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3)
美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美国高校招生的多元化模式。标准化考试成绩只占美国大学录取要求25%的比重,其他75%的要求涉及学生高中学术课程的成绩和表现、能够体现出学生卓越综合素质的课外活动以及大学预科课程成绩等。能力档案取代标准化考试存在科学性和可靠性问题,在高校招生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借鉴美国高校招生的一些成熟经验,我国高校招生应充分科学地利用好学生高中三年的学术测评信息和非学业信息,建立国家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在高等教育中增设学校指导专业,为我国大规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和大学招生奠定专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
美国高校招生无统一模式,标准化考试以及新的测量模式与方法都可能成为美国高校录取的依据。SAT和ACT成绩从来不是美国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由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组成的MTC联盟推出的高校招生"新模式"并非要取代SAT和ACT考试,而是为了改进高中的学生评价系统,美国的高校招生不大可能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中国需要借鉴美国高校招生中淡化分数、淡化学科的尝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考试评价方式,以此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由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上海市开展高考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以"先招先录,综合全面"为特点,越来越为考生、家长、高校所接受。三年来,试点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计划逐步增加,综合评价招生流程也日趋完善,但也存在提档分数略高、专业录取陷阱等问题。进一步做好综合评价招生工作,仍需招考部门加强思考研究,不断调整完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6)
高考综合改革涉及考试科目改革和招生录取改革2个方面,招生录取改革以考试科目改革为基础。本轮高考科目改革呈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扩大高考主体的权利、有利于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压力、有利于理顺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高考综合改革在实施中,出现了诸如科目选择权的落实、考试次数增加带来的负担、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数如何组合等问题。通过相关理论解析其成因,对高考科目改革提出建议:通过权重设置实现考试与招生进一步耦合、分值重构实现考试与招生进一步分离、一档多投实现考试与招生进一步协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59-60
高职分类招生录取模式是新高考改革中的重要人才选拔举措,该模式的推行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实际意义。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打乱高职招生计划、加剧考生偏科、偏离职业型人才培养轨道等,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地改善。因此,在对广东高职分类招生录取的推行意义、开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要完善和正确定位录取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思想导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多数省市已进入二批本科录取阶段。通过各方面反映的信息,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借高校招生实施诈骗活动又有所抬头,从往年情况看,到录取中后期,这种现象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5)
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扩大了导师自主权,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招生公平性问题。美国的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有一套完善的公平保障制度,不但选拔出高质量的生源,而且保证了招生的公平性。本文在探讨美国博士生招生公平性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应从完善师生双向选择机制、完善制度约束、健全监督机制、引入淘汰制4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湖北省在职业教育领域率先试点高考改革,首创"技能高考",打破了"一张试卷考所有考生"的高考"大一统"局面,建立以技能操作为主、文化课成绩为辅的考试模式。"技能高考"有利于连接中高职教育,构建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引导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利于深化高考改革,形成多元化招生考试格局。但是"技能高考"面临着生源、录取标准、录取公平性、财政投入等困境。"技能高考"要走得长远,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招生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的录取标准;拓宽生源;正确处理好文化基础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考试的基础性和考试的选拔性、考试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
"唯分数"能够长期成为高校招生的主导模式,既有其深层文化根源与发展逻辑,也有其制度优势与历史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僵化的高考"唯分数"录取模式不仅难以满足人们对多元化教育的需求,还导致诸多新的教育与社会问题。破除高考"唯分数"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其关键在于建立综合多元的评价录取制度,实现途径是构建高考多元评价体系、完善多元录取制度体系、赋予高校更大招生自主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
基于2011—2014年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不同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期间的发展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在大一时对学业和就业等各方面都充满信心,且有着较好的表现;随着大学4年的培养,其他志愿尤其是调剂志愿录取的学生在学业表现、就业和升学等各方面逐渐赶上甚至超越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表明高考录取方式对大学生长期发展的影响呈逐渐减弱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