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流域水能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发挥梯级电站群综合效益,需实现水电调多业务协同交互,解决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数据跨安全区传输、异构数据处理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智能梯级水电集控的技术需求,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提出了梯级水电集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完成了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处理、对象化智能报警、高可靠性数据通信与同步、多业务一体化人机交互、梯级水电站智能优化运行等关键技术研究,克服了传统梯级水电站集控方案的不足。该技术方案已成功推广应用于金沙江下游昆明调控中心、清江梯调水电调集控中心等,满足了水电调一体化管理需求,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3.
刘彬 《红水河》2023,42(1):80-83+104
为指导新能源集控中心接入电网系统的通信和网络安全建设,笔者分析当前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和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新能源集控中心接入电网系统通信的光缆建设、网络安全防护等建设方案,着重探讨分析新能源集控中心的通信方式、网络安全接入区、网络安全防护等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建议。该文提出的方案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降低成本、加快建设速度、提升企业效率,对充分、有效利用电网相关资源实施新能源集控系统信息通道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电投新能源建设的要求,狮子滩水电新能源集控中心将接入集团在渝的水电、风电及光伏等新能源项目,该中心将建设成为国家电投集团区域性水电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本文首先根据水电站、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各自特点,提出不同的数据网络接入方案;其次本文按照系统的冗余性、安全分区等要求介绍了集控中心的系统结构设计;最后,...  相似文献   

5.
随着梯级集控中心实时控制系统等系统的投运以及陆续开发的其他系统,满足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内部、外部数据交换,对乌江公司建立完整的内、外网综合数据平台进行了方案设计,并提出了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和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安全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7.
目前,国内已经开发了较多的梯级集控中心,大型水电基地和流域水电开发的步伐正在加快,大型流域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的自动化系统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研究和开发了国内多个大型、典型的集控方案,如云南华能澜沧江流域梯级电站、云南大唐国际集控中心、四川大渡河集控中心、贵州乌江流域梯级电站,针对不同的梯级集控中心监控系统要求,对梯级集控中心的前期方案进行研究及设计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并且完成梯级电站监控系统的具体设计工作。文中参考了这些典型的梯级集控中心方案,辅助相关设计人员提出设计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8.
从政策导向、流域开发、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集控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历程、系统特点、运营模式及投运情况.大渡河集控中心的建成不仅提高了水能综合利用率,提高了流域电站发电效益,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还将对其他流域电站集中控制的研究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曹海  蔡鹏  罗妍 《湖北水力发电》2021,35(8):28-30,47
为提高梯级电站运行管理水平与综合利用效益,转变单一水电站传统的监控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积极研发应用流域梯级联合调度控制管理模式平台,从运行模式的实施方式、优缺点等深入总结和分析,探索流域梯级集控中心运行管理模式的建设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电集控的四种现状模式进行分析,再结合水电生产管理关键业务和精益管理理论,提出两种水电集控的精益化管理模式,实现“远程集控、远程运维,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目标,保证水电站群集约、安全、高效、稳定、经济运行,为后续水电集控建设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我国主要流域防洪预报调度信息化平台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数据处理效率低下、资源共享能力偏弱、软件通用程度欠缺、立体化功能不全等不足,基于面向大数据平台的网络化服务理念,设计开发了流域防洪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重点阐述了面向对象的大数据封装、河网空间拓扑关系概化、契约模式的网络服务构建以及基于JSON的海量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系统在长江流域防洪预报调度决策中的成功应用验证了其可靠性、实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清江梯级电厂从单一电厂管理向多电厂集控管理转变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3.
