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阳 《人民长江》2010,41(5):1-3
溪洛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进水塔基础岩体为弱风化、弱卸荷的玄武岩,局部为强卸荷岩体,完整性及均一性相对较差。为保证进水塔塔基的稳定性,需要对塔基进行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工艺为钻孔、洗孔、压水、灌浆、封孔,灌浆采用孔口封闭、孔底循环灌浆法。经灌浆处理后,岩体承载力大大提高,灌浆效果显著,灌浆质量良好,保证了进水塔塔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沈卫 《东北水利水电》2022,40(1):35-37,70
为更好研究某水电站进水塔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抗震性,文中基于有限单元分析方法对该进水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应用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计算了该进水塔典型结构在发生地震时塔基承载力及抗滑稳定性,计算了静力工况下启闭机启闭时塔基承载力及抗滑稳定性.同时给出了两种工况下,进水塔典型位置的竖向应力和最大主应力.计算结果显示,该进水...  相似文献   

3.
当发生地震时,水电站进水塔塔背回填混凝土的高度对整个塔体受力至关重要,回填过高使得设计过于保守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确定最优回填混凝土高度对减小联合进水口单项工程投资具有一定意义。通过建立进水塔塔群三维网格模型,采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塔背回填混凝土高度对进水塔水平向位移有明显的限制作用,这对减小进水塔结构大变形及提高抗震性能很重要,最终通过混凝土回填量与塔体位移应力综合指标,得出塔群最优回填高度范围,为今后进水塔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瑞洵  随裕芬  孙雅芳 《人民黄河》2000,25(7):38-38,45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水塔基础被多条断层及其破碎带切割,形成4个比较完整的岩体和3个岩体破碎带,对进水塔的稳定极为不利。通过对基础应力,变形和破碎带对进水塔影响的分析,以及经济合理性的比较,确定对断层破碎带采用局部处理方案,即对各个断层带开挖后回填混凝土,并进行固结灌浆。这样满足了地基整体稳定性的,在经济上又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吴盛 《人民珠江》2006,(Z1):23-24
百色水利枢纽水电站进水塔基础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强度安全由完建工况下1号机组进水塔基础应力控制.材料力学分析法和空间有限元分析法对1号机组进水塔基础的计算结果表明进水塔结构设计优化和基础灌浆补强处理后,基础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环氧厚浆涂料粘结力强,收缩性小,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用环氧厚浆涂料进行岳城水库进水塔塔体的防碳化处理,施工方法简单,工期短,效果好.经过防碳化处理,能有效抑制混凝土碳化现象,延长进水塔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河口村水库进水塔底板混凝土温控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口村水库进水塔底板混凝土处于基础强约束区,温控标准严格。如何采取经济合理的温控措施降低温度裂缝风险及保证结构安全,成为整个进水塔架温控中的难点与关键点。利用ANSYS三维建模对进水塔架底板混凝土结构进行温度控制仿真分析,计算底板混凝土在高温季节与低温季节的温度场与应力场,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季节下浇筑底板混凝土需要采取的温控措施比低温季节施工要严格得多,且温控成本大,出现温度裂缝风险较高,故建议底板混凝土安排在低温季节施工。  相似文献   

8.
百色水利枢纽水电站进水塔基础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色水利枢纽水电站进水塔基础岩层主要为软岩类泥岩和中等坚硬的硅质岩 ,并有断层通过。且各岩层暴露在大气中遇水软化 ,强度降低等 ,致使进水塔基础地质条件不甚理想。为此对进水塔基础处理的设计原则、处理措施进行了论证 ,并就处理后所达到的要求和效果 ,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郭朝文  王胜 《人民黄河》1998,20(10):31-33
小浪底工程进水口引渠导墙跨越F236、F238两大断层及其间的小断层所在的冲沟,其作用是同进水塔建筑物协调运用,引导水沙在进水塔前缘形成逆时针大回流,产生大的冲刷漏斗,以有效地防止进水口被泥沙淤堵和顺利地排污排漂。基础处理采用了混凝土塞与固结灌浆相结合的方法,并针对不同区段的地基优劣,采用了轻型混凝土结构、重力式挡土墙和混凝土基座堆石体等不同的结构型式,以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那兰水电站发电洞进水口地基设置于右岸岸边,分布第三系含砾粗砂岩,岩体破碎,进水塔基结构面发育。地基两面临空,并发育倾向坡外中等倾角的不利结构面。经分析计算,地基稳定性较差,须采取一定有加固措施,才能保证进水塔的长期安全运行。工程处理后,经运行检验,塔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