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2002~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山东段河道整治工程出险情况,简要分析了险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从探寻出险机理、减少险情发生、险情有效抢护等方面出发,提出了需要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①河势演变规律研究;②优化河道整治工程布局;③根石踪迹及出险机理研究;④坝岸稳定研究;⑤河床基础硬化加固研究;⑥机械化抢险设备优化组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河道整治工程是控制行洪和防止黄河堤防决口的重要工程。山东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由于工程基础薄弱、新修坝岸尚不稳定、根石探测和抢险手段落后等原因,在长期中常洪水作用下,险情不断,工程安全受到威胁。分析了中常洪水情况下山东黄河河道工程险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查险、报险、抢险运行新体系、加强工程巡查与观测、建设黄河下游窄河段河道模型等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土工合成材料在黄河河道工程抢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工程出险资料统计,在现状河道与来水条件下,河道整治工程在涨峰阶段,洪峰阶段和落峰阶段均会发生险情,更为严重的是黄河河道整治工程险情不仅易在大水时期发生,小流量,非汛期也会发生。抢险试验研究以及土工合成材料在实际抢险中的应用表明,利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防汛抢险与根石加固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黄河游荡型河道整治工程经常出现险情,并且坝垛出险往往是在大水之后的落水期间,即小水出大险。从来水来沙、河势游荡多变、河床地质等方面剖析出险的原因,提出了加固根石、利用机械化抢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及根石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道整治工程的根石探测是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根石加固的前提和基础。根石加固则是变工程被动抢险为主动抢险的有效措施,对确保河道工程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黄河河段自孟津白鹤至台前张庄长444km,两岸分布着243处险工、控导(护滩)工程,工...  相似文献   

6.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原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家全  董强  王辉 《人民黄河》2003,25(11):17-18
针对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严重这一问题,指出根石走失的原因主要是水流冲刷、根石埋置深度不足、根石断面形态不稳定和根石直径偏小等,提出了管护人员要加强工程管理与养护、对险情采取正确的抢护方法、主动进行根石加固等3种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坝垛险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水沙条件的变化,黄河下游淤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坝垛险情较50-70年代现出新的特点。在分析坝垛出险原因和险情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河道整治工程布局,修建少抢险新型丁坝和对已有坝进行加固,以减少坝垛出险几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96.8”洪水及河势工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6.8”洪水是1985年以来黄河下游的最大洪水,这次洪水演进速度慢,传播时间长,长河段出现历史最高水位。洪水期间,除缺少整治的河段外,河势没有发生的变化,堤防险情相对较少,但由于坝垛根石额大,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多,滩区淹没面积较大,经过抗洪抢险、洪水安全入海。  相似文献   

9.
在河道整治工程中 ,由于传统堤坝护坡和护根多为散抛石 ,极易在大洪水期间出现险情 ,而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使坝垛不抢险或少抢险 ,从而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工程出险原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工程多年来出险情况的统计分析,指出工程出险的内因主要在于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外因主要在于水沙条件、洪水、河势变化、暴雨、冰凌、河道形态、河床土质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据此提出了防护对策:①加强水文监测预报;②加大工程观测巡查力度;③加强河道整治;④加强工程日常维修管理,及时进行根石加固;⑤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⑥加强河道管理,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河道工程的不利影响;⑦改善水沙条件,防止出现不利河势;⑧因险施策,科学抢险。  相似文献   

11.
<正>柳石枕是黄河防汛抢险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不仅适用于堤防漫溢、坍塌、风浪淘刷险情的抢护,而且也适用于河道整治工程漫溢、根(坦)石坍塌、坝基坍塌、墩蛰、溃膛险情的抢护。该方法具有就地取材,操作简单,形状规则,大小一致,整体性、柔韧性好,能适应岸坡变化,抗冲性、适应性强,缓流落淤效果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沙质河床、含沙量高、冲刷力强的黄河防洪工程抢险,能有效掩护河床,控制险情发展。其形式有柳石枕、柳淤枕、懒枕、浮枕等  相似文献   

