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弛豫对Zr-Al-Ni-Cu基非晶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民  王晓东 《功能材料》2002,33(2):220-222
非晶合金的稳定性是制备大块非晶合金的关键,而弛豫后形成的短程有序结构对非晶中的晶体相形核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差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预先弛豫处理对Zr60Al8Ni12.5Cu17Si2.5和Zr60Al8Ni10Cu17Si5非晶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先弛豫处理降低了上述非晶合金的稳定性。Si含量的增加则提高上述非晶合金的稳定性。根据等温转变过程日体相形核孕育期采用Arrhenius公式所确定的晶化激活能更能反映非晶晶化过程及非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Fe70Zr10B20、Fe63Co7Zr10B20和Fe63Ni7Zr10B20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3种合金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及晶化过程.Fe70Zr10 B20球磨50h后的合金由大量非晶相和少量晶态相组成,Co的添加对FeZrB非晶合金的形成起到了抑制作用;Ni的添加对FeZrB非晶合金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Fe70-Zr10B20、Fe63Co7Zr10B20合金的晶化过程容易进行,而Fe63 Ni7Zr10 B20合金的晶化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Ti基块体非晶合金的耐蚀性,以期今后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采用失重法研究了Ti35Zr30Be2 4Cu7.5Co3.5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对应晶体成分在质量分数6%Na Cl溶液中0.2、0.4、0.6 m/s流速下的冲刷腐蚀行为.利用X射线分析(XRD)、扫描电镜(SEM)研究了Ti35Zr30Be2 4Cu7.5Co3.5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对应晶体成分的相结构、微观腐蚀形貌,并利用电化学极化试验测试2种合金冲刷腐蚀后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2种合金的腐蚀速度均升高,其中非晶合金出现最大腐蚀速度峰值的时间由无冲刷状态的32 h缩短到流速为0.6 m/s下的10 h,Ti35Zr30Be2 4Cu7.5Co3.5块体非晶合金腐蚀速度较对应晶体成分小;Ti35Zr30Be2 4Cu7.5Co3.5块体非晶合金较对应晶体成分在质量分数6%NaCl溶液中具有更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等温方法研究了Fe15Hf7B4Cu1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晶化过程分两步进行,并利用修正的Kissinger方程计算了晶化动力学参数.第一个晶化过程是±-Fe的形成过程,其激活能为299±10kJ/tool,Avrami指数为1.3,是以预先形核的核心为基础的三维扩散控制生长方式为主;第二个晶化过程为残余非晶中Fe3B的形成过程,其激活能为423±12kJ/mol,Avrami指数为3.1,是以形核率逐渐减小的界面控制生长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5.
利用非等温方法研究了Fe15Hf7B4Cu1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晶化过程分两步进行,并利用修正的Kissinger方程计算了晶化动力学参数.第一个晶化过程是±-Fe的形成过程,其激活能为299±10kJ/tool,Avrami指数为1.3,是以预先形核的核心为基础的三维扩散控制生长方式为主;第二个晶化过程为残余非晶中Fe3B的形成过程,其激活能为423±12kJ/mol,Avrami指数为3.1,是以形核率逐渐减小的界面控制生长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6.
刘涛  陈宁 《功能材料》1995,26(3):243-245
利用热重法(TG)研究了超微晶Fe73.5Cu1Nb3Si13.5B9形成的等温晶化动力学过程,由J-M-A方程求出了晶化动力学常数n(x)和Ec(x)对X的曲线,晶化形核过程中这些曲线的变化关系可以很好的由Cu的作用来说明,同时与等温DSC的结果比较表明TG更能给出晶化初期的形核信息。  相似文献   

