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得到了业内及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污泥问题成为水处理界的一大难点.介绍了污泥处理单元与污泥处理处置途径,以欧洲污泥的基础数据和污泥处理工程实践为依据,从物质流与能量流角度对不同污泥处理工艺组合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结构关联效应分析是系统化研究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采用系统化理论与物质流分析相结合方法,按照水要素在区域经济中流动全过程,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水资源投入、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水污染治理和污水排放等环节,建立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水资源环境结构关联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水要素流动全过程的结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江苏省为研究区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在水资源投入阶段承载压力较大,结构关联中水资源开发严重依赖地表水;开发利用阶段水资源承载压力小,结构关联中地表水与生活用水关联度最高,地下水与农业用水关联度最高;在水污染治理阶段城镇污水投资承载压力大、城市污水处理承载压力小,工业废水投资承载压力小、工业污水处理承载压力大,结构关联中废水排放与工业废水处理关联度高、与废水治理投资关联度低;在污水排放阶段废水排放承载压力大、COD排放承载压力小,结构关联中COD和氨氮排放量均与生活污水排放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实验室湿地系统中卫生指示菌(总大肠杆菌、排泄物杆菌、链球菌)的清除。该湿地系统由一个2m^3三箱沉淀池、一块5m^2竖流湿地、一个方解石过滤器(用于清除磷)和一块10m^2竖流湿地组成。在负荷条件不同的4次监测过程中,湿地系统的每个处理单元前后都置入了指示菌。在水压负荷比为520~1370mm/d的第1阶段,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对水系的影响及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郝天文 《给水排水》2005,31(11):39-42
城市扩张往往对水系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径流条件的改变、水面面积减少、水体 污染和防洪排涝风险增大,而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不仅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 这种不利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推荐一种新的城市排水系统,即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该系 统具有防洪、雨水利用和减污的特点,并能充分体现城市水系的多功能性。SUDS可克服传统排水系 统的不足,缓解城市建设对水系的不利影响,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城市污水类非牛顿幂律湍流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污水的流动特性是其作为冷热源应用的关键问题。基于非牛顿流的切应力本构式、卡门对数分布与尼古拉兹实验,推导了速度分布、阻力系数与平均速度及雷诺准则的关系式,定义了特征雷诺数、特征广义雷诺数及其表达式,分析给出了层流、紊流的临界雷诺数,临界特征广义雷诺数为215。以特征广义雷诺数得到了阻力系数的理论曲线,对比了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及其与清水阻力曲线。以特征雷诺数表征的阻力系数与牛顿流体一致,阻力系数的理论与实验曲线吻合,为清水的400%以上。  相似文献   

7.
城市给排水现代化指标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鑫根 《给水排水》2004,30(10):39-41
在对国内外给排水以及相关领域调研的基础上,从探索城市给排水现代化内涵与理念入手,构建了城市给排水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城市给排水指标体系框架图。为了反映城市给排水现代化指标的先进性与可达性,将其与国内外城市给排水指标作了对应比较。同时,结合浙江实际设定了浙江省城市给排水现代化阶段目标值。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城镇水系生态景观规划的内涵及理论依据,归纳出一般方法,依据城镇水系现状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城镇内部区位因素,进行河网水系诊断分析,规划有针对性的满足现代城镇生态景观需求的管治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于平原河网区吴江同里镇。结果表明:基于空间分析的城镇水系生态景观规划方法框架适用于中小尺度区域河网水系治理,有利于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镇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糊可变模型对某市防洪体系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城市防洪体系风险分析的权重确定问题,引入了水库、堤防、滞洪区、分洪闸、水利投入比重、堤防达标率等六个评价指标,计算了该市防洪风险特征值。计算结果为1.539,介于微险与轻险之间,与线性模型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但略偏于轻险。该方法操作简单,解决了城市防洪风险分析繁琐,分析过程指标权重是否合理等问题,并且便于实际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滤法处理模拟二沉池出水,以期达到城市污水回用的目的.进水采用人工配水,主要考察微滤膜对模拟二沉池出水中CODMn,氨氮(NH3-N)及UV254的去除效果,以及预处理方式对微滤膜处理工艺的影响.实验主要采用了两种预处理方式,即颗粒活性炭(GAC)吸附及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实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微滤膜效果不明显,高锰酸钾指数的去除率仅为32.5%,氨氯去除率约为5%,且膜污染严重,通量下降很快.活性炭-微滤组合工艺对污水的CODM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达到88%;而混凝-徽滤工艺对UV254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达到87%;混凝-微滤及活性炭-微滤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均不高.组合工艺比起单独使用微滤膜流量下降缓慢,混凝-徽滤工艺在4.5h内,流量没有下降,污染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系统是完成城市减排目标的主体,但在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排放温室气体,存在广阔的节能减排空间。对污水输送、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等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途径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减排对策,并提出应在规划理念、工艺选择和运行管理的方案比选中,引入碳尺概念,就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进行分析研究,推动低碳排水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TOT模式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青  关海清  张弦 《给水排水》2006,32(7):46-48
介绍了TOT模式下A污水处理厂投标、运营的基本情况,并对项目的运营费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量的波动性、进水水质的稳定性和技术管理水平是影响项目运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在确保中标的前提下确定运营服务报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3.
In recent years integrated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entire urban wastewater system, including urban drainage systems,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nd receiving waterbodies. This paper uses such an integrated urban wastewater model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 of receiving water quality in an urban wastewater system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overall system performance during rainfall events. The receiving water quality is represented by two indicators: event mean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and event mean ammonium concentration. The compliance probability of the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satisfying a specific threshold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is derived using the rainfall events from a series of 10 years' rainfall data.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of each rainfall event and the associated volume of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CSO) discharges is revealed for the case study catchment, while there is a low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nsity/duration of the rainfall event and the volume of the CSO discharges. The frequency analysis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that the event mean DO and ammonium concentrations have ver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compliance probabilities at two discharging points for CSO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grated urban wastewater system and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to support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