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主席根据北方干旱缺水提出南水北调宏伟设想以来,经过40多年前期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并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促进黄河治理开发。西线工程不解决河北省供水问题;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黄淮海平原西部,新开挖输水干渠到北京,沿途向鄂、豫、冀、津、京五省市供水。中线工程可向河北省中南部整个平原供水;按照最初的规划设想,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长江抽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与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本枢 《人民长江》1993,24(11):1-6
南水北调是根据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这种水资源分布均布衡的特点而提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西线,东线和中线,从长江系引水调往西北,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调往黄河上游补济西北缺水地区,最大可调水量约200亿方米。东线引水点选在江苏江都三江营,引水干线没沿京杭大运分级提水,以倒虹吸穿过黄河,输水线路总长2089公里,多年平均抽江水量191.5亿立方米。中线工程先从汉江引水,后从长江引水,引汉工  相似文献   

3.
(一)东线方案南水北调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引水,大体上沿京杭运河逐级抽水北送,联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与黄河立体交叉,过黄河后,仍沿京杭运河自流到天津,全线长一千一百五十公里,其中黄河以南约六百六十公里,黄河以北四百九十公里,穿黄处水位约高于长江水位四十米,设十五个梯级抽水(另设三级季节性抽水站),总扬程约六十五米。长江边第一级站抽水一千秒立米,过黄河六百秒立米。规划中比较了三种不同年型的抽江规模与各河段输水流量。  相似文献   

4.
(一) 前言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从江苏省扬州附近将长江水沿大运河或大致与其同方向的河道逐级北送,于山东省位山附近立交(隧洞)穿过黄河,最后送到天津。干线总长1170km,靠黄河附近的地势最高,黄河以北可自流,黄河以南需抽提。按规划,  相似文献   

5.
水利部专家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与东线工程同时建设。中线工程将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输往北京,全线长 1240km。东、中线工程方案不日将报国家审批,列入“十五”规划。到 2010年,长江水可流到北京。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被正式确定为东、中、西 3条线路,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 东线规划为: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段引水,通过 13级抽水台阶和黄河河底隧道,将长江水引到天津市及河北省。 中线调水工程主要从长江中下游最大支流的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经过湖北、河南、河北、天津 4个省 (市 ),自流引水到北京,沿黄…  相似文献   

6.
从50年代初期毛主席根据北方干旱缺水提出南水北调宏伟设想以来,经过40多年前期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并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促进黄河治理开发。西线工程不解决我省供水问题;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黄淮海平原西部,新开挖输水干渠到北京,沿途向鄂、豫、冀、津、京五省市供水。中线工程可向我省中南部整个平原供水;按照最初的规划设想,东线工程从江苏杨州长江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  相似文献   

7.
1 探索阶段(1952—1971年) 根据我国北方水少土多的特点,在建国初期编制黄河流域规划时,工程技术人员就设想从南方调水,并提出将长江水调到西北和淮河、黄河、海河的南水北调设想,1952年8月黄委会组织查勘了从通天河引水入黄河的线路,编写了《黄河源及通天河引水入黄查勘报告》,这是建国以后最初的调水之梦。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在听取了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从长江引水接济黄河的设想汇报后说:“南方水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水北调工程共规划了东线、中线和西线3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扩建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供水范围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供水范围为京、津、冀、豫、鄂.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于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供水范围为青、甘、宁、蒙、陕、晋6省(区).实施步骤:近期优先建设中线工程,相机实施东线工程的第一步方泰远景可根据当时主要供水目标的需求状况,进行论证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燕 《治淮》2002,(5):13-15
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一路向北在山东省位山附近建穿黄隧洞调水过黄河,顺大运河或新扩建河道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自流经新辟的胶东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山东半岛供水。  相似文献   

10.
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一路向北在山东省位山附近建穿黄隧洞调水过黄河,顺大运河或新扩建河道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自流经新辟的胶东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山东半岛供水.  相似文献   

11.
杨登琴 《治淮》1996,(8):19-2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和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水源短缺的战略性工程。规划2020年总体调水规模抽江1000、穿黄400、送到天津180立方米每秒。 从扬州附近长江调水北送天津,利用京杭运河和与之平行的几条河道及邵伯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承担输水与调节任务。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公里,其中黄河以南660公里,黄河以北490公里。分干线全长740  相似文献   

12.
1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条线路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系指从长江向我国西北、华北干旱地区调水而言。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江和黄河时,就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个宏伟设想从而拉开了南水北调的序幕。 中国的工程师们,经历了40多年的前期研究工作,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的总布局。近年来又有人主张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大西北的大西线方案,这是既宏伟又遥远的设想。1.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的江都站提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平行河道输水,…  相似文献   

13.
《西北水电》2001,(1):17
据从水利部获得最新信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已被正式确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东线规划为: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段引水,通过13级抽水台阶和黄河河底隧道,将长江水引到天津及河北地区。 东线调水工程主要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缺水问题,利用京杭大运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河道作为输水渠道,主干线长1 150km。 据水利部专家介绍,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 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的3.0%和1.5%,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没有影响。 水利部许多专家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与东线工程同时建设。中线工程将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输往北京,全线长1 240km。东、中线工程方案不日将报国家审批,列入"十五"规划。至2010年,长江水可流到北京。 (《四川水力发电》编辑部李燕辉供稿)  相似文献   

14.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至黄河源地区的引水线路,是西线南水北调工程可能选择的线路之一。我会南水北调查勘队,于1978年7月~10月对该地区三条引水线路以及通天河干、支流上的十七个坝段进行了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水工布置及社会经济情况的综合考察和测量。通天河在曲麻河口以上,河道宽浅,两岸山势低矮,没有适宜的坝址。在色吾曲口上下,则有歇马传日阿及扎秀九仁两处可作比较坝段(见附图)。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大型基础设施。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补充水源,主要供水目标是沿线城市及工业用水,兼顾一部分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是在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大体沿京杭运河北上,在东平湖北面的位山附近打隧道穿过黄河,到临清经卫运河、南运河送水到天津,全长1200公里。它是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计划抽引长江水600秒立米的东线第一期工程,位于黄河以南,共有13个调水梯级,总扬程达64米。全线600余公里,由洪泽湖、骆马湖、下级湖和上级湖四个湖泊水库(均属年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将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过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自流.经胶东半岛输水干线向山东半岛供水.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穿引黄渠埋涵段砂壤土液化问题李开霞(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22)0前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拟在江苏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大体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经穿黄枢纽工程过黄河后自流到津。全长约1150km。穿引黄渠埋涵段位...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后续水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效国  席家治 《人民黄河》1999,21(2):16-18,24
编者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就组织查勘了通天河引水入黄河的线路,断断续续,迄今已...  相似文献   

20.
俞登生 《人民长江》1993,24(6):8-11
兴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影响深远,其效益绝不只限于当前采用的“经济计算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兴建了江苏自江都引水的江水北调,广东东江向深圳、香港供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长江及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向海河及淮河流域的年引水量已近200亿m~3。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据多年研究,已形成了从长江上游引水到西北地区的西线;从长江中游引水到华北平原的中线,从长江下游向北引水的东线的规划格局。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而生产力增长快,跨流域引水补源更为紧迫。中线和东线共同向华北平原供水,二者各有供水范围,又有交叉互补作用,而实施难免有先后之分。实施顺序,应从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力条件综合分析,但无论先建那一条引水线,都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危机,使工农业生产布局得到调整和发展,并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