王刚  窦海妮 《人民长江》2015,46(11):93-95
随着我国流域水能资源开发的快速推进,各流域分别成立或即将成立流域梯级电站集控中心,负责全流域的电力调度、水库调度等电力生产业务,因此,有必要针对流域集中控制系统开展研究。介绍了流域集控中心控制系统功能、总体结构和需要支撑该架构的基础设施,并结合雅砻江流域集控中心控制系统的实际建设经验,针对水电站群远程集中控制发展目标,重点探讨了集中控制系统的通信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主要功能的设计,最后对其他辅助系统进行介绍,可为其他流域集控中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力式新型升船机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琪  曹学兴 《水利学报》2018,49(4):446-455,463
水力式升船机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升船机。采用理论研究、物理模型试验、数学模型计算和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等研究手段,依托世界首座景洪水力式升船机的建设,针对水力式升船机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水力驱动同步技术及流量均衡和液面稳定技术、多重耦合作用下船厢倾斜机理与抗倾理论与技术、非恒定变速条件下船厢运行控制技术、高水头工业阀门防空化技术、微间隙机械同步系统制造安装技术等重大技术难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实现了70 m级水力式升船机平稳运行,为景洪升船机的建设和水力式新型升船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某海岛核电项目的工程实践,对海岛大型能源项目场平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根据不同边坡工况对开山边坡防护提出了对应稳定分析方法,确定采用合适的综合防护方式,并辅以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根据围堤使用要求,确定合理设计标准,并综合比选堤身结构形式、护面结构及地基处理方式,提出了爆破挤淤震动相关控制措施;针对场地回填区软土厚度差异较大、回填厚度大等特点,确定合适的回填区地基处理标准,并综合比选地基处理方案,提出了减小差异沉降的措施;同时考虑场地总沉降及差异沉降对取排水管涵结构内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回填区管涵地基处理方案与建议。本文研究可为海岛大型类似项目场平工程提供设计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旱灾风险评估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旱灾风险评估与调控能揭示旱灾风险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机制,是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可为制定旱灾风险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系统论述了旱灾风险的基本概念、识别、评估和调控4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旱灾风险及旱灾风险系统的定义,归纳了旱灾风险评估的3类主要方法,简述了旱灾风险调控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未来旱灾风险评估与调控关键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黄鑫  王婕  邢侃 《水利水电技术》2021,51(12):141-149
为提升新能源电网环境下水力发电机组的整体运行平稳性,提出基于滑模控制的新能源电网环境下水力发电机组控制方法。构建新能源电网环境下水力发电机组数学模型,通过定义滑模动态并设计滑模控制器,实现了对所构建发电机组数学模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为提升控制的稳定性,将模糊控制引入到滑模变结构控制中,设计模糊滑模控制器,通过运用模糊控制规则有效削弱滑模变结构控制过程中产生的抖振问题,降低抖振对新能源电网环境下水力发电机组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该方法实施控制时,试验发电机组仅在启动之后的0.3s左右,其转速便可到达给定的稳定转速;并经过0.25s左右的时间便能够令试验发电机组恢复到给定转速;当第0.9s施加扰动信号时,在该方法控制下试验发电机组的转矩波动不明显,且能够快速恢复平稳。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新能源电网环境下水力发电机组启动与负载扰动下的转速平稳控制,具有较好的启动性能与鲁棒性,可有效控制存在扰动信号下发电机组的电流与转矩,且控制响应速度高,能够有效削弱抖振幅度,整体控制效果理想,控制中未出现超调现象,能够实现对负载扰动的优越控制,控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使用案例,对大中型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关键技术的研究。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灌区自动化控制基本情况、具体工程案例的项目背景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然后分别对大中型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相关的系统结构、软件结构、系统配置、控制安全、轮灌技术、无线网桥传输、无线数传技术等关键技术及难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给出了具体工程案例。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在工程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准确、全面获取河道水陆地形,提出构建水陆三维一体化测量系统,即由三维激光、多波束、光纤罗经、GNSS、相机等多传感器集成及其数据时空融合关键技术、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为精确建立测船坐标系,提出利用测船及其他传感器基座设计图确定船体坐标系方法;为削弱潮位误差,提出利用高精度、高分辨率重力模型,实现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技术。选取寸滩河段进行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的数据采集、精度评定、成果应用试验,证实了水陆三维一体化测量系统的可行性、可靠性、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