12.
黄河兰考段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属典型的游荡性河段。为掌握黄河下游河道工程的出险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据一些典型险情以及以往抢险的经验,分析了中常洪水下控导工程频频出险的原因,总结了以往的抢险实践经验,并提出河道工程常见险情的抢护方法和对策,为河道工程治理及中常洪水险情抢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由于柳园口险工近年来几年频繁出险,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险情的发展规律、险情的出现轻重以及现场的抢护,对黄河下游"宽、浅、散、乱"、易出现横河斜河,溜势多变的河道工程,根据不同的出现的险情,采用的不同的抢护方法。通过较大险情抢护总结得出,通过完善工程配套措施,合理的抢险方案,防汛料物的合理储备,险情的预加固,以及加大铅丝笼抛石使用量等方法从而确保黄河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4.
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是黄河防洪工程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探测技术手段是长期困扰黄河防洪安全的重大难题之一。为了探测坝垛根石状况,治黄工作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解决水下根石探测手段问题,以便及时掌握根石的分布情况与稳定状况,对减少河道整治工程出险、保证防洪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2016年汛期长江发生大洪水,长江中游韦源口河段左岸黄冈长江干堤茅山堤团林段发生崩岸险情,经现场紧急抢险,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对险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具体的抢险措施,并就此次险情的后续整治和韦源口其他相关河段河道治理措施进行了研究。针对茅山堤团林段的河势情况,提出了今后该河段治理时,应开展水文、水下地形测验,对岸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险情段抛石加固和对上、下游受回流影响段进行新护,适当平整险情附近段岸线,严禁崩岸附近河段非法采砂;对其他河段现有护岸工程进行加固和延护,稳定现有河势和主流位置,整治牯牛沙水道,改善航道条件等治理措施。其成果可供规划设计单位或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鹏  周念斌 《人民黄河》1999,21(12):34-35
1 建立机动抢险队的必要性1.1 黄河抗洪抢险实际的需要河南黄河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常发生横河、斜河。近年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河道整治工程,控导河势,但新修工程根石浅,基础差,险情时有发生。洪水不但塌滩淹地,而且严重威胁堤防安全。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出险900多坝次,且险情突发性强,发展快,常出现多处工程同时抢险的紧急局面,抢护任务非常繁重,迫切要求组建快速、高效的专业机动抢险队。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很多青壮年长年外出打工或经商,群众防汛队伍的组织调动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黄河河南段险情的显著特点是重大险情多,黄(沁)河共计发生13处,相当于近20年所发生重大险情的总和。抢险中的主要经验与认识有:①科学调度,发挥机动抢险队在抗洪抢险中的重要作用;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承担急、难、险、重抢险任务的中坚力量;③切实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同时,指出了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①抢险道路不能适应抢大险的需要;②在大溜顶冲的部位,机械化抛散石极易造成散石顺溜走失;③机械化抢险尚未与传统抢险有机结合。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①抢险时在柳秸料护基达到8m深度后再以抛笼为主,这样既可保证工程安全,又可节约大量石料;②加强人员培训,增加机械数量,使机动抢险队尽快适应抢大险的需要;③在抢险中推广应用新材料。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机理,根据混凝土四脚锥体重心低,稳定性强等特点,提出采用四脚锥体对根石进行加因,以防止根石走失。经过试验,加固坝段根石走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再发生险情,根石断面基本稳定,坡度变陡。利用混凝土四脚锥体加固或补充根石,有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防止根石走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的力学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道整治工程根石受力状态的分析,建立了根石走失的物理模型,从而导出了天然河道根石走失的力学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丁坝根石走失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最关键的是根石基础的稳定;险工、控导根石坡度达不到稳定要求,是造成工程出险的主要原因;准确及时了解根石坡度情况,是抗洪抢险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普遍采用人工锥探的方法来进行,为了提高根石探测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探索出了机械锥探式根石探测的新技术,并提出了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工作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