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渤海湾某稠油油田常规开发单井产能低、采油速度低、预测采收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多元热流体吞吐改善海上稠油开发效果同时,借助小型化热采设备研究的新突破,开展了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的先导试验对先导试验井不同阶段的生产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周期内产量递减规律和含水变化规律,并借助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其合理生产压差实践表明,多元热流体吞吐产能是常规开采产能的1.5~3.0倍,开创了国内外海上稠油热采的先例。  相似文献   

2.
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研究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突破海上稠油热采技术瓶颈,开展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研究,改造了多元热流体设备和热采井井口设备、改进了井筒隔热工艺、优化了多元热流体注采参数.该工艺已在渤海南堡35-2油田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增产效果显著,从而为稠油热采技术在我国海上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渤海某油田南区采用常规开发方式油井产能低、采油速度低、预测采收率低的问题,结合海上油田开发特点,开展了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试验。对多元热流体吞吐试验井生产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矿场试验证实各井注热动态正常,油田产量、单井产量增幅明显,含水下降快,回采水率较高,回采气率较低,流温、流压呈指数递减趋势,表明海上稠油油藏进行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自2008年,海上油田首次进行热采作业,经过近13年的不断试验、摸索,累计在渤海油田开展多元热流体吞吐施工近20井次,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同时逐步完善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技术,为海上非常规稠油油田的有效、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在生产稠油油田,目前主要采用冷采方式开发,单井投产初期产能较高,但随着油田的开发,由于...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开发周期产能预测难度大的问题,基于渤海油田南堡35-2油田水平井多元热流体吞吐典型井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利用拉丁超立方实验得到周期产油量影响因素样本集,采用1stopt回归方法建立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多轮次周期产能预测数学模型。模型适用范围:原油黏度为150~1000mPa·s,油层厚度为3~18m,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为100~300m,油藏渗透率为2000×10-3~10000×10-3μm2,注入强度为10~26m3/m,注入热水温度为200~300℃。南堡35-2油田已实施井组预测结果与实际产量相对平均误差为2.89%,达到工程应用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海上稠油两种热采方式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海上稠油油田选择热采技术提供依据,对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2种热采方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实际地质油藏参数建立了热采单井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设置了注入热焓相同和注入量相同2种方案,并结合现场先导试验对比分析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开发特征和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在注入热焓相同(4.3×1013 J)的条件下,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采收率分别为18.3%和12.4%;在注入量相同(227 m3/d)的条件下,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采收率分别为17.5%和13.3%,多元热流体吞吐的采收率是蒸汽吞吐的1.3~1.5倍。在现场先导试验中,多元热流体井的产能是蒸汽吞吐井的1.5倍。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吞吐比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大,更适于开发海上稠油油田。   相似文献   

7.
海上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开采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渤海A油田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冷采效果差的问题,在分析多元热流体吞吐开采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多元热流体吞吐数值模拟研究,对多元热流体吞吐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针对该油田进行开发井网部署,制定多元热流体吞吐整体开发方案,预测开发效果。现场先导试验表明:对稠油油藏进行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可以有效提高油井产能,改善开发效果,对海上稠油油藏开发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上南堡35-2油田B平台稠油热采规模化开发,单井注热作业与生产平台的增产增注措施以及常规修井作业交叉,同时受平台甲板面积、外输能力以及生活支持等因素制约,使得目前作业模式难以满足海上稠油热采开发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热采开发模式。通过利用生产平台现有的热采资源,同时对LIFTBOAT进行适应性改造,优化注热设备内部结构,合理布局设备摆放格局,改进注热管线连接方式,对多元热流体注热装备所需的场地、水、电、油等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优化,基于LIFTBOAT为作业主体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艺流程,解决了导致南堡35-2油田南区热采作业时效降低问题及多项作业的生活支持问题,满足了海上热采作业的生产和安全需求,为该油田南区高效、经济开采开辟了一个新的开发模式,同时也为渤海湾的中小平台稠油油田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技术是稠油开采的一项有效技术。对于条件较好的稠油油藏,这些工艺的采收率可以达到30%以上。然而,海上稠油油藏储层较薄、埋藏较深、热量损失和蒸汽干度低等情况会严重影响热采的经济性。多元热流体热力开采技术针对海上油藏特点,指向油藏注入蒸汽和非凝析气体,注入的气体不仅扩大了热采影响范围,而且与注入的热量协同降黏,从而降低热采温度要求,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采的经济性。在此技术思路下,在南堡35-2油田南区开展了热采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研究及海上先导性试验,显示海上稠油采用多元热流体热力吞吐开采的增产效果显著,单井平均日产量由冷采时的10~20m3提高到50~60m3,有效期达300~400d。现场应用中,多元热流体发生器及配套注入设备运行良好,地面工艺流程满足了海上热采需要。  相似文献   

