择最合适的分割尺度和最佳的光谱因子与形状因子(紧致度和光滑性)利用易康软件进行了多尺度分割和面向对象的分类,选取对象的光谱属性信息中的Brightness和对象的几何特征中的length/width两个特征,分别采用最邻近分类法和隶属度函数法进行分类,将遥感影像分为水系和其他地类两种情形。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果要比单纯依靠光谱信息的基于像素的分类方法的结果好,形成的分类结果图更符合人的思维方式。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图对比结果和本次分类结果得出的最佳分类结果概率,均表明了最邻近分类法在水系分类中更能准确的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20.
介绍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不同融合方法,同时从遥感影像光谱特征的分析入手找到颜色偏差的原因,然后分别利用传统的和改进的方法进行了融合试验,从而找到对新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融合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