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3)
林业企业拥有大量的森林碳汇资源,发挥着巨大生态效益,但受限于目前的会计制度,无法将固碳释氧产生的价值纳入财务核算体系。文章基于现有碳会计理论和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情况,选取杭州长乐林场作为案例对象,通过数据测算,详细分析了林业企业的森林碳会计处理方法,探讨了森林碳会计可能对林业企业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总结了在我国目前会计制度和碳排放交易市场环境下林业企业将碳资产和碳收益纳入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0)
碳汇视角下,推进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促进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本文以77家林业企业为调查对象,提取七个可能影响林业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指标。选取2014-2017年度林业企业各影响因素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各变量因子对林企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七个因素均会对林业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其中,林业规模、运营能力、管理层持股比例、所处区域经济环境、交叉上市情况和处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会正向影响林业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且除去处于碳排放权试点这一因素外,其他因素的影响效果均较为显著;环境污染程度负向影响林业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且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文章论述了碳排放权的资产性质及其归属的特殊性,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本质,认为碳排放权实质是国家赋予企业一定的碳排放量的权利。权利归属于代表全民的国家所有,反映了一种国家产权性质,只是国家可以通过一定形式委托或赋予实体占有、管理、使用或转让出售,其交易制度设计初衷是控制排污这一思想,实际是污染排放可承载的环境容量。在会计核算时,碳排放权应作为一项特殊形式的无形资产加以确认并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只不过要分重点企业和非重点企业、有偿获得和无偿获得不同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作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的会计模式,包括账户设置、业务分录和信息披露。该项研究为我国碳排放会计制度建设并使碳排放会计处理从理论走向实务提供了借鉴,具有一定的实践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资产负债观可以为环境资产及环境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奠定理论基础,使环境会计更具有用性,并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环境义务。碳会计及资产弃置义务为环境资产及环境负债的确认及计量提供了借鉴。为进一步提升环境会计的作用,应以资产负债观为理论基础,对环境会计报告的披露制度进行改进,扩大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表内确认,对重污染企业实行强制披露制度,并建立对环境报告的审计制度及环境会计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
本文在比较东西方环境会计不同走向基础上考虑国情现状,指出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核算法则,是顺应全球会计趋同潮流,抢占环境财务会计规则制高点,增强中国话语国际影响的必然选择。提出了碳排放权资产名义价值计量、碳源支出资本化、碳汇支出费用化,以及碳排放权信用投资成本和环境投资经济效益确认及量计量等具体核算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
碳交易市场的流通运行,引起了各国会计界的重视和对会计制度的重新思考,但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碳会计核算体系。基于此,文章将碳作为一种新的资产确认,并对碳足迹、碳固、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以帮助企业明确碳业务的成本和收益,为我国制定碳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架构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5)
与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相比,碳排放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并未跟上世界脚步,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缺少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准则,这使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难以标准化。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现状及问题,按照碳排放权的持有目的不同分别展开研究,尝试性地提出碳排放权会计的基本核算模式,提出碳排放权的会计属性应为资产类别,且持有目的为自用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持有目的为出售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结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后续计量时应进行摊销,重估公允价值的变动;披露方面应采取财务报表表内和表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5)
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碳会计研究已深入企业微观层面。碳排放权应确认为资产已成共识,但由于其政府创设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等多属性混合特征,会计上如何确认和计量仍存争议。基于碳交易市场催化碳排放权向资产演进,在讨论现行碳资产确认与计量方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着与现行准则整合的思路,提出按持有目的分类确认、区分免费与有偿取得采用混合计量、持有利得与损失亦按目的分别计入损益和权益的会计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低碳减排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作为实施碳减排政策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被引入市场交易,碳排放权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等也由此被纳入了会计体系的讨论范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处于试点向全国范围推广的阶段,市场区域性明显,交易价格波动性大,与国际既有市场相比活跃度低,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无法客观反映企业相关经济事项的实质。鉴于此,本文对比国内外碳排放权有关规范并就其存在的争议展开分析,从而清晰认识到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无偿配额的会计确认、自用碳排放权计量、碳排放权披露等方面的规范,建立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下统一的碳排放权会计规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7)
本文从总限—交易制和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出发,基于碳排放权的经济实质,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定位为政府所授予法定碳排放权之外的非法定碳排放权,并以前期准备、项目落实和后期管理等三阶段开展相应的碳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此外,还进一步讨论了CCER项目相关碳会计核算方案与新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之间的衔接问题,预期可为发展我国碳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支持,以更好地激发企业的节能减排潜力,推动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