7.
用单辊铜轮旋注法制备了TiC颗粒增强Ti45Zr5Cu25Ni20Sn5非晶合金基复合材料.发现在Ti45Zr5Cu25Ni20Sn5非晶合金中加入TiC颗粒可以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用差热分析(DTA),结合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非晶Pr8Fe86B6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该非晶Pr8Fe86B6合金的晶化相为α-Fe固溶体、Pr2Fe23B3和Pr2Fe14B金属间化合物,通过对三相晶化激活能的分析得出:α-Fe相的激活能在晶化初期变化不大,当其体积分数大于8%时,其晶化激活能开始减小;而Pr2Fe23B3和Pr2Fe14B相的激活能随其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且α-Fe相较Pr2Fe23B3和Pr2Fe14B相容易晶化析出。  相似文献   

9.
采用悬浮熔炼-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了(Ti0.5Ni0.5-xZrx)80Cu20(x=0,0.02,0.04,0.06和0.08)。通过对Zr的添加量的控制制备具有组织连续梯度的非晶复合材料,研究其组织和力学行为及微量Zr的添加对此非晶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过程的温度梯度决定了复合材料的组织梯度,由表及里,主要为非晶相、马氏体相和奥氏体树枝晶相。铸态非晶基体上析出了B2-Ti(Ni,Cu)过冷奥氏体相和B19’-Ti(Ni,Cu)热诱发马氏体相,加载断裂后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马氏体衍射峰比铸态增强且马氏体择优取向。随着Zr的不断添加,此系列非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先提高后降低,奥氏体含量不断下降,相变诱发塑性减弱,从而塑性逐级递减,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再充Ar保护的DSC测量了Nd9Fe85.5-x Cox B5.5(x=3%,5%(原子分数))非晶薄带的升温曲线,计算了两种非晶薄带的晶化激活能E、频率因子Z、反应速率常数K、Avrami指数n。实验证实了Co从3%(原子分数)增大到5%(原子分数)时晶化过程从一步改变为两步晶化;计算结果表明晶化起始温度Tx及晶化峰值温度Tp的晶化激活能、晶化反应速率常数均随Co的增加而增大,其主要原因是增大的频率因子起了关键作用;分析计算结果认为Nd9Fe82.5Co3B5.5在升温速度10K/min时局域Avrami指数n随着晶化体积分数x的增加先急剧降低而后缓慢降低、90%之后又有所升高,表明晶化形核在x12%以三维形核方式为主,在x为12%~36%时晶化以二维形核方式为主,之后直到晶化结束以一维形核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信息,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是目前获得结构信息最主要的手段,但如何筛选到第一个蛋白晶体是该技术必需的第一步,也是制约结构生物学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现在一般通过规模筛选的方法从众多的溶液中筛选出可结晶的条件,但是工作量较大,效率也不高。回顾了近年来在提高结晶筛选效率方向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在传统结晶方法和试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的高效的结晶技术和筛选试剂盒;二是从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角度提出的一些提高结晶筛选效率的新技术,主要包括通过分子工程改造蛋白、提高蛋白溶液的稳定和均一性、导入籽晶、共结晶、改善结晶界面和变温筛选等技术。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王弼偲  丁长坤  赵渝  程博闻 《功能材料》2012,43(12):1516-1518,1523
采用共混造粒法制备了含0.5%纳米银的聚丙烯抗菌切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聚丙烯及纳米银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纳米银的加入使聚丙烯非等温结晶过程的成核自由能降低.Avrami方程能正确地描述聚丙烯及纳米银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加入纳米银以后,材料的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几何基本没有变化.聚丙烯和纳米银改性聚丙烯的Avrami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01和4.28,表明二者在非等温结晶时均以三维球晶方式生长.  相似文献   

13.
改性PET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强  曾科 《包装学报》2011,(4):51-5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探讨了改性PET的结晶速率与结晶温度的依赖关系,并用Avrami方程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3种改性PET树脂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结晶程度逐步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改性PET的K值不断增大,t1/2值不断减小;较多的改性单体含量降低了PET的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等规聚丙烯(iPP)与豆油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等规聚丙烯在豆油中的结晶形态.对实验数据用Ziabicki理论和Jeziorny方法进行处理,求出结晶动力学指数、结晶速率常数和结晶能力等数据,分析了降温速率及iPP初始浓度等对结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XRD、S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测定仪(DLS)研究了胶溶及水热晶化过程中纳米TiO2晶粒聚集行为及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在胶溶无定形沉淀过程中所形成的大小为10-15nm的锐钛矿(A)型胶粒或金红石(R)型胶粒(初级粒子)易定向聚集成更大的、具有(30-50)nm×(80-100)nm的次级晶粒.含有次级晶粒的溶胶前驱液在水热晶化过程中,次级晶粒发生崩裂并生长成结晶度更高的大小约为10-30nm球形(A型)和大小约为20-60nm棒状(R型)纳米TiO2.  相似文献   