10.
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在海上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海上已发现原油储量中稠油占70%,稠油粘度高、流动性差,采用常规开发方式油井产能低,采油速度小,采收率低。为了获得更多的石油,将海上稠油、特稠油充分、有效的动用起来,显的越来越重要。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是近几年来开发海上稠油油藏的新技术,增产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大规模应用于海上稠油油藏开发以及海上稠油探井测试,可为我国海上油田开发做出重大贡献,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11.
魏刚  邵明仁  范白涛  李刚 《钻采工艺》2007,30(1):89-90,93
南堡35-2油田储层主要为极疏松的粉砂岩,部分层位含有粉砂质泥岩;取心作业难度大,岩心收获率低。要提高取心收获率,取心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一套适合疏松砂岩地层的取心工具,分析了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结合在NB35-2-A11井的实际应用情况,对疏松砂岩取心作业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些经验教训可供类似作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开采海上低品位油藏需经营理念与技术应用有机结合,以南堡35-2油田为例,应用盈亏平衡曲线分析法对海上稠油热采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海上油田在考虑平台工程投资、按模块钻机实施钻井的条件下,从南堡35-2油田热采试验区第一轮次热采增产效果来看,大多数井的产量只是接近了经济开发的盈亏平衡曲线(IRR=12%,NPV=0);在不考虑平台工程投资的情况下,第一轮作业后全部热采井产量均在经济有效开发的盈亏平衡曲线之上;如果在油田具备"以优带劣"开发的条件,后续的热采井不承担工程投资分摊,现有技术可以满足经济开发要求;推荐参考盈亏平衡曲线方法,对热采井增产轮次作出科学安排,即在油井产量低于盈亏平衡曲线后,可以考虑实施增产作业,以保持热采井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在海上探井测试中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常规测试难以正确评价储层的真实产能。随着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在海上油田生产平台的成功应用,提出了在探井测试中应用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通过对支撑平台的适应性分析研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多元热流体热采测试的开采效果,并对相应的井口、供给方式等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现场实施,多元热流体热采测试的日产油量可达常规冷采测试产油量的2倍以上,实际效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相当。该技术的应用更能准确反映油田的真实产能,为海上稠油油田的探井测试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渤海油田已投产的部分油田存在含水率上升快、采出程度低的突出问题,而受平台的寿命限制,一个海上油田的开发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如何在平台寿命的有效期内,尽快地采出更多的油,是渤海油田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对旅大10-1油田的地质油藏分析,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型,从而进行驱油方案的优化设计研究,给出了推荐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旅大10-1油田进行早期注聚合物是可行的,但存在一定的困难,注入速度不能太高,段塞质量浓度也不能太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渤海湾盆地南堡35-2油田投产后实际生产特点与初始地质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综合利用钻井、录井、测井并结合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其古构造、沉积特征、成藏模式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估。研究表明:馆陶组油气聚集具有“古构造控制沉积相带、古构造控制油气聚集”的特点,具体为(1)南堡35-2油田潜山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的整体运聚特征,该结论不同于前人得出的油藏主要受控于岩性而不受控于构造的结论;(2)馆陶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沉积,油藏主体分布于主河道叠合连片区,砂体的空间展布对油气的再次分配起着一定作用;(3)南堡35-2油田的成藏模式表现为“断裂控藏,深聚浅调”的特点,边界大断层及潜山不整合面为深层“油源网”,使原油在深层馆陶组储层聚集,后期浅层次级断层活动强烈,部分原油被调整到浅层明化镇组形成次生油藏。南堡35-2油田馆陶组资源潜力十分可观,储量规模可能为之前预测的3倍。   相似文献   

16.
注热与电潜泵机采管柱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油田热采受作业环境及工艺要求影响,常规的杆式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在海上不适用,提出注热与电潜泵机采管柱来解决现场开发问题。通过对热采专用三通的设计,组配耐温 260 ℃的高温电潜泵,热采期间下入一趟管柱,可满足热采作业和后续生产的要求,简化现场施工工艺,提高作业时效。该管柱已在渤海稠油油田热采中成功应用,为保证热采工艺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后续注采工艺的发展探索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Heavy or extra-heavy crude oil has difficulty in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for off shore. Catalytic upgrade treatment with iron oil-soluble catalyst (FASFe) was used in this paper to reduce crude oil's viscosity and meet the transport demand. After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without hydrogen donor added, both NB35-2B43 (from Bohai offshore oilfield) and LD16-1-3 (from Liaohe oilfield) reduced their viscosities from 2,167 mPa·s and 20,600 mPa·s to 279 mPa·s and 396 mPa·s, respectively. With determinations of analyzation, it was proved that FASFe catalyst can effectively upgrade the heavy oil. Meanwhile, the mechanism of upgrading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8.
Heavy or extra-heavy crude oil has difficulty in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for off shore. Catalytic upgrade treatment with iron oil-soluble catalyst (FASFe) was used in this paper to reduce crude oil's viscosity and meet the transport demand. After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without hydrogen donor added, both NB35-2B43 (from Bohai offshore oilfield) and LD16-1-3 (from Liaohe oilfield) reduced their viscosities from 2,167 mPa s and 20,600 mPa s to 279 mPa s and 396 mPa s, respectively. With determinations of analyzation, it was proved that FASFe catalyst can effectively upgrade the heavy oil. Meanwhile, the mechanism of upgrading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9.
流花11-1油田"南海胜利号"FPSO的3根输油软管因台风发生断裂沉入海底,油田被迫停产。要想使油田尽快复产,必须进行软管打捞和回接。然而,从水深300m的海底打捞断裂软管,这在国际海洋工程史上尚无先例。在这种情况下,自主研制了软管打捞卡具、卡具托架等专用工具,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水下作业设备,成功地实现了流花11-1油田软管打捞作业。文中系统介绍了流花11-1油田软管打捞卡具的设计思路、试验方法以及软管打捞的海上施工情况。流花11-1油田软管打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今后类似项目和深水工程都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