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Planning》2013,(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小微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不容乐观。因此,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6)
影子银行代替传统商业银行行使信用创造功能,为满足社会创造货币资金融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式影子银行与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在银行业务与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式影子银行帮助了大量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效力,容易造成金融风险累积。我国应建立健全影子银行监管机制,促进中国式影子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7)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备受瞩目。随着金融创新在我国迅速发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壮大。分析信托类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完善立法,建立统一的监管口径;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影子银行的内部控制;规范民间金融的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1)
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补充了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的金融市场需求,同时也给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带来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对我国传统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最终对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4)
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但同时,影子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套取银行资金,加剧信贷竞争,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国家、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自身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金融业主要的参与者,牵连着全球经济。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影子银行也迅速发展,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中国影子银行过去数年间急速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输送但背后也暴露出明显的金融问题。本文将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中国影子银行风险以及监管策略,促进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0)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产业改革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为传统融资渠道进行了有益补充,有效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基于介绍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影响与不足,并提出强化对影子银行监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及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有着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基本功能,在本质上与商业银行发挥着类似的作用,难于受到监管,因为其缺乏资本充足率保证的硬性规定,具有较高的风险隐患。在对影子银行的由来和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凭借资产证券化影子银行可以将信用风险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由于逐利性的驱动,影子银行可能导致信用泛滥;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放大了金融风险。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一直游离于央行的监管之外,成为不受政策监管的灰色地带。它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央行宏观调控效果一再削弱。因此,结合国外对影子体系的分析,我国应培育影子银行健康成长的环境,引导其发展方向,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4)
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子银行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重点研究了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和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9)
自2006年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这是否促进了政策利率的传导有待研究和探讨。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运用2006—2016年月度数据检验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政策利率传导的时变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个样本期的变化趋势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作为政策利率的货币市场利率向贷、存款零售利率和债券收益率的传导效果显著增强。2010年到2013年,理财产品收益率、贷款利率、公司债收益率对政策利率变动的短期(滞后一期)响应经历了持续上升过程,传导效果增强区间与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阶段较为一致;2013年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取消后,贷款利率的当期反应由零转变为负向,滞后期反应持续为正,理财产品收益率反应持续为正向,但反应峰值由当期变为滞后一期;2015年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取消后这一模式继续保持,正负向反应峰值都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