16.
膜结晶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新的分离技术——膜结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膜结晶技术的产生、原理和优点,以及膜结晶的过程及膜结晶器的类型.概述了膜结晶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膜结晶在盐溶液结晶和生物高分子溶液结晶两个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对膜结晶技术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阳离子染料可染共聚酯CDP及ECDP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并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比较,寻求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共聚酯的实验教据同Avrami理论吻合较好,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但在结晶后期出现了偏离.随着第三及第四单体的加入,结晶速率G逐渐减小,且酯型ECDP的结晶速率要...  相似文献   

18.
石苗  侯海  Fiaz Ahm  尹大川 《材料导报》2018,32(11):1820-1826
获取蛋白质晶体是蛋白质三维结构解析、医疗药品生产、自组装纳米体系构建等过程中重要的步骤。例如,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蛋白质进行三维结构解析时,首先需要通过结晶条件筛选,获得质量较高的蛋白质晶体,进而进行衍射得到蛋白质结构相关信息。蛋白质结晶需要经历从未饱和区经亚稳区至形核区的形核过程以及从形核区到亚稳区的生长成熟过程。在整个蛋白质结晶过程中,形核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均相形核过程中,结晶体系中各个部分形核概率相同,当蛋白质结晶体系中溶液的过饱和度足够克服形核势垒时,在形核区发生成核,因而在低浓度的结晶溶液体系中,均相形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形核剂的添加使蛋白质晶体异相形核,相较于均相形核其需要克服的阻力小,形核势垒低。因而形核剂的使用对于难结晶蛋白或者起始浓度过低的蛋白质结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形核剂在蛋白质结晶中的研究仍是结晶方法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多孔微球对蛋白质分子的吸附作用有利于无序蛋白质分子团簇的形成,进而促进蛋白质形核。添加多孔微球不但可以增加结晶条件筛选数,也可以提高晶体质量。促进蛋白质分子有序排列的形核剂籽晶的使用,使晶体的形核生长过程始终处于结晶体系溶液浓度较低的状态,而交联的籽晶因为稳定性更高而更有应用前景。新型交互扩散结晶板中,蛋白质结晶体系通过一个较缓慢的交互扩散过程实现蛋白质结晶溶液浓度的变化,并且结晶体系可达到共平衡,因而能显著提高蛋白质晶体结晶条件筛选数和晶体质量:蛋白酶K结晶条件数由39个提升至47个,分辨率由1.66提升至1.54。利用基底材料的一些特性,如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和氢键,可以起到促进蛋白质分子聚集的功能,从而促进形核。本文从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个角度详细总结了形核剂对蛋白质结晶的影响,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对真空膜结晶溶菌酶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膜下游真空度、蛋白质浓度、料液流速、添加剂、pH和离子强度对溶剂跨膜通量及溶菌酶晶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度应控制在0.015 MPa左右;溶菌酶真空膜结晶的最佳浓度为20 mg/mL;结晶溶液的流速以288μm/s为宜;结晶溶液中加入一定添加剂如丙三醇、DMSO等,可以有效提高溶剂跨膜通量,改善晶体质量;在相同离子强度下,pH值越大膜通量越低,在不同的pH值下可以得到不同形状的晶体.  相似文献   

20.
PP/Talc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聚丙烯(PP)及PP/Talc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加入滑石粉后,PP/Talc的结晶速率、结晶度得到明显提高。结合Avrami和Ozawa方程得出一个适合于非等温的结晶动力学方程,并由此获得PP/Talc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计算表明Talc能促进PP材料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